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統佛法的正確學習次序

正統佛法的正確學習次序

修行人要解脫或成佛,智慧很重要!

而不同階段的方便(方法)也很重要,例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每一階段的方法都有變化,這就稱為「道次第」,或如《廣論》、《現觀莊嚴論》口訣所說的「廣行次第」。

智慧和方便(亦即深見與廣行)是修行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我們平常所說的五部大論,是屬於中觀與波羅密多,其中波羅密多(「到彼岸」之義)就是講的次第,所以我們學習《現觀莊嚴論》,就是學「波羅密多」(梵文稱為「帕繞米達」),也就是廣行的方面。

深見(智慧)不會一直變化,但廣行(方便)卻一直變化,所以道次第是以廣行為主。

五部大論中,講述中觀的主要論典是《入中論》和《中觀根本論》(作為補充的有《六十理論》、《七十空性論》等等),講述方便(廣行)的主要論典是《現觀莊嚴論》(作為補充的有《阿毗達摩集論》以及彌勒佛的《寶性論》、《經莊嚴論》等等)。

另外,五部大論中還有講述戒律(身語意以及外面的環境)論典以及大小乘共稱的《俱舍論》。而在學習以上四種之前,必須先學習邏輯,這就是因明,也就是陳那和法稱所著的《釋量論》等。

三大寺學習五部大論的順序,首先是邏輯(因明),接著才真正進入佛法的學習。

如果年齡大的,可直接進入戒律的學習;如果是年輕僧眾,因為在二十歲之前不能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也不可以看相關的書,所以先學廣行和深見,也就是以《現觀莊嚴論》為主並補充其他論典的整個道次第,以及以《入中論》和《中觀根本論》為主,並補充其他論典的中觀(空性)見解。

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可以受戒並學習戒律論典。接著是讀兩到四年的《俱舍論》,然後在差不多二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可以畢業了。

為什麼把《俱舍論》放在後面學?因為如果大乘的見解不堅固的情況下,會被《俱舍論》中很多不了義的小乘見解所染污而形成障礙。

另外,一般是先學習《釋量論》的主要部分,之後在學習《現觀莊嚴論》以及《中論》的過程中,每年再花一兩個月來讀《釋量論》,大約有十六七年皆是如此,這樣可以保持邏輯不會忘失。

如果除了道次第之外,其他的沒有學習,那就不牢靠,只是表面懂而已,這就是道次第與五部大論的關係。

在沒有進入系統學習之前,三大寺會要求用三年時間學習兩方面的基礎課,一是《釋量論》邏輯方面的基本課,這就是《攝類學》;

一是《現觀莊嚴論》的廣行次第以及中觀的深見智慧的基礎課,也就是《般若八事七十義》與《宗義建立》(或《宗義寶鬘》)。

這兩個基礎課很重要,例如《攝類學》是把法稱論師的七部論典攝為一體,這與陳那和法稱論師著作裡面的很多關鍵道理已經連在一起;

同樣的,學習《般若八事七十義》與《宗義建立》之後,也就掌握了道次第和中觀的關鍵點。

學習這些之後,對名相、定義能夠準確地掌握,就有了正確的判斷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歌仁波齊 的精彩文章:

若無此心,守戒積福都是輪迴的因
上師主要從這兩點指導你修行

TAG:雪歌仁波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