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 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如何讓孩子理解愛?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 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如何讓孩子理解愛?

孩子會急躁,會發怒。我們努力嘗試忍耐和理解。不過我們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大發脾氣,可能是對孩子的房間:「你甚至連住在豬圈裡都不配!」說出之後又非常後悔,於是試圖道歉:「我不是那個意思,你適合住在豬圈裡。」

我們相信忍耐是一種美德,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它要求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假裝平靜,要求我們言行不一致,要求我們的行為隱藏我們真實的感覺,而不是反應我們的感覺,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要表露自己真正的情感,當我們在嚴重的混亂中不動聲色時,我們感到非常驕傲。有些人把這個稱作忍耐。

但是孩子從父母那裡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應。他們希望聽到反應父母真實心情的言語。

在父母發怒時,孩子為了保護自己,憤慨地說出最有力的譴責:「你不愛我。」這樣的話,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也不是不尋常的。「但是我當然愛你!」父母生氣地大叫,使得心情和言語不相符,無法讓孩子相信。父母在生氣的時候是不會感覺到愛的。孩子把「愛」抬出來,把父母送上了被告席的位置,非常聰明地把爭吵的焦點從他身上轉移到了父母身上。

只有那些同意自己在生氣時感覺不到愛的父母才會回應孩子的指責,而不是一味辯解:「現在不是討論愛的時候,現在討論的是什麼讓我這麼生氣。」

父母越生氣,孩子要求的保障就越多,但是用生氣的語調錶達愛是起不到安慰作用的,它不會讓孩子感覺被愛,只能讓他產生困惑,因為他聽到的不是充滿愛意的話,而是沙啞的聲音里傳達的憤怒。對孩子來說更有用的是,要讓他知道,父母的憤怒不會帶來自己被拋棄的後果。失去愛的感覺只是暫時的,一旦怒氣平息了,愛自然會回來。

在我們自己的童年時代,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處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憤怒情緒。我們受到的教育讓我們對自己的憤怒感到內疚,在表達憤怒時有一種罪惡感。我們相信憤怒是不好的,憤怒並不只是不好的行為,它還是一種重罪。對待我們自己的孩子時,我們努力忍耐,事實上,忍得太久,遲早我們必然會爆發出來。我們擔心自己的怒氣會傷害孩子,所以我們忍著,就像一個潛泳者屏住呼吸一樣。但是在這兩種情況下,忍耐力都是相當有限的。

憤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樣,是種周期性複發的麻煩。我們可能不喜歡它,但是我們無法忽略它。我們可能很了解它,但是無法阻止它的發生。憤怒發生後的後果和情形都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它看上去總是那麼突然,意想不到。而且,儘管發怒的時間可能持續的不長,但在當時看來彷佛會沒完沒了似的。

當我們發怒時,我們的行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們對孩子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哪怕是在打擊敵人時都會猶豫一下。我們大喊大叫、辱罵、抨擊。當這一切結束時,我們會感到內疚,我們鄭重地決定,以後絕不重複這樣的行為了。但是,憤怒會無可避免地再次來襲,破壞了我們良好的願望。我們再一次猛烈攻擊那些我們為了其幸福願意獻出生命和財富的人。

而試圖不再生氣的決心不但沒用,甚至更糟糕。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火上加油。憤怒就像颶風,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得不承認,而且還要準備好。安寧的家庭,就像希望中的和平的世界,並不是依靠人性中突然的善的改變,而是依靠周密計劃的程序,可以在爆發前有系統地減輕緊張情緒。

精神上健康的父母並不是聖人,他們能意識到自己的憤怒,並且重視它,他們把憤怒當成一種信息資源,是他們關心孩子的表示。他們的言語和他們的心情一致,他們不會隱藏自己的情緒。

本文由專心投入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心投入 的精彩文章:

TAG:專心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