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遊俠的第一要求是誠信,而且是無條件的!

古代遊俠的第一要求是誠信,而且是無條件的!

原標題:古代遊俠的第一要求是誠信,而且是無條件的!


遊俠所秉持的誠信和儒家的誠信是迴然不同的。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屯、;欲正其必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誠意是修身的路徑之一,通過修身達到內聖進而可外王。王陽明視「誠」為致良知的手段。歸根結底是強調如何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力圖將外在的社會規劃轉化為內在的自覺意識,即所謂的「誠身須先明善」。可見,「誠」被納入孔子「仁」的範疇之中。


「信」在孔子看來是被常反省的內容之一,「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孟子將「信」確定為五倫關係之一,作為與朋友交往的的基本關係。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儒家所講的誠信是有條件的,也是有等差的。如孟子所言:「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當朋友之信與國家大義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舍小義而就大義。


孔子也有相似的思想: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徑搖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孔子也是將國家大義放在首位的,儒家所講究的誠義顯然和遊俠相秉持的不同。


遊俠所秉持的「誠信」是無條件的,是整齊劃一的,和上述儒家的有條件、等差形成鮮明的對比。


俠是對人責任和義務的承擔者,而「誠信」則是俠者履行責任義務的人格擔保,他們要想獲得大眾對自己的認同,也必須要保持天人不欺的「誠信」,所謂一諾千金、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則是對游俠內心深處更深入的窺探。


如淳在對「任俠」作注曰:「相與信為任,同是非為俠」,孟康注曰:「信交道曰任」。


俠之尚信毋庸置疑,關鍵是俠之「誠信」的內涵是什麼?


我們看看司馬遷對遊俠的解釋,史公在《游俠傳》中將「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成」列為「遊俠之義」的頭等,這三個「必」字道出遊俠對友人的無餘件的「誠信」,他們可以不計自己的身家性命而遵守友人之信。


史公在《遊俠傳》里為我們展現一個活靈活現的籍少翁,少翁一向慕郭解之俠義,雖少翁不識解,但還是助其逃亡,當捕吏逐訪其處的時候,少翁秉持遊俠之「信」,毅然決然的自殺成仁,讓官府得不到郭解的任何信息。


這種絕對的尚信可謂是徹底通透,無任何條件,彰盈著俠者的堅貞信仰,是俠者內屯、深處自覺意識的迸發,它卓絕堅挺,確乎有超道德么性質,這種「信」和儒家所講究的「信」是大相徑庭的。


俠者將「誠信」作為自己價值體系的核屯、之一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很大關係。


季布能受國人如此敬重,與他身上的"信"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從此,我們也可窺見人們強烈的渴望人與人之間可以達到絕對的信任,進而可知這種渴望上升為人們的價值追求,而遊俠的出現正好填補了大眾的訴求真空,而成為實實在在的踐行人們心目中理想人際交往的活化石。


故而,俠魁身邊總是聚集大量的少年,為其鞍前馬後,不惜生死。同時,也可以影響社會風氣不致淺薄低俗,使人們的人際預期向善的一方轉化。


如東漢時期的間子直、飽子布不計生死全力營救第五種的事迹就被人譽為「冀有朱家之路顯季布之會」,完全是朱家搭救季布的複製粘貼。這種風節必會代代相繼,遵而不違,向狡點陰暗的風氣展示超凡脫俗的魅力,這也正是人們日益渴望的俠之大者。


來稿/李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金瓶梅》作者忒毒,刻畫的「垮二代」不能再現實!
正妻如何維持家庭地位?這本古典小說讓人大開眼界!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