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不得不承受的痛苦,依靠此竅訣都可對治!

你不得不承受的痛苦,依靠此竅訣都可對治!

不欲臨苦: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肯定地說,希望自己受苦受難的人,這個世界上一個也沒有。然而,即便不願意受苦,痛苦也會自然而然降臨,這就是不欲臨苦。

敬摘錄《前行廣釋》

1

家人親友雖欲恆不離,

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

關於不欲臨苦,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也有描述。如云:「家人親友雖欲恆不離,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親朋好友相依相伴、難分難捨,希望能天長地久永不分離,但在無常的襲擊下,到了一定時候,也會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隨業力各奔東西,最後留下來的,徒有思念而已。如李白在《靜夜思》中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們好多出家人,想不想家啊?離開了家人親友,獨自回憶他們時,痛不痛苦?

2

美妙住宅雖欲恆不離,

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

「美妙住宅雖欲恆不離,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對修行人而言,最執著的寺院、茅棚或學院,自己希望恆時不離開,永遠都住在這裡,但也是不現實的。無論是由於共業還是別業,因緣散了的話,不要說永遠,就算呆一剎那的機會也沒有。世間人也是一樣,買了一幢房子,就認為永遠是自己的,這也不一定,無常一旦到來,即使你再不想離開,也不得不接受無情的事實。

3

幸福受用雖欲恆不離,

長久享受然卻定捨棄。

「幸福受用雖欲恆不離,長久享受然卻定捨棄。」幸福的生活、豐足的受用,雖想永遠擁有,稍許也不願離開,但無常來臨之際,這些也必定要捨棄。《大莊嚴論經》亦云:「家中有財寶,五家之所共。」你認為是自己的財物,過段時間不一定還是你的,可能統統會被別人使用。有些道友認為「這是我的錢包」,但不小心在路上掉了,就成了別人的了。昨天有個人說:「我的手機掉了。打過去,剛開始是無法接通;再打一次,通了但沒人接;又再打一次,就關機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說:「這是你的手機已經被別人享用了。」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財物雖然不想離開,但終究還是會離開的。無垢光尊者的這些竅訣非常甚深,大家要好好體會!

有了暇滿人身,就有了修行的機會,儘管我們很想長久留住,可是人生短暫、無常迅速,真正能聞思修的時間也不過幾年。《雜阿含經》中云:「覺世無常,身命難保。」因而作為修行人,一定要珍惜學佛的機會。以前有個人生了邪見後,口口聲聲威脅別人:「那我不學佛了!那我不學佛了!」我們雖然沒有像他那樣,但就算自己想學佛,這個人身能用多久也很難說。

4

賢善上師雖欲恆不離,

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

「賢善上師雖欲恆不離,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對慈悲賢善、唯有利他心的具相上師,很多弟子都想永遠不離開,但這也是不可能的。有時候上師會圓寂,有時候是弟子圓寂,有時候師徒雖都未圓寂,但也會以各種因緣而分開。所以,上師如意寶常引用這個教證說:「我們師徒如今歡聚一堂享受大乘佛法,但再過段時間,這隻能成為美好的回憶了,除此之外,一切都會煙消雲散的。」確實,我們很想永遠在上師面前聽受正法,但這是不可能的,歷史上沒有永不分離的師徒。所以,有了聽受正法的機會,每個人一定要珍惜!

5

善良道友雖欲恆不離,

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

「善良道友雖欲恆不離,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具有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的善良道友十分難得,雖然希望永遠不要分離,與他在菩提道中恆時相伴、和睦相處,但這也是做不到的。

6

今起該披精進之鎧甲,

詣至無離大樂之寶洲。

於諸生深厭離道友前,

無有正法乞人我勸勉。

最後,無垢光尊者說:「今起該披精進之鎧甲,詣至無離大樂之寶洲。於諸生深厭離道友前,無有正法乞人我勸勉。」了知這些無常的道理後,我們要立下堅定誓言:從現在開始,應披上精進的鎧甲修持正法,以趨至永不分離的大樂寶洲——佛果。無垢光尊者還謙虛地說:「於輪迴深生厭離的諸道友面前,我雖是沒有修成正法的乞丐,但也真誠地以此教言進行勸勉。」

總之,一切萬法都是因緣所致,若想避免求不得苦,獲得財產受用、幸福名譽等善果,必須要有往昔積德的善因,有了這樣的因,果才會不求自得。以前洛若寺的金旺堪布就常說:「有福報的人不管到哪兒,即使是監獄,也會自然得到快樂。」比如在「文革」期間,藏地許多大德身陷囹圄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有些人因為有福德,在監獄裡過得很舒服,有吃不完的東西;而沒有福德的人,結果就餓死了。所以,具足福德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像慈力王子一樣,時時處處遇到順緣。反之,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因,就算再怎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非但不會如願以償,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遭遇不幸。

明白這個道理後,大家應息滅自己的貪慾,依靠知足少欲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寶,盡量過一種安貧樂道的生活。否則,作為修行人,該捨棄的已捨棄了,該放下的也放下了,若還不集中精力修行正法,入佛門後每天放逸,忙於各種世間瑣事,那隻能是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最終會受到諸佛菩薩、護法神的呵責。甚至,有些金剛道友也會譴責你:「這個人明明都報名學習了,卻天天忙別的,今天這個借口、明天那個借口,始終不來學習……」

現在外面的個別道友,聞思特別精進,兩三年來一堂課也沒落,再怎麼忙都能趕上進度,這種求法之心特別好。而有些人卻與此相反,他們天天找借口不上課,今天是「我朋友要結婚了,請個假」,明天是「我們領導要出去玩,請個假」,後天是「我父親生病了,請個假」,大後天是「我的胃特別痛,請個假」……這樣把學佛時間都耽誤了,其實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

7

總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勞矣

或許是見到末法的這種現象吧,米拉日巴尊者也唱了一首道歌。這首道歌的緣起是這樣的:當時有兩個格西,分別是羅頓、達羅。達羅不好好修行,天天以因明的方式說人過失,後來在與米拉日巴尊者辯論中,因失敗而於嗔恨心中死去。羅頓見了,一方面既怕又愧,一方面對尊者的修行生起了信心,於是到尊者面前恭敬求法。以此緣起,尊者為他傳授了教言,並通過呵責的方式,先讓他遠離形象學法,待他的相續堪能時,又把密法甚深竅訣傳給他。最終羅頓通過真實修行,也成為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此故事出自《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你們最好是看一下。

那麼,尊者是怎麼教誡羅頓的呢?他說:「本來佛陀世間主,為摧八風說諸法,如今自詡諸智者,豈非八法反增長?」大慈大悲的佛陀宣說八萬四千法門,本是為了摧毀眾生的世間八法,可如今自詡為「智者」的某些人,打著佛教的幌子,拚命追求名聲、財富、恭敬,世間八法豈不是反而增上了嗎?此舉完全與佛陀的教法相違。(曾有個領導說:「你們有些出家人去茶館,這與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相違。」我說:「去茶館不要緊吧,佛陀也沒規定出家人不能喝茶。但若是去茶館做非法事,那就不太好。」可能這些人的要求太高了,只要在寺院以外看到出家人,就認為與佛陀的教義相違,這種認識也有待觀察。在我看來,出家人若整天宣傳自己,追求名利等世間八法,根本不想眾生的利益,才是違背了佛陀的教義。)

「如來護持諸戒律,為斷俗事而宣說,如今持戒諸尊者,豈非瑣事反增多?」佛陀在《毗奈耶經》等中制定各種戒律,目的是為讓修行人生起出離心,斷除一切世間瑣事。可如今持戒的諸位尊者,不論是在家居士還是出家僧人,世間瑣事豈不是反而增多了?

「往昔僧人之威儀,為斷親屬佛宣說,如今僧人諸威儀,豈非過分顧情面?」佛陀往昔規定僧人的威儀,是為斷除對親友的一切牽掛。可如今僧人們護持威儀,豈不是太顧及親友的情面了嗎?作為一個出家人,如果天天給家裡打電話,邊哭邊說:「給我母親聽聽,給嫂嫂聽聽,給姐姐聽聽……」對親友的情況,比在家人還關心,這不太合理。

「總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勞矣!」總而言之,修行人若沒有憶念死亡、看破今世,修持正法必定徒勞無益。

敬摘錄《前行廣釋》

……

有一種光明不會滅

有一種追求永不停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只要看過一眼,就永遠不會忘記——極樂大法會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間的區別是?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