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黃河水遇上庫布其沙漠,神奇就這麼發生了!

當黃河水遇上庫布其沙漠,神奇就這麼發生了!

在漫無邊際的庫布其沙漠里

無數砂粒湧起的皺褶如凝固的浪濤

一直延伸到遠方金色的地平線

走進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

遠比想像中要漂亮

水道順著溝壑蜿蜒

匯聚成一片沙漠濕地

形成了沙水共存的獨特景觀

沙中綠洲在這片治理區中星羅棋布

不僅改善了沙漠生態

也為發展打下了基礎

Q

無疑,這一切,都源於水;而水,究竟從何而來?

把黃河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

這神奇的沙漠濕地從何處來?還要從環繞庫布其而過的黃河說起。

黃河流經杭錦旗全長249公里,是全國黃河流域流經最長的旗縣,每年有310億立方米的黃河水從這裡流過。在每年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4億立方米左右。由於受到氣候的影響,這裡每年要經歷流凌封凍和開河流凌兩個過程,從11月下旬開始至第二年3月中下旬結束,凌期長達120天。俗話說「伏汛好搶,凌汛難防」。封凍致使冰下過流能力減弱,加上大量凌水通過,造成水位壅高,特別是春季開河期間,凌塊在水流的推動下,極易發生「堆冰」現象,阻礙河道正常行洪,導致開河水位居高不下,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發凌汛災害。這不僅威脅沿黃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使大量的水資源白白浪費。而就在近旁的庫布其沙漠,卻因為沒有充足的水資源支撐,湖泊萎縮,綠洲沙化,生態保護難題重重。堤壩內,凌汛期水多為患;堤壩外,是乾涸缺水的沙漠。

能在凌汛期向沙漠引水嗎?如何將黃河凌汛期豐富的水資源科學高效利用,變水患為水利;如何探索一條高效利用水資源之路,保障生態持續向好發展,成為擺在杭錦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引水治沙,把這樣的想法付諸於實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3年以來,杭錦旗邀請了權威部門專家到實地勘察論證,同時委託黃河水利設計公司編製了《杭錦旗庫布其沙漠重點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在庫布其沙漠和杭錦淖爾分凌蓄滯洪區建設兩個調蓄水水源地。對南岸總乾渠進行部分擴建,使其連通黃河和兩個水源地,實現水資源互補。同時在沿黃灌區新建一條總排乾溝,將原有排水支、斗、農溝相連,構築沿黃排水網路系統工程,將沿黃地區多餘地下水通過排水網路工程全部排入杭錦淖爾分凌蓄滯洪區水源地。

「我們在2015年凌期進行試驗引水,還邀請中國水利科學院院士、水資源專家王浩及相關專家團隊對項目進行了論證。」 杭錦旗水務和水土保持局局長劉海全說。記者在一份《杭錦旗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專家組意見》上看到:「該項目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將部分凌水引入庫布其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改善庫布其沙漠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減輕防凌壓力和治沙的目的,變水害為水利。項目的實施,是加強生態基礎建設,恢復生態功能,促進項目區水源涵養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洪水資源化管理,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的具體實踐,對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符合國家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方案總體可行。」

於是,沙漠中神奇的濕地開始出現了。

在庫布其邊緣形成自然綠化帶

據劉海全介紹,用凌水治沙,治理效果非常明顯。水從沙里「走」一趟,就像下過雨一樣。2016年在治理區種植了14平方公里的樹,成活率超過90%,30公分的沙柳苗現在已超一人高。「隨著每年凌汛蓄水,能在庫布其沙漠邊緣形成一個自然綠化帶。」劉海全說。

目前,項目投資4000萬元,建成分凌引水渠38.03公里,建設圍堤17.35公里,這還僅僅是首期。據介紹,首期蓄水面積可達11.3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西湖。形成濕地面積36平方公里。首期項目建成後,經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批准,於2016年3月16日至4月7日凌期進行了引水,引水量1298萬立方米2017年3月1日至3月27日凌期進行了引水,引水量2260萬立方米。根據近兩年的蓄水情況,沙漠一次蓄水後,每年補水一次就可保持較大水面,同時通過一年的蓄水,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現在的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可謂水沙相連映天色,魚鳥嬉戲萬物春。水面如鏡面,照出了生態治理的成果。行走在治理區,隨處可見各類動物糞便和腳印,極目遠眺,還可以看到悠閑行走的牛兒、蹦跳撒歡的野兔,沙丘在植被和濕地的護持下得以固定。

牧民黃毛養「野牛」年收入80萬

沙漠里出現了湖泊濕地。有了水就有了希望。

家住吉日嘎朗圖鎮紅旗二社的黃毛就是生態好轉的受益者。「家裡養了600多頭『吉爾利閣牛』,一年收入至少80萬。」黃毛笑著告訴記者。

「吉爾利閣牛」是一句蒙古語,意為野化的牛、原生態生長的牛。養「野牛」在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不是新鮮事,早在上世紀80年代,黃毛開始放「野牛」,只是過去生態環境限制,養牛形不成產業。現在,有了水的沙漠正在變成好牧地。黃毛說,「野牛」不用人專門去喂草、水,更不用去給它準備棚圈。開春把牛放出去,在大自然里,吃著優質牧草,喝著沙漠腹地純凈水,牛在沙地里放開來撒歡兒,自由地繁衍生息,等秋冬的時候收回來「以前沙里沒植被,牛也不願意出去,近幾年生態越來越好,不用攆,它自己就跑去沙里了。」在吉日嘎朗圖鎮,像黃毛這樣的養牛戶子有220戶,在沙漠共養殖「野牛」15000多頭。

引水後形成了沙漠濕地,也為杭錦旗的旅遊業等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雖然這裡還沒有正式開放,但一些越野愛好者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衝動,駕車在沙丘間俯仰騰挪,地上新鮮的車轍就是他們的第一筆「規劃」。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目前杭錦旗正積極謀劃,在保護好「水生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等富民產業,而且已有實力企業積极參与。

記者手記

今天的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水鳥翱翔天際,野鴨棲息在隨風搖曳的蘆葦叢中,岸邊灌木遍布,乘著暖暖微風,空氣中滿是生命的味道。綠一片山川,福一方百姓。杭錦旗抓住關鍵,變劣勢為優勢,為沙漠鋪上濃濃綠意,為發展奠定了現實依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杭錦旗「水生態」的創新實踐,讓水患變為了水利,讓沙地變成了濕地。地區的發展少不了環境的支撐,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鄂爾多斯新聞 的精彩文章:

總投資32億元!烏審旗又一大項目開工建設!

TAG:鄂爾多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