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行政處罰大數據》研究報告:5月興業招商浦發共被罰逾1.8億 4月46家機構被處罰罰款搞定為主 很輕鬆?
「
證監會銀監會對於各犯事機構的處罰越來越透明和有力,這是特別應該表揚和支持的,今天小編看到這個數據是對銀監會公開數據的統計,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我們的銀行內部還是有很多人在知法犯法,所以特別需要監管機構有牙齒。
但小編又看了一下,想了一下,覺得雖然從數據上看幾千萬是挺厲害了,但就銀行業巨大的資產而言,這罰款可能還是太輕了,而且基本上以罰款作為最主要處罰方式,對這些銀行從業人員來說可能還是太仁慈,我們可以i看看人家對銀行的罰款。2012年,巴克萊銀行因操縱LIBOR,向美國當局繳納了3.6億美元罰款,向英國金融管理局繳納了5950萬英鎊罰款。同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向多國監管機構支付了約合15.3億美元的罰款,2012年,美國政府指控滙豐銀行為伊朗恐怖主義者和毒品販子進入美國金融系統提供了渠道,以及為規避OFAC(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的禁令,允許其兩個非美國分支機構避開OFAC過濾器與伊朗交易。2012年12月,滙豐銀行就此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協議,支付了19.21億美元罰金。2013年10月,摩根大通承認其在2005~2007年期間,違規把住房抵押貸款債券銷售給房利美、房地美及其他投資者。為此,摩根大通繳付了130億美元的巨額和解費,其中的90億美元作為罰款,40億美元用於救濟經濟條件困難的購房者。一同受到起訴的花旗集團、通用電氣等機構,也與聯邦住房金融局實現和解;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則於2013年6月向該監管機構繳納了8.85億美元罰款。
當然,現在我國銀行機構發生的問題可能沒上面說的幾個案例大,但從數據和結果看,監管機構的牙齒除了罰款,在中國國情下,小編覺得還要具體針對人,讓犯事的一撥人永遠在中國沒機會才行。還有,多說一句話,這麼多p2p的被抓的,破產的,逃跑的,為什麼沒啥罰款處罰的呢(沒什麼罰的?)。
」
《中國銀監行政處罰大數據》研究報告
5月重大銀監數據速覽銀保監會再開超大罰單,興業招商浦發共被罰逾1.8億5月4日,銀保監會再次對三家銀行的違規業務開出大額罰單,其中對興業銀行罰款5870萬元,案由為同業業務、個人理財等違規;對招商銀行罰款6570萬元,案由為涉理財、房地產貸款等違規;對浦發銀行罰款5845萬元,案由為涉理財、貸款等違規。
4月研究報告
隨著政府信息公開程度的提升,銀監系統對外公布的行政處罰文書也在迅速增加。為全面服務銀行監管,輔助銀行業金融機構規避經營風險,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規發展,法海風控對銀監系統公布的行政處罰文書[1]進行了全面統計和梳理,提供月度行政處罰情況、高危受懲案由、罰款金額分析、典型受懲案例等在內的月度研究報告,以期全面展示銀監系統最新公布的行政處罰情況。
1.2018年4月份行政處罰文書總覽
據統計,2018年4月份,銀監系統共計公布了來自全國46家銀監機構的137份行政處罰文書[2],其中銀監會無新文書公布,各地銀監局公布48份,佔比35.04%;銀監分局公布89份,佔比64.96%。受懲對象[3]為個人的59份,佔比43.07%;受懲對象為機構的78份,佔比56.93%。罰款金額共計3964.65568萬元,其中對機構罰款3290.96517萬元,佔比83.01%;對個人罰款673.690513萬元,佔比16.99%。另外,文號為「滬銀監罰決字〔2018〕15號」的處罰文書疑似因違規推介,還觸發了「罰沒合計人民幣97.8萬元」的處罰決定。4月份公布的文書數量和罰款金額走勢如下圖所示:
數據顯示,4月份公布的文書中,實際處罰時間為2017年度的有11條,佔比8.03%;2018年度的有126條,佔比91.97%。從實際數據來看,銀監系統行政處罰文書對外公開的時間,不同地域的滯後性差異較大。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度處罰後於2018年度發布的信息集中於河北和內蒙古,其中與「糧食收購貸款」相關的佔9條,應與地方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有關。另外,4月份銀監系統對外公開的數據中,有20條實際出發日期在2015年3月4日至2016年3月10日期間的處罰信息,從數據時效性考慮,未計入本期的所有分析及統計維度。
數據顯示,在4月份公布的行政處罰文書中, 罰款被觸發107次,佔比67.30%;責令整改被觸發20次,佔比12.58%;警告被觸發19次,佔比11.95%;取消高級管理人員、董(理)事等任職資格被觸發6次,佔比3.77%;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被觸發4次,佔比2.52%;紀律處分被觸發2次,佔比1.26%;沒收違法所得被觸發1次,佔比0.63%。值得關注的是,本期銀監系統公布的處罰文書中,取消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被觸發5次,取消終身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被觸發1次;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被觸發3次,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被觸發1次。
※華爾街日報:比蘋果更貴?小米再次受到熱議,投資者可能被燒死 獨角獸之辯,當心「樂視」們換個名字來收割韭菜
※讓上海拯救特斯拉 特斯拉上海獨資公司成立!
TAG:國際投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