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了不起!恩施7個身懷絕技的人被評為「國家級」大師!

了不起!恩施7個身懷絕技的人被評為「國家級」大師!

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計1082人,其中恩施州有7人入選。

這7位「大師」到底是哪些人?

楊勝偉——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楊勝偉展示茶葉製作技藝 安斌 攝

楊勝偉,男,苗族。積極致力於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的教學推廣,在歷代傳承的制茶技藝基礎上,經過50多年茶學實踐總結,楊勝偉對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進行統一規整和標準化梳理,確立了理倫體系,規範了操作技術規程。

先後培養茶學專業學生1200多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者400多人,培訓茶葉企業恩施玉露製作技術工人200多人,為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的保護髮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鄧玉書——恩施儺戲代表性傳承人

鄧玉書(中)表演儺戲 安斌 攝

鄧玉書,男,土家族。從藝50多年,演出2000餘場,是恩施、鶴峰、建始、宣恩四縣邊界方圓幾百里遠近聞名的儺戲「掌壇師」。他積極致力於儺戲的傳承與發展,培養了兩代嫡傳弟子20餘人。

掌握的儺戲表演行當、唱腔樣樣在行,技藝高超,將法事與戲劇巧妙融為一體,動作古樸、粗礦、變化性強,戲劇表演功力深厚。還精通鑼、鼓、鈸、嗩吶等各種樂器,常常坐統「掌案子」。儺戲文書、畫符等內場技藝,也是行家裡手。

全友發——利川燈歌代表性傳承人

全友發教村民唱燈歌

全友發,男,土家族。1941年6月出生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是利川燈歌第17代代表性傳承人。利川燈歌起源於柏楊壩鎮一帶,距今約300年歷史,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記載稱,從清朝開始,當地群眾逢年過節都要唱燈歌。

全友發自幼拜師學唱,1955年春節時和隊員一起將《種瓜調》首次搬上舞台。2008年12月,全友發被列為利川燈歌湖北省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8月,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為「民間藝術大師」。全友發傾其一生,為利川燈歌的傳承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冷浩然——宣恩薅草鑼鼓代表性傳承人

冷浩然(左一)教孩子們打鼓 戴俊 劉琴 攝

冷浩然,男,侗族。自幼熱愛薅草鑼鼓,跟隨其祖父冷應傑學習薅草鑼鼓,從藝至今已有50多個春秋,成為當地演唱薅草鑼鼓的代表性藝人,有「鼓王」之譽冷浩然的薅草鑼鼓藝術,傳承譜系清晰,在表演上,他熟悉和掌握薅草鑼鼓的各種腔調板式,聲音洪亮自如,原生性強。2009年,由宣恩縣人民政府授予「宣恩縣優秀民族民間藝人」稱號。

2012年9月被認定為省級代表傳承人之後,冷浩然積极參加薅草鑼鼓的保護、傳承工作,組織薅草鑼鼓班子參加各級民間文藝展演,自辦民俗文化傳習所,開辦培訓班,收徒傳藝,培養薅草鑼鼓的後繼人才,為促進薅草鑼鼓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彭承金——恩施土家擺手舞代表性傳承人

彭承金又被稱為「土家鼓王」宋文 攝

彭承金,男,土家族,出生於來鳳縣百福司鎮舍米湖村。舍米湖是土家語,意思是「陽光照耀的山坡」。村裡人世代以農耕為本,民風淳樸,酷好跳擺手舞慶豐收、祭先靈、祈吉祥,同時藉以舒經活絡、強身健體。彭承金6歲學跳舞,7歲學打鼓,13歲登台表演,是舍米湖原生態擺手舞第27代傳人、「土家鼓王」,數百次亮相都市舞台。

他利用業餘時間向老一輩擺手舞藝人學習,組建成立舍米湖村原生態擺手舞演出隊伍,加強擺手舞專門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所帶領的舍米湖土家原生態擺手舞隊先後在上海世博會和澳大利亞演出,已逐步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黃在秀——土家族撒葉兒嗬代表性傳承人

黃在秀(中)和他的夥計們 陳力 攝

黃在秀,男,土家族,生於1950年6月,巴東人。

黃在秀1956年跟隨其父學習「撒葉兒嗬」,「掌鼓」領唱是其拿手好戲,鼓點節奏明快,領唱穩腔穩板。巴東野三關鎮是「撒葉兒嗬」的故鄉,黃在秀所帶領的民間藝人們表演的「撒葉兒嗬」不僅唱腔原汁原味,且動作粗獷豪放,震撼力強,深受國內外專家的好評。黃在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帶徒傳藝,組建了由15名本鄉本土的人,組成的「撒葉兒嗬」隊伍,分曲牌組合表演。

近些年來,黃在秀除了忙於傳藝和參加各地表演活動外,繼續挖掘、整理「撒爾嗬」的曲牌,搜集、記錄有關文字資料達十多萬字。他撰寫的《撒爾嗬沿流沿革初探》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以「撒葉兒嗬」為主題的電視專題片「虎嘯清江」(央視拍攝)在中央電視台「九洲方圓」欄目播出,其中「撒葉兒嗬」表演也由黃在秀等承擔。《鳳凰衛視》對其進行過人物專訪。在多年的從藝生涯中,黃在秀始終在為弘揚民族文化,而任勞任怨地奉獻,帶出來的徒弟已有百餘人。

楊道運——南劇代表性傳承人

楊道運(右一)演出南劇《張二嫂做中》

楊道運,男,土家族。1962年,15歲的楊道運考進咸豐縣藝術團,師從魯光應、劉傳山等老一輩南劇藝術表演家,全面學習南劇藝術的表演,主攻生角。

從藝50多年來,楊道運登台演出近百個南劇劇目,5000餘場次。1999年楊道運從咸豐縣南劇團退休,但南劇人才大量流失,南劇藝術的傳承面臨斷代的危險,2000年初,剛退休2個月的楊道運又被返聘回去,負責南劇藝術後備人才的培養,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南劇藝術演員。

2008年,咸豐縣南劇成功申報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12月,楊道運被認定為南劇藝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來源:據恩施發布

廣 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菏澤黃燈「下崗」又「上崗」市民責備之餘也該認可
治哮喘的食物 六種食物宜多吃!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