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繁峙秧歌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繁峙秧歌

繁峙秧歌是在民間小調和社火秧歌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地吸取北路梆子、晉北道情、耍孩兒以及民間樂曲等藝術形式的精華,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的,仍存留有演變過程的痕迹。它的唱腔融匯了多種戲曲唱腔形式,為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2017年10月7日,繁峙縣秧歌劇團在祥龍廣場演出

起源與發展

繁峙秧歌是流行於晉北(繁峙、代縣、原平、五台等滹沱河沿岸一帶和應縣、渾源、懷仁、大同等地)以及內蒙古等地的地方小劇種。據傳,「秧歌」是江南人插秧種稻時隨口哼唱的調調,故名「秧歌」,始創於唐。明萬曆年間,一江南人張信由南而北,落足於繁峙北山白馬石附近之奮地(時屬繁峙縣,今劃歸應縣),將「秧歌」帶來,逐步演變成本土「秧歌」,故稱「奮地秧歌」,亦名「繁峙秧歌」。

繁峙秧歌初期只在民間流行。每逢陽春三月廟會、過節,或十冬臘月農閑之時,村民聚攏在一起,敲鑼打鼓「鬧玩藝兒」。農忙則散夥各務其業。隨著哼唱的廣泛,生活的深入,村民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將一些民間故事編成小戲劇,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從角色上由單獨角戲、對口雙角戲,到小丑、小旦、小生十三門戲,進而由平民小吏戲發展到簡單的袍帶戲。唱腔也有大的改進和創新。清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六,繁峙秧歌由「開山祖」張代正式亮牌搬上了舞台。不久,許多村莊成立班社,編排劇目,登台演出。較有名氣的有高升寨村高新舉班、福連坊村吳體雲班。清末民初,秧歌極為盛行,成為活躍在晉北、內蒙古包頭等地獨特的地方小劇種。

1956年5月,縣政府成立縣秧歌劇團,全團共有演職員50餘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傳統劇被禁演,老藝人被下放。劇團行頭、裝備被損毀、盜竊,改成宣傳隊。1977年,傳統戲相繼開放,縣委決定重組秧歌劇團,將離團的老師傅、台柱子請了回來,並招收、培養了一批青年演員。劇目上除保留了一些優秀傳統戲和現代戲外,還移植了其他劇種的許多劇目。1985年,省電視台將繁峙秧歌劇目《花亭會》《九件衣》《安瓜》拍攝成電視戲劇片,在省台播放。

繁峙秧歌被拍攝成電視戲劇片

20世紀80年代,視頻音響進入尋常百姓家,歌廳、網吧遍布街頭巷尾,劇院受到冷落。劇團因循守舊,未能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故而在1988年被迫解體。

曲調與音樂

繁峙秧歌的曲調分唱腔與曲牌兩大部分,唱腔分大調、訓調、紅板、地方小調,曲牌分絲弦曲牌和嗩吶曲牌兩部分。絲弦曲牌有50餘支,其中10餘支移植於晉劇和北路梆子;嗩吶曲牌有40餘支,其中一部分移植於北路梆子和民間八音會。另鑼鼓點路大小50個。

文武場面,傳統的主要樂器文場有胡胡兩把(一主一配)、笛子、三弦,以後又添了笙、二胡、大底胡等樂器。武場有鼓板、手板、大鼓、梆子、小鑼、小釵、小刮子等。

教學與傳承

繁峙秧歌能一代一代傳承,一方面靠戲校培養,另一方面主要依賴鄉村窩點「座坊」。20世紀70年代,在忻縣地區文化局領導的支持下,從地區戲校專撥指標,舉辦「繁峙秧歌班」,讓隨團辦班,連續2年辦了演員、音樂兩個班,共25人。這些戲校生後來成為秧歌劇團的骨幹。「座坊」始創於秧歌劇大師、「開山祖」張代。他集自己所學,匯左右各村家之技藝成品,取別劇之長,系統加工編練成套作為教材,創造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座坊」,傳授弟子,這種教學方式沿傳至今而不衰。1946年,繁峙城解放,名丑王維邦在梁家莊辦「座坊」培養出張太乙、張潤來等,後來皆成為劇團的名角名師。

2006年5月,繁峙秧歌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

《花亭會》

2010年,魏來福歷時29年挖掘整理的《繁峙秧歌音樂》《繁峙秧歌傳統劇本》《繁峙秧歌戲選段精粹》音像資料出版。

2011年,原繁峙縣秧歌劇團改製為繁峙縣秧歌藝術傳承研究所。

2012年12月,以原繁峙縣社區藝術團為班底,恢復成立繁峙縣秧歌劇團,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2014年,現代小戲《兒子》參加第四屆忻州市梨花獎舞台藝術大賽,獲二等獎。

2015年年底,大型古裝傳統劇《誠信公主》完成初排。

2016年開始,繁峙秧歌承擔了全縣的「送戲到基層」活動。

繁峙縣秧歌劇團送戲下鄉

2017年8月,繁峙縣秧歌劇團新編繁峙秧歌小戲《花亭新曲》赴北京恭王府展示演出8場,首次實現了進京演出,受到了中外遊客的歡迎。

《花亭新曲》在北京恭王府演出

2017年11月,創作完成了大型歷史劇《大信解揚》。該劇以公元前594年春秋時期霍人(今繁峙縣)解揚誠實守信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春秋時期晉楚相爭中,晉國派遣解揚出使宋國傳訊,被鄭國捉住交給楚國,楚王威逼利誘解揚變節傳送假訊,解揚機智地應承下來,在前線把晉王的口訊傳達過去的故事,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歷史教材,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地域文化力作。

2018年編寫的《胥鼎輔國》劇本完成創作,該劇反映了金代尚書右丞胥鼎(繁峙砂河人)大膽改革、發展經濟、關心民生、廉潔奉公的故事。是繼《誠信公主》《大信解揚》之後,又一部繁峙秧歌戲演繁峙人的力作。

繁峙秧歌以其頑強的生命力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來源:方誌山西

大美忻州編輯:周宏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忻州 的精彩文章:

探訪繁峙清源寺
第二十五輯——孫衛明

TAG:大美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