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有永有:透過「通天的孔」看古鐵水墨藝術觀念

自有永有:透過「通天的孔」看古鐵水墨藝術觀念

「自有永有」( I am who I am )

——節選自《 出埃及記 》

一、地域與觀念

人目之所觸的周遭,即其所在的地域環境,對其藝術觀念的形成是有基礎性的影響的。在江西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域,從事當代藝術與抽象藝術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一個相對保守、僵化的地域,在其觀念上天然的會傾向於「傳統」,也會自然而然的在這種壓抑環境里滋生出一種審美的壓抑和藝術的惰性。即沒有突破自我的勇氣,不敢於去挑戰自己,挑戰其所面對的環境,太多的人停留在自己的「過去」,抱著歷史的榮譽而頤養天年,與其說是這一種自我安慰與保護,還不如說是一群人在藝術上的「政治姿態」。這也是在消費時代下的藝術當代性的困境之一,也即瓦爾特·本雅明所批判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所指涉的藝術現象。

《 彩色的石 》 紙本水墨 33 x 65cm 2017

無邊的空間里 生命在彩色的孔洞里鏈接

一個人有怎樣的觀念,即會有怎樣的行動。在古鐵身上,我看到他有自我「解構」的勇氣。我們每一次聊天,不管是在上海看ART021,還是在北京清華美院做實驗藝術展,特別是那次去福建,我們「睡」在一起徹夜長談,侃大山,聊賈科梅蒂、博伊斯、石魯等等,他的藝術觀念是極其開放的,一切「高級」的東西,他都喜歡,並且願意去欣賞和接受,沒有中西方的偏見與障見。喜歡「高級」的東西,也養成了他「高級」的審美觀念。

《 藍貓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藍色的貓在窺視人類的遊戲

誰都是從傳統中來的,但是在此之前,必須辨明一個問題,即到底是「傳統文化」重要,還是「文化傳統」重要。近代史學家朱維錚敏銳地指出,「傳統文化」既包括文化中活的東西,也包括死的東西。「文化傳統」則是指文化中的精髓,是文化得以延續下去的東西。古鐵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是有智慧的,他十分欣賞石魯的話:「你畫的好,你就是傳統!」他說:「這句話讓我很震驚,讓我了解了傳統最大的精髓就在於開拓創新。當然創新這個詞是不準確的,實際上還是說要表達自己本身的,新鮮的,真實的,獨一無二的東西,只要你表達的準確,它就是最好的傳統。」

《 光與瓶花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生命之光照著瓶里的假花 祥和安靜

面對所謂的「傳統」他知道什麼是「活」的,什麼是「死」的。一個人知道繼承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什麼是需要拋棄的,即藝術上,到底該拿什麼去回應這個時代,而太多的從事當代水墨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含糊不清,沒有自我獨到的洞見。

《 有橋的大風景 》 39 x 75cm 紙本水墨 2017

波光粼粼處 藍色的馬在奔騰 自然的平靜也在瞬間停滯

一個藝術家,面對萬象世界,無數的師法對象,正如哲學家拉康筆下所分析的「大他者」與「小他者」一樣,需要去甄別,去選擇。這種抉擇,包括地域、環境、宗教、道德、美學等等,它更是指內心傾向於怎樣的觀念與思想,即怎樣在當下的浮華與潮流中,去創造高於「存在」,追求所有時間中「高出」時間的那種東西。

《 大頭 》 20 x 48cm 紙本水墨 2017

虛胖的大頭 倚在床邊琢磨心事

二、持存與思想

一個想在思想上走向成熟的藝術家,必然會遇到自我創作對象的內在性結構規劃與境界闡明的困境,用索倫·克爾凱郭爾的話來說,即如何有意識的構建審美對象。因為它涉及到一個藝術家在這個世界中,感受到的諸種自我矛盾,包括觀念的、思想的、心靈的這些不可觸摸的視覺文化的具象化操作與實踐。

《 環秀園林-1 》 35 x 35cm 紙本水墨 2017

墨似雲煙 水伴古石

水墨畫從傳統繪畫而來,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但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在中國目前的水墨藝術中,最常見的就是把傳統文化的符號轉換為抽象的形式。如吳冠中、周韶華等可謂典型。

《 環秀園林-2 》 35 x 35cm 紙本水墨 2017

孔啟天地 萬物五彩 紙上黑白 大千世界隨心生

個人認為不管什麼「符號」,它都具有某種或多種象徵的意義,無所謂優劣,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思考在「符號」體系下藝術境界的邏輯性構建。要表達深邃的藝術思想,光有傳統「符號」的堆砌與濫用,是沒有意義的,關鍵在藝術家個人,怎麼用,用在哪裡,用的畫面最終的效果如何。這就不僅僅是思想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了,同樣需要在這個藝術境界的邏輯性構建當中,有「形而下」的探索,從而達到一定的廣度、深度、厚度和精微度。

《 環秀園林-3 》 35 x 35cm 紙本水墨 2017

古鐵在「形而上」方面是有意識的在掘進,在探索,其言:「現實社會中很多東西不得不妥協,藝術是我唯一的出氣口,我在畫面里可以隨心所欲,我可以放下條條框框,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我來決定自己的繪畫規則,我來決定怎麼去做。」 他從最初的「荷花」、「石榴」、「佛造像」等符號,不斷拓展到「儺面具」、「假山石」等。

《 蘇州園林-4 》 35 x 35cm 紙本水墨 2017

在最近的展覽「通天的孔」當中,更是拓展到「孔生乾坤」、「影」、「流涎的人」、「雲起」 、「蠻荒的力」、「窺」等一系列愈加虛幻、荒誕的未知。正如其在畫展自序中所說:「為了表達物相帶給觀者的真實感,我們要規避很多的漏洞。這不是一次繪畫體驗,荒誕與未知創造出的機會再一次證明犯錯的無限可能。通天的孔彷彿又重新將人類帶入了蠻荒的石器時代。仰望星空,大地漆黑一片,靈獸開始活躍起來......」

《 流涎的人》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生命的誇張 贏得了歲月的永恆

《 影 》 22 x 42cm 紙本水墨 2017

死亡的舞步 隨風搖曳

《 黑山 》 22 x 42cm 紙本水墨 2017

蒼山殘陽 剎那的瑰麗 永久的悲壯

《 窺 》 42 x 22cm 紙本水墨 2017

華麗的窺視 也是令人慚愧的

在「形而下」方面,古鐵畫面的顏色、線條,及其微妙的水墨變化,也比以前更具考究。如他對「炸畫」這一技法精微的體悟,其言:「炸畫這一塊,探索啟於二十年前,那個時候主觀強調畫這個的人在全國都很少,感染性強,符合我的視覺性表達,適合表達我的心緒。包括我寫字也是這樣,我需要炸開,我覺得很好看,那種筆畫炸開的感覺很透氣,很舒服,和其他的畫變成一種對應,在這個創作中偶然閃現的靈光越積累越多,包括線條粗細,甚至是孩童的筆墨,或者是西方畫家的那種筆觸,這些都不是中國傳統的筆墨方法,不是傳統意義的提按頓挫,把這些結合以後甚至有一種新奇的感覺。」

《 魂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赤子之身 黑色的魂靈伏在了上面

在「形而上」與「形而下」兩個方向的探索,及其獨特的遊歷與閱讀路徑,特別是在一次次畫展的文本圖像的更迭與掘進中,他不斷地檢視自我,解放自我,叩問自我。借用法國當代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1952—)在《技術與時間》這一著作中的思想,我把古鐵這些年所積澱、保存的這些文本與圖像,歸納為其藝術上獨特的「第三持存世界」。「第三持存」是相對於「第一持存(感知)」、「第二持存(記憶)」來說的,持存(Retention)一詞來自斯蒂格勒對胡塞爾的《論內在時間意識》的閱讀,胡塞爾分析了兩種持存。譬如說我們在聽音樂,我記得一秒之前的旋律,因為這種短暫的記憶我可以感受到整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但這種記憶並不存久,它是第一持存。如果明天我還記得這首歌曲的話,那即是說第一持存已轉化成長久的記憶,也即是第二持存。而我們聽的錄音帶、光碟、MP3等便是第三持存。如此來說,其實每一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第三持存」,並由其相關的一切所構成的「第三持存世界」。「第三持存」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持存的記憶,更是一個藝術家觀念與思想的政治姿態。

《 龍捲風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平地起風 黑山墨樹 倏忽間生命的隧道在一寸寸延長

古鐵的「第三持存世界」,它的價值在於其以自己的藝術實踐與觀念,從自己的角度回應了他視域中的時代的「存在之痛」。他畫面當中的那些虛妄、荒誕與無意識,看似是回到遙遠的「石器時代」,甚至「石器時代」之前,其實他是從歷史的通道里投射了當下的消費時代,即這個缺乏祭祀、信仰、宗教、神聖化的藝術之「熵」的時代,如其《儺神尋夜》作品所給出的詮釋:「暗夜無邊,心燈難尋。」亦正如其《古墳》所給出的詮釋:「伴隨著生命的剎那,荒原是那麼的永久豪放。」

《 儺神尋夜 》 25 x 50cm 紙本水墨 2017

暗夜無邊 心燈難尋

《 古墳 》 25 x 50cm 紙本水墨 2017

伴隨生命的剎那 荒原是那麼的永久豪放

三、最初與最終

越深入了解傳統的人,越應該敏銳地意識到,越傳統的東西越當代。因為不管是傳統藝術還是當代或所謂的現代藝術,走到最後,走到最深的層面都逃離不了對人類最基本的問題的回答。比如時間之初、藝術何為、生存的意義、人之所以為人,以及以前那些永恆的話題,比如愛、親情、死亡、宗教、想像力等等。也正如波德萊爾對現代性的一個著名定義一樣,他說:「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恆和不變。」不管是歷史上多麼偉大的傳統的藝術家還是現如今多麼前衛的當代藝術家,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必須做出極其深刻而又獨特的思考,不然,其藝術在偉岸的思想面前終將是「輕如鴻毛」。

《 古石 》 33 x 65cm 紙本水墨 2017

古韻秋風 孔生風吼

《 古石-2 》 33 x 65cm 紙本水墨 2017

一切冥冥 難掩生命的悲愴

《 藍山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藍色的山 帶著古韻 白色的雲從心頭升起

《 荒蠻的力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黑暗中藏著野獸 生命的色彩映照在遠處的山頭

《 禮物 》 33 x 33cm 紙本水墨 2017

黑暗裡 聖誕樹發著通亮的光 小男孩卻憂傷地想著媽媽

《 紅色的圈 》 18 x 23cm 紙本水墨 2017

漂浮的彩色伴隨暗夜在飛舞

個人認為藝術是自由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更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但是藝術從其誕生之初,都離不開對「最初」與「最終」這一永恆性話題的討論。正如弗里德里希·謝林在《世界時代》一書當中,對時間的追問一樣,上帝為何要創造世界,或者創造世界之前上帝是怎樣的?從《舊約》中的《出埃及記》,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其言:「上帝是萬有之有,自有永有」(I am who I am )。」一個人的藝術觀念與思想的形成也一樣,正如謝林敏銳的指出,即開端——沒有停止成為開端的開端,真正永恆的開端之開端——才是可能的。

《 彩色的孔 》 20 x 48cm 紙本水墨 2017

遇孔生疑 入孔知微 五色泛濫 逢險求平

古鐵在此次展覽當中的《孔生乾坤》(高空落石,雲氣生五彩,生命的律動在黑暗中狂舞),即是對此一追問在藝術上做出的富有中國文化慧命的回答。「孔」如混沌,如圓,如太極,如石濤之「一畫者,字畫先有之根本也」。它更是象徵著女性的生殖器,「玄牝」之門,萬事萬物從這裡誕生,也從這裡開始走向滅亡。

《 孔生乾坤 》 40 x 40cm 紙本水墨 2017

高空落石 雲生五彩 生命的律動在暗黑中狂舞

但是古鐵作品當中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明的東西,他似乎在告誡我們,人始終逃離不了,「巫術」、「神話」等虛無的東西對人的影響與統治。筆下常常有奇相與奇夢出現,正如《淮南子·說山訓》所言:「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古鐵的這種探索,他自說是「赤子之心」,就像小孩子一樣的「藝術犯錯」,我則想進一步歸結為他是在「用想像力犯錯」。

《 神魔一念 》 40 x 40cm 紙本水墨 2017

知白守黑 心隨雲煙 剎那萬劫 呼吸輪迴

用想像力犯錯,是一種藝術的智慧與勇氣,如果人類沒有想像力,就不會有抽象藝術,也不會有超現實主義藝術,中國的水墨藝術自然也會失去思想的潛能。

《 寶塔 》 40 x 40 cm 紙本水墨 2017

白牆碧瓦 鐵樹紅山 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記得理查德·羅蒂2004年到南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的時候,做了一篇題為《救贖性真理的衰落和文學型文化的興起》的報告,他認為自從文藝復興之時,西方的知識分子對救贖性真理的追求,經歷了三個階段。他們分別從上帝那裡尋求救贖,然後從哲學當中尋求救贖,現在則是文學當中尋求救贖。羅蒂指出至黑格爾以來的時代,知識分子一直在喪失對哲學的信心。過去在哲學中,這是「真的問題」,已經讓位於「什麼是新的」問題。最後他勸誡當代好學的年輕人要不斷地在小說、戲劇、詩歌中尋求救贖,並進一步指出這種救贖的唯一源泉則是人類的想像力。

《 紅色的假山 》 39 x 75 cm 紙本水墨 2017

生命的奔騰來自內心的洶湧

用想像力犯錯,或者說是試錯,其實就是一種藝術的救贖過程,它或許可以回答之前討論的最初與最終的追問。即想像力,是阿爾法(alpha)和歐米伽(omega),最初者和最終的統一。

2018年02月04日

草撰於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

作者簡介

裴滿意:藝評者,青年詩人。現居上海,主要從事文化藝術策展與評論,研究領域涉及藝術哲學、美術史、詩歌、藝術品鑒定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圓當代藝術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周圓當代藝術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