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腹痛、黑便、噁心嘔吐…這些癥狀要警惕!

腹痛、黑便、噁心嘔吐…這些癥狀要警惕!

來源:胃腸病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得病的,尤其是消化道不適,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但是有些是可以自己處理的,隨便吃點葯就好了;而有些癥狀則可能是大病的預兆,一旦自己處理不能緩解,要立即找專業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扛扛就過去了。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組成。

口腔:食物消化的開始,食物在口腔里咀嚼,與唾液充分攪和,借唾液的潤滑作用通過食管。

咽:分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動作。

食管:主要功能是運送食物入胃,其次是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及阻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胃:分為賁門、胃底、胃體、胃竇四部分,主要作用是容納和消化食物。

十二指腸:主要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與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主要消化場所。

下消化道由空腸、回場、大腸(闌尾、盲腸、結腸、直腸)組成。

空腸、迴腸:空腸起自十二指腸,下連迴腸,迴腸連接盲腸。主要功能是進一步消化並吸收食物養分。

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四部分,主要是進一步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形成並貯存及排泄糞便。

認清消化器官的分布,對判斷發生疼痛的臟器大有好處。如上腹部疼痛的通常是胃有問題,發生劇痛的一般是膽囊疾病;又如下腹部:臍周隱痛多是小腸疾病,因為小腸圍繞在肚臍邊,而下腹部周圍是結腸,在排除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等的前提下,則顯示為結腸疾病。

消化道的報警癥狀,是指一旦出現就意味著比較嚴重,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類癥狀的臨床診斷意義重大,要及時進一步檢查。出現以下癥狀,必須及時就醫,免得貽誤病情。

如果吃固體食物、流質食物,甚至喝水都會有哽咽感的話,可能食道發生病變,比如食管癌等。如果不吃東西也感覺食管梗塞,這多半是由於心理因素導致的癥狀,不必額外治療。

嘔血屬於十二指腸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癥狀,也是報警癥狀。

如果腹痛很劇烈,可能是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胃穿孔等的癥狀;如果是偶爾的隱隱陣痛,則可能只是暫時的腸胃不適,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是持續的隱痛或便前疼痛,並有排便習慣和形色的改變,則可能是大腸病變。

這是由於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胰腺、膽道)出血造成的,如何出血量大、速度快,在胃內停留時間長,這樣除了有黑便外,還會有嘔血,甚至是血便。當發現自己大便為柏油樣黑色,又沒有食用大量的肉類、動物肝臟、動物血及某些藥物時,就要引起高度重視,有可能是上消化道疾病在作祟。

腹部摸到任何包塊都要引起注意,尤其是固定不動的包塊,應立即找醫生確診,到底是生理性的還是異常的病理問題,比如腫瘤。一般來說,右上腹出現腫塊,患者有可能是膽囊炎或者肝癌,右下腹的則可能與結腸癌或者慢性闌尾炎相關,上腹中部或者左上腹包塊可能為胃癌、肝癌、或者胰腺癌,左下腹包塊可能為結腸癌。

表現為眼睛、皮膚髮黃,尿呈深黃色,可伴有皮膚瘙癢或者大便呈白陶土樣顏色,除了肝炎引起的黃疸外,膽道和胰腺疾病也可引起黃疸。

發燒和腹部疼痛的前後關係要分清楚,如果是先燒後腹痛,也就是說由於發燒引起的腹痛等反應,多半是其他內科疾病;如果是腹部疼痛後引起發燒,則可能是膽囊炎、急性胃腸炎、胃腸穿孔、胰腺炎等。

如果沒有特意減肥,短期內(1~2個月)體重迅速下降5~10斤,也是消化道疾病的一種報警癥狀。

消化道疾病可引起隱性的長期少量失血,比如結腸癌會引起慢性失血,日積月累造成重度貧血。

像噯氣這類癥狀在臨床診斷上意義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你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即使是一般性癥狀,也不要自作主張,盲目自我診治。

一、噁心

多是由於消化不良引起,如果早上刷牙時覺得特別噁心想吐,則可能是患了慢性咽炎。

二、燒心

有時胃內物質向食管反流,食管粘膜受到胃酸的侵蝕,通過神經反射就會出現燒心的癥狀。

三、腹脹

消化不良引起的癥狀之一,沒有特異性。長期的慢性腹脹,如果沒有其他癥狀,一般無需特殊處理。但短期內出現的腹脹,要引起重視。腹水、腹部腫瘤都會引起腹脹,要及時就醫。

四、腸鳴

偶爾聽到腹部響聲(腸鳴音)屬於正常現象,但腸鳴次數太多,且聲音較大時,提示腸胃蠕動過快、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梗阻時出現的一種典型癥狀,通常伴有腹痛。

五、反胃

指食管或者胃內食物反流到口腔的現象,如果發生的頻率很高,就是一種癥狀,但是一般不太嚴重。

六、口臭

一種是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引起,另一種是存在消化道問題,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伴有口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引起胃炎,也可引起口臭。

七、腹瀉

一般是指一天兩次以上稀便。但如果是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一天兩到三次的話,就不是消化道疾病。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吃了有毒性食物而發生腹瀉,不應馬上服用止瀉藥,應該讓體內毒素和細菌馬上排出;如果腹瀉過於頻繁,導致身體脫水、電解質紊亂,就必須止瀉補液了。

八、便秘

發生長時間的便秘要引起重視。但如果是由於短時期內生活習慣改變所引起的便秘,則不必太過緊張。沒有原因的短期內出現的便秘,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可能提示為大腸癌或者腸梗阻的癥狀。

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有上腹部疼痛長期發作的特點,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目前對於消化性潰瘍,藥物治療十分有效,不一定要做手術,手術對人的影響很大,且易出現併發症。在病情相對平和的情況下,藥物維持治療一樣能維護健康。但是有些深大潰瘍有穿孔可能,就需要馬上手術。

飲食不能控制的太厲害,營養必須要充足均衡,原則上只要不吃刺激性東西(煙酒、辛辣食物等)就可以。

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時要注意,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這些藥物會使潰瘍更不易癒合,並且治好後,也是導致潰瘍複發的誘因之一。

消化潰瘍會出現周期性,如秋冬之交和春天是消化道潰瘍多發季節,病人應注意飲食和及時用藥。

不論潰瘍大小,治癒後都要定期做胃鏡複查,尤其是胃部潰瘍,防止癌變。

這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因多種原因導致的腸道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患者往往有腹瀉、反覆腹痛的表現。慢性結腸炎是個籠統的概念,包括非特異性結腸炎和特異性結腸炎,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腸結核、阿米巴痢疾和細菌性痢疾等。

治療上以保護腸粘膜、對抗病原體、消除腸毒素、改善癥狀、對症治療、防止複發為根本。

不要隨意進行消炎治療,在排除痢疾等疾病的前提下,一般腸鏡報告所說的慢性結腸炎並不一定是細菌性炎症,而是因為儲便等引起的充血癥狀,其實是結腸功能紊亂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適應抗生素,將導致腸道內有益菌受到殺傷,反而影響腸道健康。

按臨床發病的緩急和病程長短,一般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發病急,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腹痛、噁心、嘔吐等癥狀。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變化。根據內鏡下表現,又可診斷為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疣狀胃炎等。

患急性胃炎時胃粘膜發生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出血。所以,急性胃炎患者的食物應以流質食物為主,或採用柔軟、少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若伴有腸炎或腹瀉,膳食中應不用或少用蔗糖,以免產生或加重腸脹氣,同時還應禁食一些生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

慢性胃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飯後上腹部飽脹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因此,飲食除了要細軟、多維生素、多蛋白質外,還需針對性的加強營養:如患者有貧血徵象時應多給一些補血的食品,如動物肝臟、蛋類及有色的鮮鮮蔬菜等。如患者出現胃酸過少現象,應補充一些稀鹽酸、米醋、胃蛋白酶等,少吃抑制胃酸分泌的食物。

對於消化道疾病,要本著「預防為主,防微杜漸」的原則,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一、首先,在飲食上要有所節制,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二、第二要注意適當的休息和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三、盡量避免服用對消化道有刺激反應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四、要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如果出現腹脹、噁心、反胃等癥狀,要注意調整飲食和生活狀態;如果出現劇烈腹痛、黑便、嘔血等癥狀,應立即到正規醫院診治。

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陽性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除治療。檢查很簡單,就是碳13和碳14吹氣試驗,

六、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30歲左右做第一次胃腸鏡檢查,此後每年做一次;沒有家族史的 ,45歲左右做一次胃腸鏡檢查。若檢查沒有問題,每五年做一次檢查。

患有胃腸道腺性息肉、深部潰瘍、胃單發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異型增生的患者,不但要積極治療,要至少每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從而達到消化道腫瘤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準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道 的精彩文章:

幽門螺桿菌怎麼根除?專家告訴你!

TAG:大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