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小麥等全部自主選育 「中國糧」實現主要用「中國種」
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作物用種全部自主選育 「中國糧」實現主要用「中國種」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業是農業的『晶元』、是糧食安全的根基」。農業農村部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在介紹我國種業發展時表示,當前我國種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下一步要始終確保中國人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余欣榮表示,當前我國種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體現在「四個顯著」。首先是種業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我國已經實現品種全部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佔比也由85%恢復增長到90%以上;在蔬菜生產上,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達到87%以上。海南、甘肅、四川等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順利推進,一批區域性良繁基地鞏固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
其次,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探索形成了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的制度性成果;組織開展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取得了品種創新的突破;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先後下放和取消了7項許可審批事項,釋放了種業發展活力。
三是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種子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強化,個頭更大了、實力更強了。市場集中度方面,前50強的市場份額佔到35%以上;企業研發投入方面,種子企業紛紛加大科研投入,現在前50強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占銷售收入約7.5%;企業創新能力方面,每年申請的新品種保護數量比過去5年翻了一番,在申請總量中的比重超過50%。
四是種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以國務院出台3個種業工作文件、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種子法》為主要標誌,構建了我國現代種業的頂層設計,形成了種業發展的「四梁八柱」。隨著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據初步統計,假劣種子案件比2011年減少50%,種子侵權案件減少36%。
位於海南南部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國家戰略資源。余欣榮介紹說,每年到海南開展南繁工作的單位有近700家。為建設好國家南繁基地,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有關單位聯合編製印發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目前,南繁科研用地得到了保障,各級財政投入不斷增加,核心區建設有序推進,南繁管理體系全面構建。
余欣榮表示,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海南省、相關部委等,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基地,將南繁基地打造成為科技創新的高地、人才聚集的高地、成果轉化的高地和服務全國的高地,力爭早日建成「南繁矽谷」。
余欣榮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大力推進種業科技革命、綠色革命、質量變革、企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實現新時代種業發展新格局,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始終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記者劉瑾)
※8個動作:今年美成仙女,就靠它們了!
※小姐姐高速駕車還視頻聊天 看見被拍表情亮了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