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前段時間,剛生下一對雙胞胎的熊黛林被拍到和媽媽外出就醫,雙手纏著護腕。原來熊黛林產後自己照顧女兒,患上了「媽媽手」。此後她也在自己微博發布了照片,並稱這是「痛並快樂著」。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很多媽媽在照顧寶寶是都會感覺手腕疼,我在生第一個寶寶時,也是手腕疼了好幾個月,真的是特別難受。這個問題說大不大,但真的會很影響生活質量,所以口袋育兒今天就來說說「媽媽手」。

1 | 什麼是「媽媽手」

手的肌肉和骨骼通過稱為肌腱的厚的柔性組織連接。當你握、抓、捏和擰手中的東西時,手腕和拇指下方的兩根肌腱會滑過連接拇指根部的小通道。如果這個地方重複性勞損,就有可能導致「媽媽手」。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圖片來自atlantaorthopaedicinstitute)

「媽媽手」又稱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是手腕處拇指側的肌腱漸進性疼痛,痙攣和壓痛。當轉動手腕,抓住東西或握緊拳頭時,都可能會很疼。雖然造成腱鞘炎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日復一日地重複一個特定的動作可能會刺激兩個肌腱周圍的鞘,導致炎症,增厚和腫脹,限制它們的運動。

容易患腱鞘炎的幾個主要因素包括:

· 年齡。年齡介於30歲到50歲之間發生腱鞘炎的風險更高。

· 性別。在女性中更常見。

· 懷孕。這種情況可能與激素變化和體液瀦留有關。

· 照顧嬰兒。反覆舉起你的孩子會使用你的拇指作為槓桿,各種照顧動作或抱孩子都會重複使用手腕。

· 經常從事使用手腕和手指的活動,或於此相關的職業。比如經常玩手機,用滑鼠也會導致腱鞘炎,還有打字、高爾夫,鋼琴演奏,縫紉和針織等。

把這幾個原因綜合起來看,也就是為什麼媽媽們更容易患腱鞘炎的原因了。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2 | 「媽媽手」主要癥狀

腱鞘炎的癥狀包括:

· 拇指底部附近出現疼痛,痙攣和壓痛

· 在拇指根部附近腫脹

· 在嘗試做一些涉及抓握或捏的事情時,很難移動拇指和手腕

· 移動時,拇指會出現「粘住」或「停下來」的感覺

如果疼痛時間很長而沒有治療,疼痛可能會加劇,手腕的運動範圍也會收到限制。疼痛還可能會進一步蔓延至拇指、前臂,甚至兩者都有。

3 | 如何診斷

檢查你的手,看看你的手拇指側受到壓力時是否感到疼痛。

還可以用芬克爾斯坦的測試( Finkelstein』s test)方法來測試:

1、大拇指在手掌上彎曲,並用其它手指握住大拇指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圖片來自MendMeship)

2、朝小拇指的方向彎曲你的手腕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圖片來自MendMeship)

3、彎曲時手腕拇指一側疼痛,可能就是腱鞘炎

4 | 如何治療

治療腱鞘炎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炎症,維持拇指活動並防止複發。

如果及早開始治療,癥狀一般在四到六周內改善。如果腱鞘炎是在懷孕期間開始的,癥狀可能會在生產或斷奶後結束。

初步治療包括:

· 固定拇指和手腕,用夾板或護腕保持手腕直立,幫助休息肌腱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圖片來自Amazon)

· 盡量少使用疼痛的那隻手,特別是彎曲手腕和拇指的動作

· 避免捏住拇指時左右移動手腕

· 對疼痛部位進行冷敷

· 使用非甾體抗炎葯如布洛芬等(孕期或哺乳期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醫生也可能會建議將皮質類固醇藥物注射到肌腱鞘內以減輕腫脹(孕期或哺乳期需根據醫生的建議),如果在癥狀開始的前六個月內治療,大多數人在接受一次皮質類固醇注射後就能完全康復。如果病情嚴重,醫生可能會推薦門診手術。

5 | 如何預防

我在照顧第二個寶寶時就吸取了教訓,特別避開使用手腕,才幸免於難。所以對媽媽來說,預防是比較重要的。下面這些方法就可以幫助預防「媽媽手」:

· 以不同方式抱起寶寶。如果抱起寶寶後讓他們處於手腕的位置也會加重壓力。可以用雙手兜住寶寶。

· 使用嬰兒背帶來釋放雙手。

媽媽大多難逃這個病,剛生完寶寶的熊黛林也有

(圖片來自Amazon)

· 兩隻手交替使用來分擔日常事物

· 儘可能使用肘部,讓雙手休息。

· 如果可能,委託重活給其他人,並尋求其他人幫助。

· 如果有什麼活動讓你感覺手腕壓力很大,換一種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育兒 的精彩文章:

凱特王妃產後7小時攜三王子現身,媽媽和寶寶不坐月子不怕風嗎?
孩子為什麼怕黑?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

TAG:口袋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