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為什麼不選擇稱帝?

多爾袞為什麼不選擇稱帝?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又像努爾哈赤死後一樣,沒有指定帝位接班人。

多爾袞

坐擁重兵而且總管六部的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都是戰功卓著,都是旗主王爺,都是主要的競爭對手。二者勢均力敵,多爾袞自然不想帝位旁落他人,但豪格的背後,還有原由皇太極親率的兩黃旗的支持,同時代善家族的兩紅旗也不支持多爾袞,而濟爾哈朗支持豪格。多爾袞只有他的兄弟阿濟格、多鐸表面支持,其實心裡各自打著覬覦帝位的小算盤。

由於兩黃旗的大將集團誓死擁立豪格,讓多爾袞不得不顧忌,只好做出讓步,因而決意迫使豪格一同退出,正好與兩黃旗大臣力保皇子繼位的用意吻合。

六歲的福臨,成為了兩虎相爭的幸運者。多爾袞接受了政治交易,成為了被以濟爾哈朗制衡的攝政王。雖然此後多爾袞的功勞越來越多,率軍入關,定鼎中原,將濟爾哈朗擠出了權力中心,最終由皇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

《孝庄秘史》中馬景濤版多爾袞

此時的多爾袞,權勢煊赫,成為操控真皇帝順治的假皇帝。他有稱帝的野心,但不敢妄動。

1.兩黃旗雖屢遭多爾袞打擊,但他們的整體實力不在多爾袞之下。加之多爾袞的囂張,讓其他各旗主王爺也是不滿。

2.原來支持多爾袞的多鐸,因多爾袞不支持他繼位,而不時對哥哥攝政拆台。後來患天花早逝。

3.清廷入主中原後,積極邀請貫徹儒家政治理想的漢人士子和前明官員,進行政治合作,如果他突然篡位,必然會引起儒家道統人士及中原民眾非議和反抗。

4.滿人初入中原,以少數民族統治主體民族漢人,篡位即繼位不正,改變了帝位繼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會更加激化民族征服和民族矛盾的諸多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今中外 的精彩文章:

狄仁傑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敦親王福晉當著甄嬛面喝了口茶,為何皇上就要除掉敦親王?

TAG:史今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