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城宋事:港島嘆零丁

小城宋事:港島嘆零丁

坊間流傳一種說法,道香港在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小漁村。即使是被英國霸權統治了上百年,經濟蓬勃發展,仍逃不離"文化沙漠"之謔。港人對此當然不太服氣,但要論證起來,猶不免少了幾分底氣。

2014年,事情正在起變化,在九龍城地區土瓜灣地鐵站工地,一下發現六口宋代古井,同時還出土了一批宋元時期的陶瓷器與古錢幣等文物。經過專家研究,推論此間的經濟與人口在宋代已具一定規模。

九龍城區之宋代古井

其實,一直以來,香港都保有幾處與宋朝有關的遺迹,只是平日不太為人注意。如位於此回考古現場附近的宋王台,相傳即為南宋末年,昰、昺二帝逃難至此的歇腳處。

宋王台?宋皇台!

又九龍城侯王廟,廟中碑文記載了這麽一段:

考楊侯古廟所崇祀者乃宋末忠臣楊亮節,宋帝為元兵追逐至於海隅九龍駐蹕,後移師大嶼山駐節大澳,亮節侯護駕並御元軍,旋楊侯嬰疾,然軍為旁午,仍運籌帷幄,求卻強敵,帶病奉公,不幸藥石無靈,薨逝九龍,葬於城西,歿後追封為王,其公忠體國名垂青史,士人為崇功報德,遂建廟奉祀,藉期庇蔭每於農曆六月六日侯王寶誕。

九龍城侯王廟

或曰宋王台、侯王廟,不無附會之疑,不過傳說耳。信者恆信,不信者亦大有人在。那麼在佛堂門天后廟附近的南宋石刻,卻一字一句地刻划了咸淳年間此地曾為官方鹽場的繁榮景象。

佛堂門天后廟附近的南宋石刻

但石刻仍只是一段不同於紙質載體的文獻,實際年代也難證明,還不能算是太有力的證據。而今從地下找到宋朝文物遺迹,這塊石刻裡的故事便不再單薄,千年前市井街坊、祠廟樓台、商埠鹽場的人間煙火於焉喧囂了起來。

這個契機,使得關於香港的論述,不再只能從鴉片戰爭說起。港人亦有了一個重新審視自身的機會,原來這片土地也曾是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的一站,雖然不敢說佔有多大分量,畢竟沒有缺席。而這一切恰好出現在祖國阿爺於2013年推出一帶一路大戰略後沒有多久,時間點實在有趣。港鐵公司也順應輿情,將原本預定的站名,由 "土瓜灣 "改成 "宋皇台"。

宋王耶?宋皇乎?在粵語裡 "王" 與 "皇" 皆發wong的音,區別不大。然則兩者字義卻大有不同,宋王台舊刻立於滿清時期,在韃子的史觀中,我宋端宗、少帝的皇位不受承認,只視作兩位親王,如編修宋史的脫脫所曰:

宋之遺臣,區區奉二王為海上之謀,可謂不知天命也已。

天命如何,凡人難測。說也奇怪,宋王台刻石在日軍擴建機場時,被炸裂為三塊,居中的宋王台三字卻完整如故。1959年,香港政府新辟公園,復立舊石,並正名為宋皇台,有碑記之。單憑這一點看來,吾人豈能再簡單粗暴地以文化沙漠四字,草草發落港島?

我繞著這方被切割為長型的石塊細細端詳,宋末二帝是否真的曾在一旁休整喘息?那當然無法考證,也不是那麽重要了。不過是前朝遺老,將惆悵找個地方寄託,憑之貼近二帝的蹤跡,也感觸一番大宋飄搖的命運。

時也命也,祥興二年二月六日,崖山一役,陸秀夫揹負著小皇帝,躍海自盡,結束了皇宋三百餘年的國祚,也告別了華夏文明登峰造極的世代。

文天祥在這片海域目睹大宋的最後一幕,悲痛不已,留下千古名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江山如此不幸,零丁洋從此與悲嘆畫上了等號。

大概也因為這樣不吉利的意象,上世紀末,原本計畫連接香港與珠海兩地交通的 "伶仃洋大橋",後來被 "港珠澳大橋" 計畫所取代。如今業已完工,進入最後驗收階段,年內應可通車。

至此,不論是沉積千年的歷史故事,或是指向未來的交通建設,香港都翻開了新的篇章。曾經退一步就粉身碎骨的天涯,現在成了一方重心,在中華的版圖下。

若文丞相、陸丞相有知,可否稍解生前遺恨?我問零丁洋。

它分明將一切看盡,卻從不多說什麽,只是一遍一遍地用浪潮,回應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最有雄心的皇帝,開疆二千餘里,卻意外憂鬱而亡……
宋朝——中國歷史上被誤解的一個偉大朝代!你知道它有多發達嗎?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