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年齡性別無關
今天是5月17日,一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節日——「國際不再恐同日」。源於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 將 "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希望喚醒世人關注對同性戀的恐懼,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意思是性少數、非異性戀者。20世紀90年代,由於」同性戀社群「難以在完整體現相關群體,」LGBT"應運而生,並逐漸普及。
LGBT圖釋
同性戀往往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來著朋友,來自家人,當自己明明感受著幸福,卻無法和他人分享,甚至是被別人在指指點點。一個人自己的愛情被別人厭惡甚至恐懼,是一個多麼讓人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情。
很多人把同性戀當作「變態」,但科學界的許多專家卻這麼說:性取向沒有優劣之分,是先天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它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這時候才知道很多同性戀,並不是他們自己可以控制的。
我們在父母輩的傳統教育中接受的觀念,男性就該是陽剛的、強壯的,女性是柔弱的,而「娘娘腔」、假小子」就是反其道而行,是錯誤的。更不要說同性戀,這也就是很多人對同性戀極度排斥厭惡的原因——超出了傳統思維所能接受的範圍。
然而時代在變化,我們的觀念也該產生一些變化。前段時間,霍思燕和杜江對嗯哼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嗯哼可以「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或男人穿女裝」。
愛情本來就是神聖而美好的,能在茫茫人海里找到TA已是不易。我們也遇到了這樣的一對,聽了聽她們之間的故事。
關於她們
小F說,她是天生的同性戀,小時候就喜歡關注漂亮小姐姐,長大以後也慢慢地經歷了一些自我認知的掙扎,因為當時的確對於LGBT這方面的東西接觸的很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變態,高中那個時候特別的難熬也不知道該和誰說該怎麼定位自己。隨著自己知識面的拓寬,接觸的東西也多了,也逐漸接納了自己。到了大學就勇敢的跟小D表白了。
她們在一起兩年多了,小F說準確的說是922天。她們之間的幸福都是很多生活的小細節小驚喜~可能她們之間也沒有什麼特別情節跌宕起伏的事情,但是現在兩個人就是很默契的,比如有時候想吃什麼,兩個人就特別心有靈犀的一同想到了。
生活中算是半出櫃~周圍比較要好的朋友都知道,平常也比較自然不顧及什麼,沒有刻意的宣揚或者隱瞞。雖然有時候會有一些異樣的眼光或者在網上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小F相信大家對她們並沒有惡意!
她們希望
希望大家能對同性題材持有一個寬容平和的態度,而不是獵奇的態度。不可否認,這種文化中的確有一部分是一種獵奇,是對同志群體的一種消費,但她還是期盼同志文化能有一個正常發展的空間與土壤,不要畸形也不要被一棒子都打死。
希望尊重與平等,不要把她們當作怪物,也不要覺得她們和異性戀有什麼不一樣,事實上大家都是喜歡著自己喜歡的人,也不希望有一些同性戀才是真愛異性戀就是為了繁殖的觀點,還有之前微博對於同性戀話題的禁封與解封,其實還是大眾對於LGBT群體存在的誤解,就小F個人來說,她希望她和她的女朋友未來能正大光明地走在路上不被指點,能像其他戀人一樣在朋友圈秀恩愛,能大大方方地把彼此介紹給父母認識。
我是同性戀你願意擁抱我嗎?
今天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的雕塑廣場,如果你看到一個胸前掛著一個牌子的小姐姐,牌子上面寫著「我是同性戀你願意擁抱我嗎?」你能放下偏執給她一個擁抱嗎?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忽視,但是無論如何請不要去傷害她!
「我現在關注平權運動的原因也和我當初的掙扎和自我不認同有關,我希望我能盡我的一點點力量為我們這個群體爭取一些和普通人一樣的權利,能讓LGBT群體中的其他人,甚至更加邊緣的人活在陽光下,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要經歷我當初那種自我接納的痛苦能勇敢地接受自己,能大膽地愛自己所愛的人。」這是她的初衷。
正如王爾德說:不敢宣之於口的愛,在這個世紀,是指年長男人對年輕男人的愛,就像聖經中大衛和約拿但的愛,這是柏拉圖哲學的基礎,在米開朗基羅和莎士比亞中也可以找到這種愛,它在本世紀被人誤解了。我們都有選擇愛的權力和選擇愛的人,但是沒權力否定別人的愛情。
當然,你可以討厭同性戀,但不能否定它的存在,每個群體的存在都有各自的價值。即使某些「同志」的確讓人厭惡,但這絕不因為他們是「同志」。而異性戀,那些所謂「符合自然規律的人」,不是也有太多叫人厭惡的傢伙嗎?
我想終究會有一天,LGBT 的人能夠很自然說出「我坦白,我是同性戀」的話,和自己相戀的人手牽手的走在一起,而不用擔心眾人鄙夷的眼光。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不歧視,不消費!
TAG:歷史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