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加一千萬畝 壓縮水稻

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加一千萬畝 壓縮水稻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農業農村部官員16日稱,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加1000萬畝,達1.27億畝,水稻、玉米面積調減,水稻比上年減少1000多萬畝。

當天,農業農村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2018年中國春播已近八成,種植結構調整已基本落地,結構進一步調優。

一方面是水稻、玉米面積調減,庫存壓力減小。預計今年水稻面積4.4億畝,比上年減少1000多萬畝。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

鐮刀彎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在地形版圖中呈現鐮刀彎狀分布

觀察者網注意到,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曾援引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4月供需報告稱,近年,我國稻穀產量維持在2億噸以上,而消費量則保持在1.8億噸左右,在連續四年年度結餘超過2500萬噸的疊加下,我國稻穀庫存已經超過1.1億噸,庫消比達到60%。由於我國大米消費進入穩定期,隨著膳食結構的升級還可能逐步減少,而稻穀的產業鏈較短,工業消費量不大,因此,每年的結餘大部分進入國家儲備。

玉米方面,近兩年,玉米結餘量出現驟降,市場盛傳「2017-2018年度玉米市場結餘量近7年首次轉負」。不過,由於2014、2015年結餘量較大超過1億噸,廣東華南兩市交易中心稱,即時今年出現缺口,市場供應仍是有保證的。

另一方面是大豆、雜糧雜豆等面積擴大,有效供給增加。預計大豆面積1.27億畝、增加1000萬畝,雜糧雜豆1.4億畝、增加100多萬畝。此外,棉花面積持平略減,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飼草面積增加。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圖自農業農村部

另據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顯示,受益於大豆發展政策,預計大豆種植面積將增長1.1%,產量超過1500萬噸。

上個月初,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政策指出,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將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於玉米,通過市場化加補貼調整種植結構,增加大豆種植。

據悉,從2014年開始,我國東北地區開始實行大豆目標價格改革政策,當年確定大豆目標價格為每噸4800元。當采價期內平均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對大豆生產者給予補貼。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數據,截止到去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到1.1億畝,大豆產量1200萬噸以上。不過這一數據遠低於我國市場對大豆的巨大需求。

強農惠農(圖自人民網)

據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在去年3月的報道中提到,2017年大豆目前市場主流出貨價格在4160-4200元/噸,而國外的大豆價格比國內的大豆價格便宜約1000元/噸。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近年來,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

據統計,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約9553萬噸,前三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其中來自巴西和美國的大豆分別約佔中國進口總量的53%和34%。大量低價優質的進口大豆,嚴重衝擊了國內大豆市場。有分析師表示,儘管國內政策利好不斷加強,但短時間內,大豆市場依賴進口的格局很難改變。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過高,適度擴大國內種植面積,也能更好應對國際市場的變化。在需求拉動下,隨著加大補貼、增加種植面積,雖然我國大豆進口仍維持高位,但進口來源將得到優化。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大豆進口量價齊跌:數量2648.7萬噸,金額721.5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下降3.8%和11.5%。

中新經緯客戶端報道,原中糧期貨董事總經理、首席分析師王在榮分析,前4月大豆進口量減少,與去年同期進口基數較高和國內豬肉價格下跌有關。他稱,去年同期中國的大豆進口量較大,直接影響到今年的數據變化,而豬肉價格的持續走低,挫傷養殖企業的積極性,致使以豆粕為主要原料之一的飼料需求量有所減少。

此前,在美國宣布將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後,中國商務部迅速做出回應,將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等進口商品對等採取加征關稅措施。

有外媒指出,中國大豆進口有可能是因為進口檢驗變嚴而下降。同時,中國尚未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但已基本停止購買美國大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李宗偉接班人」祖爾法里因打假球被禁賽20年
男童在幼兒園燙成重傷:事前被教師拖進開水房,警方介入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