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背後沒長眼睛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電影截圖;華納兄弟影業
人類能夠利用多少視覺信息創建周圍環境的心理地圖?為探究此問題,日本東北大學的工程師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表明:人類大腦能夠處理足夠的視覺信息,持續不斷地產生360度的感知。
考慮到工具的局限性,人類大腦視覺中樞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舉個例子:荒謬的眼睛——在進化過程中,人類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形成獨特的排列方式,彷彿指向後方。如果眼球內部是一個電影院,那麼電纜就懸掛在前方,趕緊退票吧。沒錯,我們確實擁有優秀的3D視覺,能夠細緻地感知深度,但這是以犧牲更大視野為代價的。此外,負責收集注視對象的大部分信息的感光細胞面積只比這個句號大不了多少。所以說,工具確實有限。
於是,我們的視覺系統利用多種技巧,形成對周圍環境的精確感知,例如:眼睛能夠進行飛快的掃視,結合多種視覺線索,使大腦形成對周圍環境的空間感知和視覺印象。不過,針對這項能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幅周圍環境的心理地圖有多大呢?
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周圍環境的象徵關係記住地標,這是創建心理地圖的方式之一。不過,這並非研究人員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感興趣的是視覺過程——相較於概念象徵,它能夠更直接地控制行動,且無需耗費意識。
為探究此過程,研究人員利用6台液晶顯示屏,打造了一個360度的私人影院。他們招募了一批學生,讓他們站在裡面。每台屏幕上都會顯示字母T和L的某種布局,位置隨機。為增加迷惑性,每種布局都有一定的旋轉角度。在每次試驗中,有三塊屏幕的字母布局是重複的——但學生並不知道這點。在一系列試驗中,他們需要在每塊屏幕上尋找目標字母(T或L)。研究人員推測,重複布局能夠產生「背景線索效應」,幫助學生更快地尋找到目標。
他們進行了一些變式實驗,總共涉及29位實驗對象,以此分析人類大腦如何創建周圍環境的視覺模型。結果顯示:我們能夠迅速形成對背後環境的詳細感知,提供持續不斷的360度環境模型。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Rar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23.8米:記錄中南半球最高的海浪
※罵出花說明你的辭彙量更大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