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危機!一個神秘來源正在產生被禁止的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
如果你認為臭氧層空洞的危機已經得到控制,那就準備好失望吧。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人員注意到,臭氧破壞的化學物質,即氯氟烴(CFCs),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持續增長。
《蒙特利爾議定書》於1987年定稿,是一項革命性的國際協議,逐步淘汰氯氟烴的生產,就像現代巴黎協定一樣。
CFC-11是被禁用的化學物質之一,是第二種最豐富的消耗臭氧的氣體,通常用於製冷劑、氣溶膠噴霧劑和舊的聚苯乙烯泡沫。
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世界同意開始逐步淘汰CFC-11,並在2010年之前全部停產。
該議定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年9月,它慢慢地縮小了在南極洲上空形成的巨大空洞。
如今,從1993年的峰值來看,CFC-11的濃度已經下降了15%。
但在過去的幾年裡,似乎有人開始作弊了。
這項新研究發現,從2014年到2016年,CFC-11的排放量比2002年到2012年的平均排放量增加了25%,減緩了2012年化學物質的下降50%。
「這是我27年來觀察到的最令人驚訝和意外的發現,」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研究化學家、首席作家斯蒂芬·蒙茨卡說。
「今天的排放量與20年前差不多。」
在下面的圖表中,你可以看到北方(紅色)和南半球(藍色)半球的CFC-11濃度與預計的下降(灰色線)相比較:
一開始,研究人員假設CFC-11的突然升高可能是由於舊建築被破壞,其中含有CFC-11製冷劑。但是數據並不匹配。
雖然風力和天氣可能在這裡發揮作用,推動周圍的化學物質,並使濃度測量變得混亂,但天氣模式模型不足以解釋這種上升趨勢。
「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很有可能是有人在生產CFC-11,這是為了逃離大氣層,」Montzka說。
「我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如果是為了某個特定目的,或者無意中作為其他化學過程的副產品。」
研究的目的不是指手指;但要弄清楚排放的來源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境問題。
蒙茨卡說,如果現在就解決這個問題,損失將會很小。但是,如果這個問題被允許持續下去,它可能會危害臭氧層的恢復和惡化氣候變化。
蒙茨卡說:「我們正在向國際社會發出信號,說『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它正在把我們從及時恢復臭氧層的過程中帶走。』」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北半球,CFC-11的濃度異常高。這令人困惑,因為類似於CFC-11的其他氣體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分布。
這些信息讓研究人員假設,碳排放來自北半球。
此外,發現的不僅僅是CFC-11。當研究人員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山頂進行測量時,他們發現其他的工業排放也在增加。
那麼這些增加的排放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Montzka告訴BBC,這些數據「相當明確地」指向了東亞。
「我們正在離這些地區很遠的地方進行測量,我認為一旦人們……」在這一地區…仔細觀察他們的測量結果並公布結果。
研究人員計算出,在東亞地區每年額外排放6500到13000噸,足以說明這一趨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的峰值排放中,全球每年生產35萬噸的CFC-11,而在本世紀初降至每年54000噸。
如果這項研究得到證實,這將明顯違反《蒙特利爾議定書》。
「令人失望的是,我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雷丁大學的Michaela Hegglin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在那裡更新的物質,CFC-11的替代品,對一些國家來說可能是更困難或者更昂貴的。」
自2006年以來,《蒙特利爾議定書》的成員國報告的CFC-11排放量接近於零。現在,似乎有人在遊盪。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本文來自互聯網,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方信息為主!!!
※為何從未接觸過外星文明?可能需要金字塔質量的燃料逃離外星球!
※天文突破!天文學家首次繪製出「銀河系核心」的大規模年齡圖
TAG:探索未解之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