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滅亡,康熙總結為兩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崇禎一輩子都沒想到

明朝滅亡,康熙總結為兩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崇禎一輩子都沒想到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延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清軍入關後打敗了李自成,成為這場紛爭最終的獲利者。

至於明朝滅亡的原因,作為旁觀者和後來人,我們可以總結出很多條,見仁見智,清朝最偉大的皇帝康熙也曾做過總結,他把明朝滅亡的原因歸納為兩條,一是「明亡於萬曆」,二是「明朝國事全為言官所壞」。

「亡於萬曆」有很直觀的體現,因為萬曆以後,皇帝對國事的管理太過鬆懈,朝廷內甚至出現宦官干政,軍隊戰鬥力也急劇下降,老百姓人心渙散,起義四起,這種情況始於萬曆,一直持續到天啟年間。

由於這一表象太過直觀,崇禎皇帝自然也能看得到,於是他勵精圖治,試圖扭轉局面,朱由檢雖然算不上一位偉大的皇帝,但他確確實實做了一些事,比如剷除宦官、加強軍隊建設等等,但為時已晚,此時大明朝要面對的問題太複雜,以崇禎帝的能力無法解決。

康熙所說的「明朝國事全為言官所壞」,這一點崇禎一輩子都沒能意識到,畢竟言官在中國古代一直存在,而且在明朝達到頂峰,據記載,明朝言官一直保持在200人以上,崇禎皇帝對他們的存在習以為常,從來沒想過他們會成為亡國因素。

事實上,明朝之所以建立如此龐大的言官體系,出發點是好的,就是為了廣開言路,但它也有弊端,那就是在平衡各方力量的同時,也限制了皇權,明朝言官有時搞得皇帝都無可奈何。言官能發揮積極作用有三個前提,分別是不貪利、有才學、切實際。

到了明朝後期,言官素質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可否認他們都有才華,但他們變得會為了迎合一些人的利益而夸夸其談,甚至會在高堂之上空談,完全不去了解現實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言官們的高談闊論往往會誤導時局。

崇禎皇帝又不是一個很有決斷的人,言官對他最大的影響有兩次,一次是和關外的清軍義和,這樣好騰出手來解決李自成等人,但這個提議被言官否定,明朝失去了第一次機會,再一次是遷都,在大明朝岌岌可危之時,有人提出遷都南京,這一提議又是被光時亨等人否決,明朝最終滅亡。

康熙皇帝對於明朝滅亡的第二個原因看的很透徹,對於這個問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路不可不開,亦不可太雜。其實在筆者開來,言路可廣開,而且是好事,但必須有一位聖明的君主,他在聽取別人意見時,自己必須要有決斷,而不是聽誰說的都有道理。

參考資料:《明史》、《清聖祖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天看 的精彩文章:

秦檜降金遺臭萬年,他的子孫卻出了位抗金名將,世代受人敬仰
李小龍身體有一缺陷,葉問預言其壽命不長,最後果然應驗

TAG:歷史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