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儀式感,讓生活多一些美好!
慧書女人
每晚九點,與你相約讀書。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唐頓莊園》里有這樣一句話:「你厭倦了格調,也就厭倦了生活。」
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會穿著黑色小禮服。
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地將早餐吃完。可頌麵包與熱咖啡,彷彿變成盛宴。
儀式感,會讓你在平凡又瑣碎的日子裡,找到詩意的生活,找到繼續前進的微光,找到不願將就的勇氣。
1
于丹曾經在她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一書中說,在一天的時光當中,她最愛的是斜陽照亮的光陰。
接下來,她講了一個從落日餘暉中得來的感悟。
一次在朋友王先生家做客,晚餐後和朋友夫婦一起欣賞斜陽。
突然,王先生問她:「一個月前的今天,這個時候,你在幹什麼?」
于丹拚命回憶,但她確乎想不起來一個月前的這一天傍晚自己是不是在家裡,甚至都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在北京。
於是王先生就又問:「那麼,十天前的這個時候,你在幹什麼?」
于丹再努力回憶,似乎當時自己不在北京,做了什麼也都忘記了。
王先生只好再問:「那麼三天前呢?還記得嗎?」
于丹告訴他,三天前的傍晚自己應該是在準備行李,那只是平淡無奇的一個尋常黃昏。
王先生笑了,他告訴于丹:「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時光都會被忘記,但我要讓你記得今天這個傍晚,記得在我家陽台上看過的落日。」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王先生滿眼熠熠的光彩。
就在這個落日之前,于丹剛剛在王先生家吃過一碗牛肉麵。
為了這碗面,王先生親力親為,提前兩天炒好酸菜,用冰糖細細地燜。
于丹到的前一天晚上,他開始熬牛骨湯,用小火燉牛筋。
等到于丹進門前一個小時,他才開始燉牛肉。在於丹喝第二杯咖啡的時候,他的太太開始往滾開的水裡下面。
簡單的一碗牛肉麵,他們夫婦用兩天的時間來準備,用心得讓人動容。無疑,這是一個美麗而難忘的下午。
盡心過好當下,抓住眼前美好的瞬間,慰藉過去,展望未來,我們的人生也會少一點遺憾,多一點無怨。
2
林清玄在一篇文章里說過: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
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古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尚且會沐浴焚香,撫琴賞菊,營造生活的儀式感。
而擁有便利生活條件的現代的我們,就更應該保持對生活深深的熱愛。
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周到,至少應該讓生活慢一點、莊嚴一點,這樣,生活的色彩也將多一點。
生活需要儀式感,因為我們經常活得不認真。
人生在世,就像是在一條暗河裡漂泊,隨時可能撞上礁石。
儀式感是我們在暗河上搭建的一座座燈塔。靠這些燈塔,我們才能看清生活。
你既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對糟糕的一切。
你得意時不會忘形,失意時也不會潦倒。你知道,無論境況如何,生活都必須莊重。
買菜時順便買一束花,在花香瀰漫間,工作的辛苦、生活的煩惱就會一掃而光;
在洗手間鄭重其事地放一台香薰機,這狹小的空間會瞬間充滿文藝氣息。
即使是換一換香薰的味道,也會使這一天變得有所不同。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記憶這些小確幸。
這些小確幸,既是小小的儀式感,也是疲憊生活里的詩和遠方。
3
其實如今很多人的生活,越來越單調乏味,就是因為嚴重缺乏儀式感。
儀式感是對美好的嚮往,是對庸常的不妥協,也是對自我的取悅。
有人就曾說,以前的時候,我認為一些儀式的東西是很虛的,沒有切實的意義。
成熟以後發現,儀式是內在東西的外在表現。
當你越來越消極怠慢,懶散隨便,你的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糟糕。
可是如果你越來越積極陽光,鄭重其事,每一天都可以過得越來越明媚有趣。
記得《小王子》曾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也許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同樣的重複,可是只要你熱愛生活,懂得為平凡日子加一些佐料。
懂得享受每一個結結實實的當下,那麼你就能在無趣的生活中,找到有期待,有品質,有審美的生活。
儀式感,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它無關乎金錢,無關乎名譽,只要你有一顆悅納生活的心,懂得在平凡細節里找到自我,就會活得越來越有趣,有味,有品質。
—END—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
※餘生,做一個心靜如水的女人!
※一個女人最好的活法,是自由!
TAG:慧書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