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每天都有走的人,人來人往
1
我有幾個在殯儀館工作朋友,
收入高,但永遠不敢透露自己的職業,
平常交際,都說在民政局工作,
不主動和朋友握手,知道他工作的也不握他(她)的手。
我父親在80歲那年去世,
去世前住在9樓,上樓要休息3次,
給他買再好的電梯樓盤也不搬,
因為他住的是醫院宿舍,
人民醫院大樓就一牆之隔,
他在意的是看病方便,
父親去世後,母親也不搬,
每次探望母親,從窗口都能夠看到百米外的太平間,
我父親是醫生,我從小見慣生死,
汶川大地震我在現場,
晚上睡覺躺在屍體旁邊,
利比亞戰爭我在現場,
每天見到被擊斃的士兵。
著名作家余華在《收穫》上寫了一篇文章,他當初在浙江時是醫院的子弟,
那個時候醫院和家屬宿舍都在一塊,他家的對面就是醫院的太平間,所以他見慣了,免疫了。
夏天浙江太熱了——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一個最涼快的避暑地方:太平間。
每天中午他都到對面看看,只要床上沒人就去睡會,絕大多數睡得很舒服。
2
中國人自古對"生"的反面---"死",表現出了極度迴避的態度。
死亡這個普遍性的人類話題,在中國文化中被神秘的隱藏了!
中國人特別忌諱,是因為相對其他人,我們更缺乏對死亡的寬容態度。
我們大多數人是聽不得「死」這個詞的,
「死」永遠是和不吉利聯繫在一起的。我們一說到「死亡」,
馬上就會產生厭惡、恐懼、痛苦和絕望的感覺,
西方的哲學認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在,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著名的三段論:
所有人都註定要死。既然死亡是每個人的宿命,
我們更應該以學習和思考去追求生命的不朽。
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
3
高明區西江新城「醫養結合項目」的焦點是,
1, 距離居民區太近;
2, 負二層為太平間;
3, 患病老人有傳染疾病的風險;
焦點1、2可商榷,市民的焦慮可理解,但「醫養結合項目」不是殯儀館項目,老人去世也是臨時停放,是醫院必須的配套,老人不會扎堆去世,焦點3為無理取鬧,佛山第一人民醫院的危重病人算不算多?怎麼不見一街之隔的玫瑰園掉價,也沒有見到周邊居民被傳染疾病?
4
高明全區戶籍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5萬人,老年率約16.9%。寬容老人,畢竟我們也會老去,當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那麼忌諱死亡,
談論死亡更多一點,人們慢慢就會免疫,更理性地看待它。
其實,我們身邊每天都有走的人,人來人往。
※有種智慧叫彎曲,留點空間給自己華麗轉身
※學佛的人必修的一個咒語,累世罪過一筆勾銷!
TAG:卡卡去哪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