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弒父的生死迷局:舜帝禪位只是一個假象?實為被逼無奈退位?
大禹父子身上有很多謎團。首先,大禹的父親鯀僅僅因為治水失敗就被舜帝所殺,這不符合常理,從成長經歷來看,舜帝是一個非常和善之人,他曾經遭到繼母和弟弟的多次迫害九死一生,但始終沒有跟他們計較。而鯀治水九年,嘔心瀝血,風餐露宿,即使無功也罪不至死,舜帝為何要對他痛下殺手?
其次,一般的說法是鯀為舜帝所殺,但是鯀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山海經》中又稱他為「相鯀」,而大禹曾經殺死過一個叫做「相柳」的九頭怪獸,有學者考證,相鯀就是相柳,這麼說來,大禹有弒父的嫌疑?
第三,官方的說法一直認為舜帝禪位於大禹,可是很多史料中記載,大禹曾經多次當庭質問舜帝為政之失,讓他下不了台,晚年還囚禁了他,使父子不得相見。真相會不會是大禹逼迫舜帝退位,禪讓只是對外冠冕的說辭?
歷史本是一本糊塗賬,如果牽扯到權力之爭,就更加撲朔迷離,讓人性的陰暗無處遁形。《尚書?舜典》中記載,舜帝即位之後,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懲治「四凶」。他們分別是共工,讙兜,三苗和鯀。《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前三個都還好理解,共工是炎帝遺部,蚩尤舊臣,長期從事著反抗主流的叛亂活動,流放他都算是輕的;讙兜是一個吃人的怪獸,危害百姓,搞得民不聊生,殺了他也不為過,發配崇山已經是很仁慈了;三苗大多是炎帝和蚩尤的後人,亡我之心不死,一有機會機會興風作浪,試圖顛覆國家政權,所以將他貶到苦寒之地,沒人覺得冤枉。
可是鯀就不同了。他在當初舜帝招募治水人的時候自告奮勇,在漫長的九年里兢兢業業,雖然治水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前面三個罪大惡極尚且只是流放他鄉,為何偏偏要殺死僅僅只是工作失職的鯀?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大禹的父親叫做鯀,舜帝即位之後,開始行使天子的職權。當他發現鯀治水無功時,將他鎖在羽山處死了。天下人都覺得殺的沒毛病,舜帝又舉薦鯀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繼承父親的遺志。」後世楚國大夫屈原就曾經為鯀鳴不平,他在《天問》中寫道:「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根據《山海經》中的記載,是大禹殺死了相柳,但是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鯀又被稱作「相鯀」,那麼他到底跟相柳是什麼關係?難道說是大禹弒父?鯀被殺之後屍體三年不腐,大禹最終從他腹中而生。這就更加令人一頭霧水:如果舜帝殺死了鯀,他怎麼還會生下大禹?鯀是一個大男人,怎麼能無孕而生呢,會不會大禹就是父親鯀所化?
一般的說法中,舜帝功成身退,將自己的位子讓出來給大禹,史稱「禪讓」。可事實上並不這麼簡單,因為舜帝退位的時候正值壯年,他之後還活了17年之久,如果程序合法,他為什麼要提前退休?另外史料中有很多大禹當著大庭廣眾質問舜帝的場景。比如公開批評他識人不明,為政不仁,有很多過失。甚至晚年還囚禁了他,不讓他的兒子丹朱和他見面。
官方說法上的禪位會不會只是一場虛偽的表演?事實是在大禹的逼迫下舜帝才無奈下台。而大禹也確實有做出這種行為的深層動機——為父報仇。自己的父親鯀明顯是冤枉的,他死得不公,死得不值。《竹書記年》里就收錄了發生在舜帝晚年不為人知的故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像「德衰」這樣的帽子更像是一個借口,報復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才是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上海:中華書局,1957.
[2]袁珂,校注.山海經全譯[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
[3]袁珂.中國神話史[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
[4]先秦諸子.尚書[M].春秋.
[5]屈原.天問[M]戰國.
[6]佚名.竹書記年[M]三國.
※九尾四耳的上古怪物,眼睛長在背上,曾被當作鎮墓的神獸
※孫悟空那麼厲害,為什麼唐僧最喜歡的卻是蠢蠢的豬八戒?
TAG:符號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