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存世極其罕少大清銅幣宣統三年二十文

存世極其罕少大清銅幣宣統三年二十文

珍稀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也是歷史長河的見證。自上個世紀以來,錢幣市場的行情開始一路走俏,並呈現出高溫火熱的景象。不少稀有錢幣被集幣愛好者收入囊中,並在市場中以驚爆的價格成交,儼然成了收藏界的搶手貨。

清末時受西方工業文明的衝擊,一種全新的機鑄金屬幣流通於世,不同時期的機鑄幣也被賦予了完全不一樣的歷史含義。大清銅幣以其精美的外觀、高超的鑄造工藝,成為其中很是耀眼的機鑄幣,獨特的歷史價值俘虜了一大片藏家的心,導致價格一路狂飆,極具收藏價值。

宣統三年大清銅幣,此枚銅幣樣式與我們常見的大清銅幣完全不同,版式非常新穎。銅幣正面由兩部分組成,外部上下左右分列著「大清銅幣」四字,幣邊道高出幣地表,內部圓環中有一條拱背彎曲的巨龍,龍頭向左,張開大口,霸氣外漏,十分威武。銅幣另一面也由兩部分組成,內圓中心豎線鐫刻「二十文」紀值,周邊下緣鐫刻兩束相交的麥穗裝飾,文字和圖案一氣呵成,給人以和諧的美感。靠邊道一側的圓環上方鑄刻「宣統三年」四字,旁邊各有一朵花飾。下方從右往左鑄刻著「五十枚換銀幣一圓」

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立憲,並將戶部改為度支部,裁撤及合併多省銅元局,繼續在九個省銅元局改為度支部造幣分廠,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大清銅幣」。至宣統時自然沿襲下來,宣統二年,溥儀認為自己當了皇帝,應該鑄行當朝的錢幣,據《中國錢幣史略》記載:宣統二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銀圓、銅元的鑄造大權統由中央掌管;七錢二分制銀元定為主幣,經批准生產的銅元定為輔幣,未經批准的銅元應停止鑄造。同年由造幣總廠鑄造了「宣統年造」大清銅幣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種銅幣為輔幣。宣統三年再設計圖案相同,但紀年改為「宣統三年」的一套銅幣,即幣值為二十文、十文、五文的宣統三年大清銅幣,由位於天津的造幣總廠負責生產,為試鑄樣幣。所以均末及發行。存世者稀少罕見,特別珍貴。

大清銅幣作為清朝發行的貨幣,在當時充當重要的商品媒介角色。作為曾經的商品交易或者買賣的交換工具,大清銅幣不僅具有較為廣泛的使用價值,而且還隨著時間的久遠,呈現出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考據價值,是眾多錢幣收藏愛好者及研究專家的所愛之品,展現出了極佳的市場價值。

更多古玩資訊請關注(神秘訪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秘訪談 的精彩文章:

專為慈禧太后所鑄的雙龍壽字幣被列入中國近代機制幣十大珍品

TAG:神秘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