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建築,不是醫療機器
GIF
"
「作為建築設計師,本來我是一直希望設計博物館或者是其他類型的公共建築,因為這樣的話我會毫不吝嗇邀請我的朋友去參觀和使用我所設計的作品,偶然的機會設計醫療建築之後,卻始終不希望我的朋友有機會享用我所設計的醫療建築。雖然醫療建築設計師不多,但我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性,即具備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注醫療建築設計的核心——以人為本,注重使用者的空間體驗感,漸漸地我也就習慣並且愛上了醫療建築設計。」多年設計中、法醫療建築的巫智健談起入行經歷和入行感受十分坦然,他尤為強調:醫療建築,不是醫療機器。
"
巫智健
法國PADW建築設計事務所中國區執行董事、法國國立南特高等建築學院建築學碩士、法國註冊建築師
1
一個正能量的場所
巫智健曾在兩家法國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他一直提倡並貫徹的理念是:「醫療建築不是一個醫療的機器,首先它必須是一個建築,除了強調它的功能性以外,同時還需要考慮它可以對周邊的環境帶來一些正面影響。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是它的自然環境,建築如何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第二就是醫院作為一個公共建築,它可以為周邊的城市、街區起到哪些正面作用,比如它可以解決一些現有的社會問題,或者服務於周圍的人群。」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廣州越秀集團養老綜合體項目,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該區域以前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區,經過多年的發展,今天則成為了一個充滿市井風情的居住區。項目所處的地塊是一個老舊的造紙廠,包括原有廠區和職工宿舍區,雖然造紙廠早已搬至郊外,但是市中心的這一個地塊依然居住著很多職工,而這些職工大多數是從解放開始一直住到現在的老職工,他們的收入其實不是很高。而現實狀況是該地塊位於廣州市的核心地帶,地價高昂,周邊居住的都是金領人群,拋開養老的主題不說,本身這一個街區就存在兩種社會群體。因此,我們正在建設的養老院,除了滿足老人的需要外,還需要緩和貧富差距。」巫智健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巫智健帶領團隊進行實地調研考察,「我發現廣州很多人都喜歡喝茶,尤其喜歡喝早茶,茶樓就是白天最能聚集老人的場所,所以我們在這個養老項目裡面創造了一個所謂的『茶居』空間,向周圍街區居民開放共享,無論錢多錢少,老人、小孩都喜歡去這樣的一個空間,這樣就做到了養老院與周邊社區的自然融合,共享空間也給老人們創造了一個非常自然的與社會保持緊密互動的場所。
2
一個有故事的建築
醫療建築本身是圍繞人展開的,有人的地方,就應該有故事,所以巫智健特別善於「設計故事」。
「在設計湖南省湘潭市養老院項目時,受中國傳統文化中老幼傳承的啟發,我們將『社樹』的概念融入到中間庭院中,我們希望創造這樣一個場景,在社樹下有一個椅子,在椅子上面老人給小孩子講故事,這種場景正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相吻合,這是我們一個充滿故事的建築。」
「再如廣州一個養老項目,我們發現當地存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老年人都喜歡敞開門坐在街邊,邀請路過的朋友一起來打麻將。我們在設計時把這種場景予以重現,所有房間外面都保留有一個通廊,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以外,這個空間還是每戶老人延續的公共活動場所。只要他們願意,可以隨時把客廳空間轉變成公共空間的一部分,然後在裡面打麻將、吃火鍋,重現充滿廣府文化的生活風情。」巫智健自信地描繪著這一養老綜合體項目的亮點,此外,「我們也在建築室內設計裡面體現了當地特色的人文環境,我們希望建築可以更好地跟周圍環境相結合,老人入住後可以感受到熟悉的生活環境,從而勾起他們共同的回憶,覺得這裡就是他們從小到大生活的一個地方,充滿懷舊和溫馨感。」
3
一個帶有體驗感的空間
在巫智健心中,始終藏著一個聲音,時刻提醒自己注重建築空間體驗感,它是一切醫療建築設計的出發點。「我認為主要從兩個層面來考慮,一是建築規劃,比如說項目的選址問題,醫療建築作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應儘可能位於城市的核心地帶,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之中。所謂『家』的概念,或者說『家園』的概念,那就代表著你處於社會環境的正中心,而不是因為疾病和衰老而被集中在一個偏遠的地方。又比如說建築體量,我們設計了很多的養老院項目,很少會出現那種統一的、大體量的建築物,我們通常會把它進行拆分細化,然後通過建築與建築之間的距離,來重塑這種類似於小街小巷的空間感,與當地老者平時居住的環境吻合。我們之前設計的法國圖瓦雷的養老中心項目,也是採用同樣的一個手法,把一個大體量建築進行細分,設計成和法國老年人平時住的二、三層的小樓相近的建築,體現出家的感覺。」巫智健眼神堅毅地說道。
「在設計養老建築時,我們很注重一個語彙,就是我們提供的是『居室』,而不是『病房』。老年人從入住養老院到離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在入住過程中,隨著老年人行動力的下降,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自己的居室空間中度過,因此設計師需要結合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需求進行合理配置。例如客廳設計可以滿足會客的需求,並配置煮食台以及陽台,對於老年人來說,陽台的設計非常重要,因為隨著老年人行動能力的下降,不便行走,陽台可能是他們唯一可以與外界接觸,感知日夜更替、四季轉換的地方,所以設計師應該儘可能多地創造這些與外界互通的空間。」巫智健繼續說道,「此外,針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我們還會選用適合老年人的顏色,以及合理控制和利用光線,考慮到老年人對光的明暗度的適應性比我們普通人要慢一些,例如老年人看見有陰影的地方,因為看不清楚有些什麼,本能的會躊躇不前。設計師可以利用老年人的這一特性,通過空間設計,巧妙地控制光線的明暗對比,以此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比如說在樓梯拐角處等危險區域,將燈光調得很暗,或者在地面上畫一條深色的警戒線,這樣老年人看見後自然就不會走過去。考慮到老年人懷舊心理,允許每一位入住老人帶一件他們自己喜歡的傢具入住房間。上述這一切都是為了營造出良好的空間體驗感。」
巫智健及其團隊不單單希望住在裡面的老人有一種家的感覺,對於醫護人員也是一樣。醫院對患者來說它是一個臨時的空間,但是對醫護人員來說,卻是一個每天都需要花大部分時間生活的一個空間,尤其是在養老院里臨終關懷單元的醫護人員,他們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巫智健認為這些單元裡面最關鍵的一個空間,就是醫護人員的休息室,雖然功能小,但卻是保證醫護人員有良好的工作狀態和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希望能在這些服務醫護的小空間上下功夫,為醫護人員營造一個舒適、便利的空間。
4
補白
「醫院建築實際上是一個生命體,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它會不停地經歷擴建、改建這樣的過程,然後直到有一天它的用地擴無可擴,改無可改的時候,它將面臨『重生』。」巫智健認為,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如果要避免金錢、資源等各方面的浪費,需注重前期策劃與發展預留,並考慮內部的靈活與高效,方能實現它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自本刊2018年2期
文章資料和圖片由法國PADW建築設計事務所提供
本刊徵集國外新近竣工的醫療建築案例,歡迎投稿!
聯繫人:辜琳
TAG:中國醫院建築與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