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做什麼?考古學家:在做3件大事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做什麼?考古學家:在做3件大事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文明的輝煌程度可謂首屈一指,特別是尼羅河流域100多座規模宏大的金字塔,數千年來都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觀。受金字塔的影響,許多人喜歡將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文明對比,並因此產生「中華文明不如古埃及文明」、「中華文明落後」等觀念。

那麼,當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幹什麼呢?華夏大地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下面,我們結合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以及夏朝前期的文化遺存,來了解上古時期中國人做的3件大事。

古埃及金字塔

國際考古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古埃及文明始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大多數金字塔建造於公元前27世紀至公元前21世紀之間。根據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古成果,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中華文明正處於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時期。

在考古學上講,三皇五帝時期屬於龍山文化類型,此時是新石器時代到奴隸制社會的過渡階段,華夏大地上萬邦林立、部族眾多,存在5個以上發達的區域文化,其中有些已經發展為文明。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類似金字塔的奇觀建築,但中華文明的發展成果同樣可圈可點。

四大文明古國


良渚文明是與古埃及和蘇美爾文明是同時起源的,距今已有5300年。在古埃及人建造第一座金字塔時,浙江的良渚古國已經征服了長江中下游區域,建造了285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可容納5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

良渚古國給後世留下了精美絕倫的玉器和陶器,創立了嚴格的禮儀制度,甚至開始出現了文字。考古學家在良渚古城附近,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反山和瑤山大墓,還有神秘的莫角山基址。莫角山基址建築規模達到228萬立方米,僅次於古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但其建造年代比胡夫金字塔早了300多年。

莫角山基址

良渚人居住在太湖平原,長期與洪水災害鬥爭。他們最閃亮的奇觀建築,是由11條堤壩構成的先進水利系統。它環繞良渚古城,有超前的規劃設計理念,不僅能保護古城免受洪水襲擾,又能為古城居民提供飲水,以及用於灌溉農作物。

根據專家測量,良渚文明的區域面積約為3.65萬平方公里,而同時期古埃及文明約為3.37萬平方公里。僅良渚文明就和古埃及文明差不多了,何況當時北方地區的還存在眾多區域文明。這些遺址說明,良渚文明並不是沒有建造金字塔的能力,只是文化發展的特徵不同。

良渚文明修建的水壩


在古埃及人剛開始修建金字塔時,中國北方頻繁改道的黃河終於逐漸穩定下來,農耕文化在華夏大地迅速發展。在這個時期,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西北地區的馬家窯文化都是高程度的文明。特別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彩陶, 其製作工藝領先同時期的古埃及文明上千年。

各部族間為了爭奪優良的棲息地和農田,開始相互征伐和融合。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昔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由神農氏建立起來的北方部落聯盟開始走向瓦解,華夏大地開始了大範圍的戰亂時代。時勢造英雄,傳說中的華夏先祖黃帝、炎帝和蚩尤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

三皇五帝時期

中原地區黃帝率領的軒轅氏部族,先是在阪泉之戰中擊敗了西北的炎帝部族,而後與炎帝結成炎黃聯盟,在涿鹿之戰中戰勝了九黎部族的戰神蚩尤。隨著黃帝成為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中華文明開始第一次走向了大一統局面。


在古埃及文明開始衰落的公元前24世紀,中華文明卻開始走向最初的繁榮。華夏先民建造了山西陶寺古城和陝西石峁古城,一批超大型的城市開始出現在華夏大地。為了在紛亂的戰爭中生存下來,北方各部族開始重視發展軍事,並繁衍更多的人口。

巨大的石峁遺址

陝西石峁古城建立於公元前24世紀,面積達到了驚人的425萬平方米,可以居住10萬人以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純石質建築的考古發現,改變了中國人只懂得用土坯築城的傳統觀念,證明中華文明同樣具有建造金字塔的能力。

在石峁古城,考古學家發現了數千件玉器文物,這是中國早期玉文化的發展巔峰;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瓮城,這種結構一直被認為是春秋時期才出現的;發現了青銅箭簇和製造青銅器的陶范,證明石峁古城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先進的青銅兵器;還發現了毛筆繪製的彩色壁畫,將中國毛筆的起源提前到了4200多年前。

玉器

山西陶寺古城雖然面積上不如石峁古城,也有300萬平方米。陶寺存在大規模的宮殿遺址和貴族墓葬區,其居民生活富足,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這就是《史記》中記載的堯帝都城。

陶寺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觀象台,它的建造年代比英國巨石陣還早500年。經過專家實地勘測,觀象台等準確測定天文星象,代表了中國上古時期先進的天文學和曆法水平。根據先秦古文獻記載,中國最初的曆法——堯歷就起源於堯帝,到2千年後的西漢時期還在使用。後來,漢武帝命司馬遷等人根據堯歷創製了漢歷,一直被沿用至今。

陶寺遺址的古觀象台

另外,陶寺古城還發現了世界最早的板瓦,這代表著先進的建築水平;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鈴,打破了考古界對於「青銅文化西來說」的困擾;在陶器上發現了朱書文字,將中華漢字的起源歷史大大提前。

以上3件大事,是從文化遺址的考古成果進行對比,中華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比,中華文明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

1.農業水平。國際考古界普遍認為,如果以農業技術作為評判標準,中華文明恐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已經證明,水稻、小米、家畜和家禽最早的起源地都是中國。特別是水稻的種植,1萬2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已經出現了人工栽培的水稻,距今8000年的賈湖遺址出土了稻殼。由於先進的農業技術,糧食開始有了剩餘,中華文明最早創造了酒文化。同樣是在賈湖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8000年的賈湖古酒,將世界釀酒史提前了2000多年。

賈湖遺址

2.制陶技術。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制陶的文明,考古學家在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發現了距今2萬年的陶器碎片,將世界制陶史提前了近3000年。另外,中華文明最早發明了陶輪技術,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陶輪,距今有7500年,比蘇美爾文明早2000年左右。

3.紡織技術。中華文明的紡織技術數千年來一直領先,河南賈湖遺址發現了距今8000年的蠶絲蛋白和紡輪,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了距今7000年的絲織品殘留物,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距今6000年的骨蠶飾品。而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直到滅亡時,都還弄不懂絲綢是如何製造的。

4.文化觀念。在埃及人為法老建造金字塔陵墓時,華夏先祖伏羲已經發明了太極八卦。作為上古時期先民智慧的結晶,太極八卦中蘊藏著宇宙、自然和人類生生不息的奧秘,催生了占卜學、風水學等一系列學科的誕生。特別是後來出現的《易經》,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其中的奧秘至今都沒有完全解開。

伏羲創製太極八卦

5.重視民生的觀念,這是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最大區別。在平民百姓衣食缺乏的上古時代,古埃及人一次又一次舉全國之力,為法老們建造規模宏大的石頭陵墓,是對生產力的嚴重浪費。與此同時期的中華文明,華夏各邦國都在傾盡全力治理洪水災害。不僅出現了良渚水壩等大型的水利設施,也出現了世人敬仰的治水英雄大禹。對民生的關注,以及對自然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使中華文明延續至今,而不是像古埃及文明一樣因自然災害而滅亡。

個人認為,不能以金字塔等奇觀建築認知文明程度,也不能以「誰更古老」、「最早發明」等因素論證文明的優劣。中華文明雖然某些階段落後過,但卻生生不息地延續至今。古埃及文明雖然曾經輝煌過,但卻早早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連古埃及人的去向都成為了未解之謎。

上古神話傳說

文明沒有優劣之分,之所以從各個角度對比古埃及文明,是希望大家對中華文明有一個清晰和準確的認識。畢竟,國際考古界連「文明的標準」都存在爭議,妄自菲薄和驕傲自滿都不是應有的態度。唯一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和進步,中國的上古歷史必將被逐漸改寫,未來還會有許多驚天動地的考古發現在等待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講史堂 的精彩文章:

清末專家學者的3大奇葩提議,涉及漢字和黃帝,幸虧沒被採納
古代戰爭中舉旗士兵為何不怕死?答案其實很簡單

TAG:文化講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