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畢加索貴的最有理由的一幅畫了!」
導讀:畢加索1905年創作的《拿著花籃的女孩兒》(Fillette à la corbeille fleurie)於紐約時間5月08日在佳士得紐約以1.1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全場最高價的拍品。
《拿著花籃的女孩兒》(Fillette à la corbeille fleurie),可能是畢加索貴的最有理由的一幅畫了。
比起稱之為無名無姓的女孩兒,我更喜歡叫她的本名——Linda。
Linda看起來是個13、4歲左右的女孩兒,在藍灰色的背景下的映射下,赤裸裸的直立在觀者面前。Linda雙手捧一頂裝滿紅色鮮花的籃子,一頭烏黑捲髮下束著一條粉紅色的髮帶。在沒有衣物附體的情況下,一條銀色精緻的珍珠項鏈顯得尤為的突兀,這件不屬於她的物品顯得與她身份格格不入。按說她本該是不諳世事的年紀,卻在眼神中充滿著篤定,散發著看破一切的神態。
畢加索用黑色、粗獷的線條勾勒出Linda 的身體形態,捧著花籃的雙手和赤裸的腳丫似乎都沾上土地的灰塵,象徵著她出身貧寒的身份地位,(朋友們知識點:這是繼印象派之後描繪下等階級lower class的常用手法,和古典畫派中潔白無暇的女神形成鮮明對比。)
Linda是弱勢的,她以幼小赤裸的身體完完全全地呈現在公眾面前。是的,她滿足了男性視角的窺視慾望、滿足了巴黎男人風流浪蕩(bohemians)的生活需求、滿足了對Picasso和Linda在兩性關係上的浮想聯翩……..
《拿著花籃的女孩兒》
(局部)
Linda真的只是一個毫無還擊之力的弱者么?那麼,請你再看看她篤定的目光,會令你心虛、心跳加速並且神情緊張。沒錯, Linda在有意識地關注著觀者,挑戰來自「強者」的目光審視,她知道我們在對她窺視、遐想,卻對此嗤之以鼻…..
這讓我想起了馬奈Edouard Manet的 Olympia,可以對比起來體會...
édouard Manet
1863
Oil on canvas
130.5 cm × 190 cm (51.4 in × 74.8 in)
Musée d"Orsay, Paris
這可能是畢加索貴的最有理由的一幅畫了。
正如Marc Porter 說,Linda代表著畢加索一生的掙扎——愛情、性、美、溫柔、暴力——所有一切映射人性的元素。在這幅作品中,畢加索以凝結時空的方式、具有魔力一般的借Linda的目光注視著這個世界。
Fillette à la corbeille fleurie,是23歲的畢加索的心靈寫照,篤定、自信、甚至有點狂妄:「是的沒錯,正如你所見,當下的我是無人認可的窮光蛋,但我並不因此覺得低人一等,因為,我的畫會在103年後賣1.15億美元。」
畢加索「粉紅時期藝術」(1904-1906)
1904年至1906年畢加索的創作風格被稱為「粉紅時期」,並迎來了藝術歷程的重要轉折。畢加索搬入到了藝術家聚集區Bateau-Lavoir("The Boat Wash-house"),脫離了滿是(社會底層群體)的生存環境後,畢加索所聞所感也變得不再充滿無助、迷茫和窮苦生活的無奈,他的藝術風格也變得明快起來。新的環境同意給畢加索帶來新的機遇,在這裡,他遇到了著名的藝術贊助人(patron)——Stein兄弟。
許多學者認為,畢加索從苦悶壓抑的「藍色時期「過渡到充滿浪漫氣息的「粉紅時期「是因為愛情給予的力量,在23歲時的他遇到了新的靈感源泉——Fernande Oliver。
畢加索一生藝術風格的波動,很大情況下受到異性伴侶的影響。畢加索似乎總是能迅速的墜入愛河,並找到創作的源泉。不管是剛剛相識難以遏制的激動,熱戀中的甜蜜升溫,或是感情破裂的強烈情緒,似乎都能為畢加索帶來創作源泉。Richardson 曾在畢加索的傳記提到:」如果說什麼能讓畢加索上癮,那只有工作、(異)性、和煙草。」
「粉紅時期」更偏向法國風格,顏色以亮紅色、橘色、粉色和褐色為主,塑造人物以小丑、狂歡節日表演為題材,相比更直觀的反映所見事物,這一時期的表現多基於畫家的物象所帶來的直觀感受,而非終於物象本身。
「粉紅時期」代表作品:
Pablo Picasso
1904
L"acteur (The Actor),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Boy Leading a Horse
1905-06
oil on canvas
220.6 cm × 131.2 cm (86.85 in × 51.65 in)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GIF
(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作者:Julie Shi
本文編輯:Juliet Liang
如果你還有想和我聊的話題,
添加雲藝+的「雅小昌」吧!
ID:yaxiaochang。
往期佳文回顧
TAG:雅昌電子圖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