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人的德用和神通
《中庸》第三十一章說: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只有天下大聖人,才能聰明智慧,足以居上位而臨下民;寬宏溫柔,足以包容天下;剛強堅毅,足以堅定立場堅持原則;端莊公正,足以博得尊敬;條理清晰細緻,足以辨別是非邪正。
本章說明了天下至聖擁有的五種道德能力,可稱為至聖五德。聰明睿知,以本體之德、至誠之用而言。聰是耳無所蔽,明是目無所蔽,睿是思無所蔽,知是心無所蔽。臨,居上而臨下。以下四德,因事而用。
寬裕溫柔,仁也,足以有容,容其所當容之眾;發強剛毅,義也,足以有執,執其所當執之宜;齊莊中正,禮也,足以有敬,敬其所當敬之事物;文理密察,智也,足以有別,別其所當別。
這五德是儒家聖德獨具的特色,非其它外道所能及,亦非佛道兩家所能及。佛道極高明而未能道中庸,至廣大而未能盡精微,故聰明睿知不足,不足以有臨;寬裕溫柔不足,不足以有容;齊莊中正不足,不足以有敬。至於發強剛毅和文理密察,更是望儒莫及。
佛教把我執、法執都視為妄執,強調去執,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執。允執厥中和擇善固執,屬於法執,無非妄執,在所必去。道家同樣以無執為高明,把仁義禮法教化視為人生的累贅和人性的桎梏,強調無己、無功、無名、無情的絕對自由逍遙。
唯我儒家,足以有執。執,孔穎達解釋為斷決。孔疏:「執,猶斷也。言孔子發起志意,堅強剛毅,足以斷決事物也。」我以為不夠準確。這裡的執應解為堅守、堅持為宜。《洪武正韻》解為:「守也,持也。」《尚書·大禹謨》「允執厥中」,《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都是持守之義。
佛道作為出世法,千經萬論無不專註彼岸。它們對於人類文明,包括道德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物質文明、科技文明等等,並無理論關懷和實踐追求;對於世間萬物人生萬事,並無深入探索研究的興趣。故論及政治、社會問題,論及人世間是非、正邪、善惡、華夷、人禽之別,往往一團混沌。
唯我儒家,足以有別。文理密察,文,文章。理,條理。密,詳細,縝密。察,明辯。文理密察,便是精義入神,自有明察秋毫的明辨能力,足以斷決事物。發強剛毅則是義德,判斷、斷決屬於智德,「文理密察,足以有別。」這就是儒智。
聖人值得人民尊重,人民也應該尊重聖人。正常社會,人民都懂德尊重聖人;反過來,人民都懂得尊重聖人,才是正常社會。以聖人之道即中庸之道為指導思想的儒家社會,特別中正和符合常道。如果全世界都信奉中庸之道,那就是天下歸仁,就是全球大同之時。
德到至聖,可以配天;聖人為王,可建王道。《中庸》第三十一章接著說: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聖人美德廣博深厚,時常表現出來。廣博如天,深沉如淵。表現在儀容上人民無不敬佩,表現在言論中人民無不信服。表現在行動上人民無不喜悅。所以美好的名聲廣泛流傳於中國,傳播到邊遠地區。車船所到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天所覆蓋的地方,地所承載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氣的人,無不尊重和親近,所以說聖人與天相配。
這段話介紹了至聖五德的政治功用和王道天下的美好光明。《尚書-大禹謨》記敘堯帝時代的文明盛況,可與《中庸》這段話參看。《大禹謨》說:「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大意是,查考古代歷史,堯帝叫放勛,為政敬慎明察,文明通達,寬容溫和,誠然恭敬,能夠禮讓,光輝普照四方,達於上上下下。能夠發揚美德才智,使家族親和。家族親和以後,又辨明百官優劣。百官優劣辨明以後,又使各族協調和順,萬民從此就友好和睦了。
帝堯就是天下至聖。其道德光輝自近而遠,充滿天下。這也是仁者無敵、王者無敵的最好說明。不是物質力量無敵,而是道德力量、文化力量、精神力量的無敵。「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誰忍為敵,誰能為敵,何敵之有。
聖人的神通何其廣大乃爾。孟子說:「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聖人作為民族之魂,就可以說就是中華之神。
我們意在文化傳播和分享
若您有異議,請聯繫我們
稿酬+讚賞
TAG:中國文化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