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慘烈!存款一個月蒸發1.32萬億,錢都去哪兒了?

慘烈!存款一個月蒸發1.32萬億,錢都去哪兒了?

來源: 網貸之家綜合自中國基金報、大貓財經、稜鏡等

根據央媽報告,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創單月歷史最大跌幅,錢去哪了?存款流失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怎樣影響我們投資?

有人說,這樣的下降,並不「意外」。對比往年,不難發現,4月份存款下降是個「慣例」,沒有超出預期。

招商證券指出,4月份由於大量理財資金出表,重返理財形式,也會造成存款大量減少。為給季報數據添彩,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到期日方面一般設定在季度最後一天。這些到期後的理財資金,到了次月初,就轉換成了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又會繼續購買新的理財產品,居民存款數據因此波動。

然而也有人說,這是老百姓借錢買房,貸款消費所致……大家用盡了洪荒之力,卻把自己搞得負債纍纍,看房子都是千萬富翁,看貸款全是負翁。

有個數據或許可以側面驗證,即四大行和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個人存款中的儲蓄存款餘額在今年一季度均出現負增長;居民儲蓄增速也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

居民的錢去哪了?

1、因為居民日常消費突然大幅增加?不是

2018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16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7.6%。

但是吧,大家消費並不是全部花的是存款,畢竟每個月還有收入嘛。

2018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

居民收入增加的絕對值和相對值都要大於居民消費支出,按理說,存款應該增加才對。

所以居民存款大幅下降不是因為老百姓的日常消費支出增加了。

2、居民把錢從銀行存款轉移到理財里了?可能是

分析認為,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互聯網理財等都在「分吃」居民銀行存款的「大蛋糕」。

當前,貨幣基金規模高達7萬多億元;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共有47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估計為28.88萬億;P2P網貸持續火爆,也搬走了部分居民存款。

3、居民把錢都拿去買房了?可能是

2016年末推出的「限購」、「限貸」政策下,銀行提高首付貸款比例,會使得購房家庭付出更多的首付款資金,甚至「限購」下無法從銀行融資而選擇全款買房。不少居民只能通過民間借貸購置房產,這都是地產上漲預期的結果,而這會消耗居民家庭大量的儲蓄存款,居民儲蓄由此被逐漸消耗。

存款流失 銀行很心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銀行如果沒有存款增加來源,放貸資金是個問題。

銀行放貸資金主要依靠居民儲蓄存款,儲蓄存款越多,銀行的低成本資金越多,用於放貸的資金也就越多。如果存款增加越來越少,而貸款需求越來越多,銀行就會待價而沽。

存款流失本來就讓銀行著急,屋漏偏逢連夜雨。早前對存款有替代作用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因為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未來規模可能逐漸收縮。

「我們把存款放在最主要的方面,不是之一。」一位國有大行高管表示,「展望未來,整個社會的存款競爭非常激烈,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抓存款。」

存款競爭壓力直接導致貸款對外報價走高。業內人士說,目前,很多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在15%-20%,未來不排除貸款利率水平進一步上升。

貸款更貴了。對於居民來說,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房貸利率上浮,目前首套房貸利率基本上浮10%以上,二套房上浮20%以上。

融資環境驟變,導致企業融資難度加大。

今年剛過去5個多月,已有17隻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規模為145.7億元。這一規模已經遠遠超過2017年全年的水平。2017年僅有9隻債券違約,合計違約規模為72億元。

這背後,和流動性趨緊、融資成本上升有關。在貨幣充裕的時代,很多公司習慣了買買買,各種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匯聚到這些公司手中,信用擴張得厲害,但實際的資金利用效率不盡如人意,到了今年,以「去槓桿」為代表的資金面變化劇烈,影子銀行失效,銀根趨緊,以前帶新債還舊債的玩法已經不可持續,就出現了違約情況。

海通證券姜超團隊通過社會融資總量這一數據來測算,得出的結論為,今年新增的社會融資尚不足以償還175萬億存量債務的利息,債務違約潮必然會出現。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1-4月社會融資總量累計為7.1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6萬億元,為2014年同期以來的新低。

如何讓你的錢更值錢?

一是用來消費。賺錢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讓生活更美好。目前政府出台了很多優惠措施,降低各項稅費,促進境外消費迴流,大家可以更距離的享受到更好的商品。

第二,喜歡固定收益的,可以看看銀行的結構性理財,比大額存單收益更好一些。

第三,風險偏好高的,可以選擇境內優秀企業長期投資。2018年以來,證監會明確鼓勵『四新產業』上市融資成為市場熱點,在國務院明確的國家政策指導下,政策執行的速度又快又精準。大家可以研究和跟蹤一兩家優秀中國公司,也許就能在某天發現機會,雖然這比較難。

來源 | 網貸之家綜合自中國基金報、大貓財經、稜鏡等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時請註明來源。

精彩爆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重大變革!國有大行打響第一槍,進場金融科技
P2P理財計划到底哪些地方不合規?還能投嗎?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