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管住嘴,邁開腿」,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

「管住嘴,邁開腿」,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

華特·王爾林曾說過,「管教孩子是一項時間跨度大、設計周密的活動,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自發表現出來的那種情緒化的突如其來的被動反應。」

「小明,抓緊,我們要遲到了!」你這廂風風火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在那,慢吞吞地起床、穿衣、洗臉、吃早飯……

下班一進門,地上到處是亂七八糟的玩具、書本,甚至衣服,那個本該在安心做作業的孩子,一邊吃著零食,一邊東張西望,而書桌上攤開的作業,卻只寫了那麼一點點兒。於是,你又咆哮起來……

想一想,每天早上上學前的這段時光,晚上寫作業的時間,是不是一直上演著你和孩子的拉鋸戰?你提醒得越多,催得越急,孩子越叛逆。他發脾氣,抱怨這抱怨那,甚至找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做,你氣不打一處來,聲線提高,情不自禁地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起來。於是,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不禮貌,見啥要啥等,家長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為表現,而非他們的本性,可是你又恰恰對他們的行為表現做出了反應。所以,孩子情緒過激時,家長也很情緒化,這種情緒本質上就是一種氣急敗壞,不是充滿激情的耐心。

這些方法可以讓你避免大吼大叫

感覺生氣並不是什麼問題,但如何處理你的怒火就是個重要問題了。情緒化的行為,例如大吼大叫,大發脾氣是毫無用處的。它只會把事情複雜化,讓孩子不知所措,甚至引發孩子強烈的抵觸或反抗。把憤怒當作解決問題的信號,有助於你保持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和邏輯性,從而減少大喊大叫的可能性。

1、深呼吸。

從1數到10,盡量慢一點,再深呼吸幾次,父母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感到沮喪呢,還是本來就比較煩?因為人們常常把這兩種情況搞混。

2、凡事別往心裡去,別和孩子一般見識。

如果你正在氣頭上,最好選擇走開,負面情緒不會觸發積極的行為。

捫心自問一下,引發你憤怒的情形是非常重要硬要追究呢?還是讓它過去就算了。如果你自己需要時間靜一靜,你可以和孩子解釋一下:媽媽現在心情不好,等感覺好一點時再和你說話。此時,可以讓家人幫忙照顧孩子,你自己靜下來整理一下情緒。

不管什麼時候有可能,不管時間有多短,都要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來關照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或者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事,比如,看電影,吃大餐,寫日記,給要好的朋友打個電話,甚至是找個時間出遊一下。

媽媽必須給自己留出時間,才能不帶主觀情緒地管教孩子,做有同情心的家長,而不是衝動的家長。

3、不要和孩子爭吵。

孩子和父母吵架,不是為了讓父母順從他的心意,就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兩者都對孩子毫無益處,父母可以先告訴孩子「我很愛你,所以我不跟你吵。」然後走開。

大多數父母認為在生氣時就要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在生氣的時候,人們接通的是原始腦——其選擇只有戰(爭奪權力 )或者是逃(後撤,並且無法溝通)。我們不可能用原始腦做出理性的思考,我們會說些過後就會後悔的話。有時候,「決定你要做什麼」要比「試圖讓孩子去做什麼」好得多——至少在孩子願意合作而不是和你較勁之前是如此。

4、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比如,做作業。孩子可以決定需要花多少時間,在什麼時候寫作業最合適,一旦孩子自己決定了什麼時候寫作業合適,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設立一些限制,比如,電視只能看一個小時,而且必須是在完成作業後。在晚上七點到八點之間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作業上的問題,其他時間,即使你做不完作業來求我,我也不會答應。如果孩子理解了設立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責任,並在此基礎上參與限制的設立,他們就會更樂意遵從限制。

當孩子違反了限制時,不要處罰,也不要說教。要繼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要避免由你來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應該怎麼辦。你最好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發生 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現在打算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從中學到了什麼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5、簡短清楚地告訴孩子——你的期望,而不是要讓他來猜測你的期望是什麼。

比如,你希望孩子的卧室整潔有序,你就要告訴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確保你對孩子的表述非常清楚,避免使用「你」,而運用「我」。比如,「我注意到你沒有把玩具收起來」,而不要說,「你必須把玩具收起來!」避免使用「總是,絕不,經常」這樣的詞語。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是一樣的,即使我們明白應該怎麼去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去照著做。知易行難,天下萬物概莫能外。那就從「管住嘴,邁開腿」,不做大吼大叫的媽媽開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葉何田田 的精彩文章:

TAG:蓮葉何田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