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診病時要注意辨病、辨證、辨人

中醫診病時要注意辨病、辨證、辨人

中醫診病時要注意辨病、辨證、辨人

有些病人以為中醫大夫看病不應該靠檢查,只靠三個手指號號脈、看看舌頭,就能看病了,其實不然,中醫看病遵循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原則,需要既辨病、又辨證、還需辨人。

病是指人體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正常狀態。各種疾病各有其不同的臨床表現特點,每一種病都有區別於它病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個病之間的差異與各自的特點。病是一個疾病的全過程。

辨病:就是在眾多的疾病中,辨明屬於哪種病,這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醫生治病的常規,只有明確診斷,根據病的特定病因、病理本質治療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辨證:是利用中醫的四診方法,綜合各種表現,通過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分析整理,認識疾病發生的病因病機、病變的部位、病情的寒熱、正邪的盛衰,以及發病過程中的傳變、轉歸、氣血臟腑間的關係,為醫生用藥提供依據。

辨人:就是因人制宜。疾病的發生和形成是由多種因素作用於人體,又隨人體的特異性而呈現一系列複雜反應的結果。如人的稟賦有厚薄,體質有強弱,性情有剛柔,生長有南北,年齡有老少,性別有男女,感邪有輕重,對藥物的反應有不同等等,都是產生不同見證的因素。因此,分析具體患者的情況並加以治療必然更貼切、更準確、更有效,承認疾病的共性,又強調患者的特殊性個性,就必須辨人。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術體系中最寶貴的內容,因人制宜是它的核心。因人制宜在治療某些疑難重症上尤其具有重要價值。

記得我下鄉在喇叭溝門衛生院看過的一個病人,這是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身體瘦弱,精神不振,語聲低微,自述胃脘部不適20多年,只說上腹部有一種說不清楚的不適感,食慾一般,大便次數偏多,每日2~3次,有時不成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雖經多方求醫問葯,但效果都不明顯,我看了她所有的相關檢查後,建議她做一個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後來在中醫院做了上消化道鋇餐檢查,結果提示胃下垂。有些消化系統疾病,不僅需要做胃鏡檢查,也有必要做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來協助診斷。結合其症舌脈表現,中醫辨證為中氣下陷,中藥處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中重用了炙黃芪、党參、炒白朮和炙甘草,以補中益氣;配合升麻、柴胡以昇陽舉陷,並囑咐患者不要吃完飯後馬上遛彎,也不要提重物。在家人的幫助下,可以把兩條腿抬高,頭朝下呆一會兒。1周後患者來複診,精神狀態明顯好轉,面帶微笑,說話聲音也大了,說吃完這7服中藥,上腹部那種不適感明顯好轉,後來又堅持吃了2周中藥,胃脘不適感基本消失。

這個病例說明,在臨床處理具體病人時,自始至終都要結合辨病,但具體運用時,仍需要辨證加減才能收效。辨證必須結合辨病,辨病必須結合辨證。所以中醫診病需要辨病、辨證、辨人三者緊密結合,才能提高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郭俊英)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小燕子》原唱者享壽94歲,她的養生方法值得學
82歲畫家韓美林之中醫養生「懶人操」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