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大學神秘建築,氣勢壓過世界第十高樓,《建國大業》在此取景

南京大學神秘建築,氣勢壓過世界第十高樓,《建國大業》在此取景

文|劉瀛璐

南京大學神秘建築,氣勢壓過世界第十高樓,《建國大業》在此取景

南京大學北大樓西南角牆根下的「1919」刻石

從漢口路校門進入,一路向北,最頂端就是金大身份標識,也是今日南京大學象徵的北大樓。由帕金斯事務所建築師司邁爾設計,陳明記營造廠承建, 1919年竣工,總面積3479平方米。大樓南立面一座5層高塔樓將大樓對稱分割,外壁使用明代城牆磚砌造,清水勾縫,布滿爬藤,每到夏日分外鬱鬱蔥蔥。初到金大就讀的余光中,家就住在鼓樓廣場東南角,正對著中山路口,走到金大上課也就10分鐘。2002年南京大學百年校慶,余光中為母校留詩:「浪子北歸,回頭已不是青絲,是白首。常青藤攀滿了北大樓,是藤呢還是浪子的離愁。」

這是西方古典鐘樓一次中式變形,鐘樓頂部標誌性的紅五星和幽深纏繞的青藤,成為多年來金大的精神符號。西式審美與中式外殼,看似矛盾卻也自成一體。建成後,鐘樓高度與鼓樓持平,是當時南京地標性建築之一。鐘樓最高層4面各設3扇窗戶,配有大理石假陽台,內設水箱供全樓用水。歇山頂、十字脊、灰筒瓦,地上兩層、地下一層,並不高大,但不乏氣勢。屋頂之上,龍形神獸點綴裝飾,龍頭部分眼睛塗上了白色,有「畫龍點睛」之意;瓦當所刻蛟龍姿態威武,較金陵女大的霸氣許多。當年余光中和同學騎自行車去金陵女大上英文課,雖校園和金大一樣的宮殿氣象,卻總有「闖進女兒國般綺念聯翩」。

如今仰望北大樓,世界第十大高樓紫峰大廈就在其身後聳立,也並不相形見絀,反因北方宮殿式的外形為其徒增了一份端莊典雅,爭輝傳世。北大樓初為行政院,校長辦公室、秘書處、教務處、會計處等在內辦公。當時行政人員又少,其餘大部分房間都用來做了實驗室,圖書館和博物館也躋身其中。1930年,北大樓改為文學院。1934年,國學研究班成立,導師有胡小石、胡翔冬、黃侃、吳梅、汪辟疆、商承祚等人。今天,這座主樓又回到了功能的起點,身為南京大學校部機關的主要辦公用房俯瞰著整座校園。

南京大學神秘建築,氣勢壓過世界第十高樓,《建國大業》在此取景

李瑞清手書「金陵大學堂」碑石

畢業前在西南角牆根處找到北大樓落成年份的「1919」刻石與其合影留念,似乎已經成了如今南京大學校內不成文的傳統。電影《建國大業》也曾取景北大樓,蔣介石和蔣經國坐在石階上促膝談心,身後就是大樓入口。拾階而上,推開紅門,門廳天花板上是鮮艷的飛鶴圖案,水晶燈還保存完好,沉靜幽深的辦公走廊兩翼伸展,一時間與樓外的風景隔絕,別有洞天。

1911年,出於「本校課程,首重科學,校舍雖多,初非專為教授科學而設,難免有不適合之處」的考慮,校方籌集巨資,於1913年建成理學院東大樓,當時也被稱為科學館,由美籍理化總教員馬丁負責設計,陳明記營造廠承建。青磚砌築牆壁,磚木結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屋頂脊上加脊。1959年,東大樓發生火災,損毀大部,災後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設計按原貌恢復。此後1925年建成的農學院西大樓與其相距130米,嚴格對稱設計成4層教育實驗樓,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對華賑災委員會以及部分美國友人捐款所建。1914年就創辦農科的金大,開中國四年制大學農業教育之先河,為紀念裴義理創辦農林科的功績,西大樓當時又名「裴義理樓」。1919年,來自美國的農業專家約翰·布克在金大開設農業理論課,他的妻子在該校教英國文學史,便是賽珍珠。如今校園西南角仍存有一座黃色西式洋樓,便是當年賽珍珠的故居,1938年她在此寫下《大地》並成為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三大樓鼎足而立,北方官式一脈相承,規整恢宏。三合院的布局,圍造出了金陵大學標誌性場景。正如金大校歌所記 「三院嵯峨,藝術之宮,文理與林農。思如潮,文如虹,永為南國雄。」

南京大學神秘建築,氣勢壓過世界第十高樓,《建國大業》在此取景

/布滿青藤的南京大學北大樓,北方宮殿式的恢宏主體在濃郁枝葉的包裹下,展現出了生機勃勃的江南氣質

除了三座大樓,大、小禮堂和圖書館,共同構成金大舊址。大禮堂位於西大樓以南,於1918年竣工,外牆用明代城牆磚砌築,城磚上仍留有銘文印記,每年的畢業典禮都在此舉行。巧妙的是內部採用的是西方傳統教堂形制,外部形態仿造的卻是中國古代廟宇造型。設計者試圖讓中國人在自己熟悉的傳統空間中接受完全不同的基督教教育,可謂用心良苦。建於1916年,由金陵大學工務處主管、建築師齊兆昌和帕金斯事務所共同設計的小禮堂,就在進校門不遠處的一片小樹林中,如今是保留下來的金大最悠久的建築了。當時每逢周末,教會工作人員就到這裡從事宗教活動。歇山頂,蝴蝶瓦,門前抱鼓石一對兒,台階中設有雕刻紋飾的丹陛石,券臉拱形門,小巧玲瓏,精雕細琢。據說造型酷似《西遊記》里孫悟空為躲避楊二郎的追蹤化身所成的小廟。原來堂前掛有一座銅鐘,戰爭中遺失,現在能看到的已是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重建而成的了。

回到中軸線的南端起點,現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所在地,原是金陵大學主體建築群中落成最晚的圖書館。1935年,「國民政府捐贈本校圖書館建築費30萬元」,由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設計,翌年就落成了。也是金大幾座大樓中唯一使用政府撥款興建的,其他均來自外國捐助。建築風格承自三院,進門處地上嵌有銅質金大校徽,至今完好。圖書館北側小園,是南京大學一處聖地「二源壁」,與1919刻石一樣在師生留念中出鏡率極高。壁的前後兩面鑲嵌著兩塊20世紀初鐫刻的學堂碑石。其中一塊以魏碑體書「兩江師範學堂」;另一塊則以柳體大書「金陵大學堂」。題字均出自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碑石古樸滄桑,筆力沉著磅礴,訴說源遠流長。

圖書館落成後 ,部分美籍教職員主張以殞命於中國的原金大副校長文懷恩之名命名,並在館前樹立文氏銅像, 以為紀念。但校長陳裕光考慮到校內中國師生的民族情緒,並沒有施行 ,也沒有樹立文氏銅像。至此,金大的校園建設基本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近10年的漂泊。

南京大學神秘建築,氣勢壓過世界第十高樓,《建國大業》在此取景

在金陵大學校史上,曾發生過一件轟動全城的「旗杆事件」。1934年底,緊鄰金陵大學的日本總領事館挑釁,在鼓樓百步坡豎立了一根與金陵大學北大樓等高的鋼骨水泥旗杆。太陽旗高過校園內的國旗,激起群憤,校內發動募捐,以圖建築更高的旗杆,以滅敵威。在校長陳裕光的支持下,由齊兆昌設計,1935年8月於大禮堂南側修建了一座新旗杆,高出日本旗杆 10 尺。

這種對峙並沒能持續下去,隨著形勢的惡化,1937年11月,金陵大學奉命西遷,金大校園由齊兆昌和其他30多名中西籍教員留守。南京淪陷後,留守西方人士發起組織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金大設立難民收容所,齊兆昌任所長。他們開放校舍、住宅收容難民,並設立粥廠。1942年,日軍佔領金大,學校內的儀器設備已被搶運一空,偽中央大學乾脆接辦了金大,將北大樓改名為中大樓。齊兆昌和其他留守人員只能轉移到位於干河沿的金陵中學,並把金中改名為「同倫中學」。似是新校園落成的欣喜尚未過去,便已經蕭瑟空迴響。

抗戰勝利後,1946年金大東歸,據清點家產的人員回復說:「全部校舍在表面上並無損失,尤其文學院(北大樓)、理農二院、新圖書館等,門窗齊全,完整如初;惟其內部,則凌亂破爛。」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金大在戰後重建的募捐中分得國幣31億元,精心修繕,迅速恢復。並以3個院22個系,4個專修科,7個科研機構,1100名在校生的規模躋身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獲罪花式求救,眾人惜才幫其疏通,唯獨多年好友袖手旁觀
一群緝私警察卻出了很多牛人,抗日剿共都不要命,後揚名緬北戰場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