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機雙盲的原則,源於這位新中國成立後出走的華裔科學家

隨機雙盲的原則,源於這位新中國成立後出走的華裔科學家

忽然間想到李景均,是看到最近有關鴻茅藥酒的爭議,一個說法是,鴻茅藥酒作為中藥,不能套用西醫的評價體系,而實際上,西醫臨床試驗體系中最重要的兩條原則——隨機和雙盲,都是源於這位華裔科學家的堅持。

我沒權知道我給病人吃了什麼?

這是荒謬的

1950 年,曾經的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李景均,經歷了從中國大陸偷渡至香港,又輾轉至美國的漫長之旅,到了剛剛成立的匹茲堡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在很多同事和同行的鼓勵下,他決定忘記過去,從農學轉向更廣闊的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的新天地,「在新的學校,新的地方,新的領域,開始一份新的事業」。

而那個時期恰是人類正在嘗試利用化療藥物殺滅癌細胞,武器庫日漸壯大的時期。

醫生們已經開始意識到:「癌症試驗迄今為止都是雜亂無章,令人尷尬的。腫瘤學者要努力趕上醫學界最好的試驗,要學習如何操作客觀、公正和最先進的臨床試驗。」

美國癌症研究所曾為自己提供經費的一系列抗癌藥物試驗提出了指導原則——「每次試驗要檢驗一個邏輯或假說的重要部分,得出或是或非的結果。試驗按部就班地進行,一次試驗的經驗教訓會引導下一次試驗……」

在那個時期,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還很少,先進的臨床試驗經驗大多來自抗生素類藥物。在上世紀的 40 年代,對鏈黴素治療肺結核的療效評估時,一位統計學家的自願加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當美國東部從馬薩諸塞州到佛羅里達州的共 25 家退伍軍人醫院要合作進行一個大型癌症臨床試驗,用以搞清幾種癌症化療藥物在白血病和霍金森瘤上的療效——當然,更專業的說法是「大規模多中心臨床試驗」,請一個統計學家進行統計設計,以確保試驗的客觀性就變得很有必要。

這個試驗小組找到了李景均,這是個看上去很不錯的人選,這位統計學家當時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生物統計學,他所著的英文版的《群體遺傳學導論》已經出版,那是第一本系統的群體遺傳學教科書,書中充斥著令很多那個時期的醫生和生物學家們望而生畏的「高深數學」。

作為團隊的生物統計主管(chief biostatistician),李景均負責了試驗的統計設計工作,這項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隨機化,即每個病人給予一個編號,之後按照編號給葯,醫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病人究竟在服用藥物的治療組還是使用安慰劑的對照組。

這安排令很多醫生憤怒不已,他們覺得自己被傷害了,「你是說,我沒權知道我給病人吃了什麼?這是荒謬的,不道德的,完全不能接受的。」

在試驗設計的會議上,如果不是因為出席會議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官員的支持,李景均可能已經被擠走了。NIH 威脅說,如果不能按照隨機化的方法,他們將拒絕為這項研究提供經費。

1982 年,李景均 70 歲生日時,與他同為群體遺傳學家的 Eliot B. Spiess 在口述文章中提到,(參與那次臨床試驗的工作),「花費了李景均很多時間,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1998 年,李景均榮獲美國人類遺傳學傑出教育獎,獲獎後接受訪談時,他回憶那場臨床試驗的情況,「很明顯,醫生們不理解(隨機化),他們認為這是李景均的要求,不是臨床試驗本身的需要。直到後來有人站出來說說,『沒有隨機化就沒有經費』……」

的確,在他秉承著堅持原則,堅持科學標準的一生中,這只是一件最普通的事,與這位遺傳學家緊密相連的 1950 年「離國出走」事件,從一定意義上,便是源於他對於科學原則的堅守。

離國出走

1941 年,獲得了植物育種與遺傳學博士學位的李景均帶著她的美國妻子克拉拉(Clara Lem)回國,他與妻子相識於他在芝加哥他去修讀統計生物學時,當時,克拉拉正在為美國援華聯合會工作。抗戰期間,他輾轉在數所大學教書,出生於日軍空襲中的第一個兒子 Jef f 因身患痢疾,夭折在路上。

1946 年抗戰勝利,李景均在金陵大學的導師出任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應導師之邀,34 歲的李景均去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學農學院農學系主任兼農業試驗場場長,他是北京大學當時最年輕的一位系主任。

1948 年,在斯大林的全面支持下,以獲得性遺傳為主要宗旨的米丘林遺傳學獲得了蘇維埃正統生物學的重要地位,「在生物學中已經划出了兩條正面對立的路線,一條是進步的、唯物主義的米丘林路線;另一條是反動的、唯心主義的魏斯曼(門德爾、摩爾根)路線」。

在 Spiess 的口述文章中,這位美國友人懷疑,李景均的職位可能是他在當時的社會主義中國受到批判的重要原因。他在學術上的優秀表現使他成為了反摩根遺傳學時的一個好靶子。

1949 年,新中國建立之後,實行的正是「全面學習蘇聯」的政策。

1949 年上半年,一位中國最早傳播和崇尚李森科遺傳學的樂天宇到北大農學院講座,他把舊的遺傳學和育種罵了一通,介紹了正確的來自蘇聯的新遺傳學。李景均在農學系的全體師生大會上公開批評樂的講座「不科學」和「錯誤」。這是李與樂的第一次短兵相接。同年 9 月,北大、清華與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院合併,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由樂天宇擔任校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黨總支書記。

最初,李景均對李森科的新遺傳學並無惡意,甚至,為了了解這個新流派,他主動翻譯了李森科的《遺傳及其變異》。然而,對這門新理論的了解帶給他的應該是更加失望,在譯者序中,他極具技巧地闡發了對於這本缺乏證據支持的理論的看法,「這本書是一本理論著作,必得仔細研讀體會,才能了解其理論的真諦」。

很多年後的採訪中,他提到:「李森科學派一隻忽視實驗中的證據。他們從來沒有實驗設計,甚至沒有簡單的複製。他們認為統計資料是為資本家服務的。他們甚至聲稱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一種物種可以轉化為另一種物種!」

三校合併後,學校增開新遺傳學(米丘林遺傳學),舊遺傳學(摩爾根遺傳學)變為選修,後直接停開。1950 年初,學校又決定停開生物統計學和田間設計這兩門課。這些課程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為馬爾薩斯人口論服務的」、「唯心的」、「反動的」、「偽科學」……而上述三門課均為李景均所授,至此,他已無課可教。

而根據英譯本翻譯的李森科著作的出版同樣並沒有為李景均的處境帶來改善,因為樂天宇認為,這是根據反動分子的英譯本再譯的。之後是謠言四起,有人說,李景均罵蘇聯是「赤色帝國主義」,更有人拿他的美籍妻子說事,眼看要給他扣上親美反蘇的帽子。

1940 年,曾任蘇聯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的瓦維諾夫因反對李森科的非孟德爾遺傳學被捕入獄,據小道消息說,他的被捕是因為企圖逃離蘇聯。3 年後,瓦維諾夫死於獄中,死因是營養不良。

也許已經了解了這段往事,也許並沒有,無論如何,1950 年 3 月的一個春寒料峭的晚上,悄悄辭別幾位老友後,李景均一家三口從北農大宿舍乘兩輛三輪車直奔前門火車站。北京出發,經上海、廣州,兩天後,李景均懷抱著 4 歲的女兒和妻子一起走過了通往香港的羅湖橋。

走之前,他特意給學校領導留下字條:「身體欠佳,請假數月,請勿發薪。」

把科學和政治區分開來,這是最低要求

這是一個坦率而意志堅定的人。

著名農業科學家葉篤庄在寫給《炎黃春秋》的文中提到,曾有朋友善意地勸說李景均公開認錯和批判摩根學說,回應是個反問句:你是否承認血型呢?

在當時的中國,「唯有兩個人能夠頂住政治批判的壓力,敢於公開地、明確地堅持摩爾根遺傳學說,拒不接受米丘林學說,那就是南談北李」,談是談家楨,李是李景均。

當有人問他:如何選擇了目前的研究方向。他回答:「這是逐漸發生的,基於,興趣。我並不會因為國家的需要而去學習什麼東西。當然,當時的中國什麼都需要。」

出生於 1912 年,李景均喜歡強調,那是辛亥革命後的第一年,也是清政府在中國的封建統治徹底結束後的第一年。

1941 年,他滿懷憧憬地學成歸國,在這裡,他的第一個孩子不幸夭折,直到去世,加諸在他身上的「反動」、「叛國」的帽子並沒有得到正式的平反。當年剛逃到香港時,因為沒有必需的身份證明,李景均無法獲取赴美簽證,一家人不得不逗留香港。其間,台灣大學曾給他發放了聘書並附了封長信,言明他到台灣後如果不合意,可以隨時提供方便去美國,然而被他婉拒。直到 14 個月後,由諾獎得主穆勒親自赴港替他與移民局交涉,他才得到了簽證。

在 1998 年美國遺傳學會的訪談中,有人問:從你(1950年)的那段經歷中,個人和社會可以吸取什麼教訓?

李景均回答:「把科學和政治區分開來,這是最低要求。這句話聽上去容易,做起來卻並沒那麼容易……」

感謝復旦大學附屬婦產醫院郭孫偉對本文的幫助。

本文來自公眾號「偶爾治癒」。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記錄人與疾病、衰老、死亡的相處方式。

參考文獻:

1. 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李景均其人其書及其精神. 郭孫偉,《科學文化評論》,2008

2.A Conversation with C.C. Li. T. Timothy Chen and John Jen Tai , Statistical Science , 1998

3. Ching Chun Li, Courageous Scholar of Population Genetics, Human Genetics, and Biostatistics: A Living History Essay.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1983

4. A Clinical Study of the Comparative Effect of Nitrogen Mustard and D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ogenic Carcinoma, Hodgkin"s Disease, Lymphosarcoma, and Melanoma. Cancer Chemotherapy Study Group, 1959

5.一代遺傳宗師李景均何故去國. 葉篤庄,《炎黃春秋》,199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2018 醫院面試問什麼?讓面霸來告訴你準備這幾條
這樣學習心電圖,不需要死記硬背

TAG:丁香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