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國學堂|古詩|金縷衣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王國,古代詩歌堪稱國粹。走進美麗的中國古詩,意味著走進了一個美的世界,開啟了發現美、欣賞美的心靈之旅。
家庭國學堂,在「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初夏季節,我們今天學習唐朝杜秋娘的《金縷衣》,思考和感受「勸君惜取少年時」的深層意味。同時配發金蟬子老師的清聲雅誦,歡迎欣賞。
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朗誦/金蟬子
[漁歌子翻譯]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不要愛惜華貴的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勸君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少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花兒可以折時就要趕緊去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要等到花兒凋謝折個空枝
[漁歌子十問]
1.金縷衣何衣?
2.杜秋娘何人?
3.金縷衣有何可「惜」之處?
4.此「少年」何意?與今日之「少年」是否一致?
5.「勸君惜取少年時」,此「君」是確指還是泛指?是男人還是女人?
6.「花」象徵什麼?「花開」象徵什麼?「折花」象徵什麼?
7.為什麼「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8.從修辭上看,前兩句與後兩句是什麼關係?
9.從邏輯上看,前兩句與後兩句是什麼關係?
10.在《唐詩三百首》中,這首詩特意被安放在書尾壓軸,選者顯然取其「惜時」之意,但這首詩的本意,就是惜時嗎?
[漁歌子解讀]
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最後一首是《金縷衣》,作者為杜秋娘。杜秋娘何許人也?蘅塘退士用《金縷衣》作為《唐詩三百首》壓軸之作,有何深意?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之句。歷史上的「杜秋娘」,不是那種擅長歌舞的「秋娘」,而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杜牧曾經專門寫過一首112句、560字的五言長詩《杜秋娘詩》,來詠嘆杜秋娘顛沛曲折的生平,其經歷之滄桑,主題之夢幻,似乎都超過白居易的《琵琶行》。
《杜秋娘詩》有一序,講杜秋娘生平最詳:「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後錡叛滅,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姆。皇子壯,封漳王。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就是說:杜秋娘,姓杜,名秋。十五歲上,做了節度使李錡的侍妾。後來李錡造反被滅,杜秋被籍沒入宮,受到唐憲宗寵愛。唐穆宗即位後,任命她做皇子的傅姆。後來皇子封了王,又被廢掉,杜秋就被賜歸故鄉。杜牧過訪金陵的時候,見到杜秋娘,有感於其窮困衰老的處境,寫了這首詩。
杜牧的《杜秋娘詩》中,有「秋持玉斗醉,與唱《金縷衣》」之句,這是杜秋做李錡侍妾的時候,也是正當青春年少的時候。有人說杜秋只是《金縷衣》的歌者,不是作者;我倒寧願相信她既是作者也是歌者。
首先《金縷衣》的詩體是七言樂府,而樂府體詩歌是更適合於歌唱的,這與杜秋前做侍妾、後做傅姆的身份和教養吻合。
其次是其寫法。一般詩歌尤其是文人詩,往往是先寫景後抒情,但這首詩是劈頭就抒情:「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然後再作比喻:「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如果我們按《詩經》中賦、比、興的手法,這是先賦後比,屬於民歌特色。如果是文人作詩,一般喜歡先比興,再抒情,兜個圈子再進入正題。還有「勸君」的反覆疊唱,「莫惜」與「惜取」的對比,也都是民歌的風格。
再次是內容。這首詩前兩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其中的「君」應該是女子而非男子。因為只有女子,才會在「金縷衣」和「少年時」兩樣東西上糾結。「金縷衣」就是漂亮衣服,「少年時」就是花樣年華。現在的成年女子,在逛街買衣服美容上樂此不疲,而對自己的年齡諱莫如深,似乎也是為了青春美麗。後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個「花」,顯然是比喻正值青春剛剛花一樣開放的妙齡少女。這是在敦促和提醒少女:如果不珍惜最美麗的青春,不在花樣年華盡情綻放美麗,不在最美麗的時候找到折花人,那麼人生可能空空落落夢一場。
《紅樓夢》中黛玉吟唱的《葬花詞》,其中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之句,也都是在感慨韶華難以駐留、美人終將遲暮。只是《葬花詞》沉湎於傷春悲秋,而《金縷衣》執著於及時行樂。
蘅塘退士評論這首詩,認為其主題「即聖賢惜陰之意,言近旨遠」。可能正因為此,他才把這首詩排在《唐詩三百首》末尾,以此來勉勵後學惜時而勤學。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惜時惜陰」就是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和工作。現在的人們,也確實非常珍惜時間,把每分每秒都排得緊緊的,把生活塞得滿滿的,忙到不可開交:小孩忙於上學補課,忙到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兒童的樂趣;學生忙於讀書深造,讀碩讀博,忙到忘了性別,忙到不會生活,不會結婚過日子,造成了大批的大齡獨身男女;成人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和升職,忘了父母、家庭和孩子,忘了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這恐怕已經不是「惜時」,而是戕害生活和生命;與「勸君惜取少年時」的本意,即珍惜青春和生命,完全南轅北轍,越行越遠了。
家庭國學堂,細品國學滋味,同享傳統文化,與愛好傳統文化和追求人文精神的家長朋友一起,每日花幾分鐘時間,學一點傳統國學,點點滋潤,日日更新。
微信版「家庭國學堂」,側重家庭內部家長和子女之間的互動,兼顧學校內外的國學內容,歡迎訂閱,微信號:jtgxt2015。
TAG:家庭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