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學霸!盤點這些「90後」博士生是如何顛覆科研界的
前言
最近這幾年,「90後」當教授、博導的新聞經常在各大社交網路中刷屏,從30歲在清華任教授博導、39歲成為中科院院士候選人的顏寧,到浙大90後美女博導楊樹,這批年輕的青年科學家在事業上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功。
這些「90後」學霸當中許多人擁有歐洲、北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背景,在Nature, Cell, Science上發表第一作者文章,通過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項目等國家級人才項目,得以進入高校工作,年紀輕輕便當上教授、博導……
近日,又有一名「90後」博士被聘為985高校教授。不過,相比其他「90後」教授,這位青年教授除了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外,這位青年教授甚至沒有出國留學經歷。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這位青年學者博士畢業即獲聘為教授,這樣的事例近年來非常少見。
這位年輕的「90」後科學家就是現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的李東。這位青年教授有多牛?一起來看一看:
「90後」博士畢業直接被聘為985高校教授
公開資料顯示,李東教授1990年出生,是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2013級直博生,師從同濟大學張增星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二維材料及二維材料異質結。博士期間總計發表SCI論文17篇(總計影響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論文8篇(總計影響因子89.682)。獲得校級獎項四項,被評為同濟大學學術先鋒。
提出了場效應光電子晶體管和可編程非易失性光電子存儲器概念,實現了器件光電轉換,邏輯運算與信息存儲功能一體,研究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響因子:38.986)以及國際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評價為重大的突破,並相繼被各大相關媒體雜誌報道。
2018年開始被特聘為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李東教授發表的代表性論文
那些優秀的「90後」教授們
除李東教授外,近幾年還有多位「90後」和准「90後」學霸獲聘為雙一流名校的教授、副研究員、副教授等,其中多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
在很多同齡人尚在讀博還未畢業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夠被聘為重點高校的教授,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令人驚訝。對於這些優秀的准90後,學霸已經遠遠不足以形容他們了,學神或許才更為適合。這些「90後」青年科學家有多優秀?一起來看看:
浙江大學馮建東
馮建東和其導師
馮建東,1992年出生,為浙江大學國家青年千人入選人員。浙大化學系2009級本科生,2013年本科畢業後前往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2016年,僅僅三年,馮建東就取得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正在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根據公開資料,馮建東在大三下學期就參加過美國化學會年會,並作分會場報告:大四年級上學期已發表兩篇五分以上一作文;
2013年前往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讀博,並在三年內讀完博士。博士期間,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 Letters等頂級期刊發表四篇論文,其中兩篇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兩篇為第一作者。
此外,還獲得「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物理學最佳博士論文獎、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授予的「未來領導者」榮譽稱號等。
浙江大學陳陽康
陳陽康博士在做報告
1990年出生的浙大國家青千陳陽康,本科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勘探地球物理學專業2008級本科生。現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國際計算科學中心傑出博士後研究員,2015年獲得美國德克薩斯奧斯汀分校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
近五年,陳陽康博士致力於多正源地震成像地震波場傳播地震信號處理以及地震反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陳陽康博士近三年在lEEE TGRS、CJI、Computer&Geoscience、Geophysics、lEEE GRSL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SCI論文100餘篇,總引用次數達到1100餘次。陳陽康博士在SEG、EAGE 和AGU等發表論文80多篇,曾於2016年擔任SEG國際會議分會主席,先後受邀在國際合作學術報告40餘次。目前為著名SCI期刊Computer&Geoscience副主編,Journ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編委,且常年擔任多個國際頂尖期刊和國際重要會議的審稿人。
電子科技大學顧實
顧實,男,出生於1990年9月2日。2011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獲數學和物理學雙學士學位。2011年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6年獲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薩特思韋特神經影像實驗室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複雜系統小組進行博士後研究。他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利用網路控制理論,了解大腦結構的腦網路等。主要研究成果發表於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尖期刊。
顧實博士發表的發表的部分論文如下:
電子科技大學劉明偵
劉明偵,女,1990年5月17日出生,2011年本科畢業於英國布里斯託大學,2012年碩士畢業於劍橋大學,2015年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現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在入選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計劃之前已入選了電子科大「百人計劃」。其實在今年十月份劉明偵國博士被聘為電子科大教授的時候就引起了很多媒體的極大關注。2012年,劉明偵博士在牛津大學光伏光電研發中心,以新型太陽能電池為研究核心,研究對象涉及材料學、光電學、電子器件等方面,主攻以鹵化物鈣鈦礦(perovskite)材料為核心的太陽能器件,並取得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2013年9月,劉明偵博士《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當時年僅23歲,是在Nature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女學者。英國衛報、澳大利亞國家報社、美國物理協會、騰訊、新浪等媒體和機構都專門對文中提出的平板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行了持續跟蹤報道。
而在其求學經歷中也多次獲得諸多獎項,2011年的時候,劉明偵在劍橋大學讀碩士期間就獲得由英國工程技術協會頒發的「工程技術獎(IET Prize)」和布里斯託大學授予的「桑德爾獎 (Sander Prize)」,2012年獲得全英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金獎, 2013年獲得歐洲材料研究協會頒發的會議特別獎,2014年獲得由牛津大學Wolfson學院頒發的學院特別獎。
浙江大學楊樹
楊樹,女,1990年6月5日出生,2010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微電子學專業,2014年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楊樹博士是首批香港博士獎學金獲得者,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訪問助理教授。
楊樹博士目前的研究領域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轉換系統中的GaN半導體器件核心技術及物理機理。楊博士已在TED、EDL、IEDM、APL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她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工業界雜誌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等廣泛引用。
四川大學鄧忠奇
出生於1989年11月的鄧忠奇讀博期間師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陳甬軍教授。讀博期間,他綜合排名全系第一,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擔任多份核心期刊的匿名審稿人。
此外,鄧忠奇還連續三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2016年獲得國家獎學金,2017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准90後」副研究員鄧忠奇去年已經被聘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副高7級)。
復旦大學郁培文
郁培文,男,1989年11月出生,現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2005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就讀。2009年本科畢業後進入香港科技大學讀博。博士畢業後,來到復旦大學工作,先後出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副教授等。在中科大就讀期間,郁培文曾獲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
在復旦大學,郁培文主要研究方向為運營管理,數據科學以及科技與媒體等。2017年8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成為目前最年輕的國家優青獲得者。
浙江大學陸盈盈
陸盈盈,女,1988年11月出生。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2010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7年3月,浙江大學有關部門向透露,回國後,陸盈盈一直在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做科研,帶領14人的團隊主攻鋰電池等能源化工材料、鋰電池安全問題、高能量大功率儲能器件等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黎敏
黎敏,1988年8月出生。2010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物理系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1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2015年7月起就職於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2017年8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主要從事原子分子在強激光場中電離過程的實驗研究,包括1)隧道電離、閾上電離和多光子電離等基本物理過程;2)電子波包的干涉及其量子操控;3)雙電離或多電離過程中的電子與電子關聯效應;4)分子或者多體體系中的解離和庫倫爆炸過程等。
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A,J. Phys. B,Sci. Rep.等物理學領域權威國際期刊上,共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10篇(Phys. Rev. Lett. 3篇)。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會議並做口頭報告。
南京理工大學左超
左超,男,1987年7月生,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光學顯微成像與快速三維光學感測。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2014.1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光學與激光工程中心研究助理(2012.08 - 2014.03),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應用光學研究所訪問學者(2013.07-2013.08)。
近年來在SCI源刊上發表論文47篇。其中16篇發表在Opt Lett與Opt Express上,有5篇被主編作為當期的封面文章(Cover feature)予以重點推薦。獲首屆光學工程學科「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江蘇省首屆「江蘇青年光學科技獎」、王大珩光學獎、第十四屆「挑戰杯」特等獎優秀指導教師、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目前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等多個科研課題。2017年8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南京理工大學王玉東
王玉東,男,1987年出生,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04級本科生和2008級碩士研究生,2014年於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畢業,當年被南京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引進並破格聘為教授。2017年8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
近年來在管理類和經濟類SSCI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了二十多篇學術論文,包括管理類頂尖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和經濟金融類著名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和《Energy Economics》等。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SSCI引用超過300次,在Google學術中被引用超過600次。
王老師還擔任南京理工大學社科聯理事,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各一項。如此斐然的成績,在同學科教師中遙遙領先。
來源:青塔
※一周機器人行業重大新聞匯總
※機器人「步伐」如此之快,大浪潮中暗藏了多少偽命題?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