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女子圖鑑系列劇監製馬筱楠:讓日劇IP具有中國味道

專訪女子圖鑑系列劇監製馬筱楠:讓日劇IP具有中國味道

「女子圖鑑」系列劇,從東京一枝獨秀,到京滬雙城演繹,不一樣的味道,有著怎樣的配方?

《北京女子圖鑑》5月8日收官,《上海女子圖鑑》16日接棒。兩部劇雖是姊妹篇,但麻辣魚發現,無論人物設定、劇情結構還是腔調質感,都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和味道。

「不論哪個版本,主創團隊都是先立人物,並沒有提前設定好城市的屬性和標籤去創作,更不會為了追求話題,而刻意設計。」該系列劇監製、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在接受麻辣魚專訪時表示,兩部戲其實表達了一個主題,就是「女性對慾望的表達和對獨立的追求」,「職場都只是劇情的一部分」。

馬筱楠

想做「女子圖鑑」就在一秒之間

引進IP改編,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度成為行業魔咒。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差異導致的本土化水土不服。為了讓外來IP更有中國味道,女子圖鑑系列劇在「模式引進」後,主創團隊更在意原創內容的打磨。

「《東京女子圖鑑》在亞馬遜播出時,我們覺得它表達的主題和結構非常新穎,跟我們當時正在推動的自製內容的都市題材訴求不謀而合。」談及製作女子圖鑑系列劇的初衷,馬筱楠回憶稱:「一秒鐘就想到了要拍一個北京版和上海版,因為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魅力大都市,沒有深思熟慮,但想想就會很好看。」

在跟日本版權方的聯繫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國內電視劇片方都去提案了,對於優酷的勝出,馬筱楠分析認為,一是對北京上海的雙重設定,二是對劇集體量的保持,符合周播特點,「其他片方提的都是拍45集或更長的都市劇」,三是「由一個視頻平台來發起更具有時代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京滬兩個版本的女子圖鑑,跟東京版相比就像是一種接棒式的創作。「我們在結構上有借鑒原版,在人物、情節等方面進行了本土化創作,不僅跟日版有很大的差別,即使北京版和上海版的差別也很大。」馬筱楠說,IP只是一個起點,只有提供IP的解決方案,才能使之變成又一個好的作品。

為了體現這種和而不同,馬筱楠同時表示「我們本來就找了兩個主創團隊,一個長期工作在北京、一個長期工作在上海,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節奏都不一樣,但我們負責組織創作、協調資源、把握方向,既保證了兩部劇的統一又保證了它們的獨立。」

據馬筱楠介紹,北京版的主創們,年齡都是80到86之間的北漂,跟劇中人物陳可的年紀相仿,包括導演、編劇、製片人等等如今都混成了「北奔」;上海的團隊多是70末和80初,基本是上海土著或早期就已遷移到上海居住,對上海味道有著深刻的理解,就跟回頭看自己的十年過往差不多。

在馬筱楠看來,無論哪個團隊都有他們熟悉的生活和故事,他們對劇中人物、故事的理解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那就是他們曾經每日每時每刻的生活。

具體在製作方面,與《北京女子圖鑑》結尾番外小劇場不同,《上海女子圖鑑》導演程亮在劇情結構上做了「AB劇」的有趣嘗試,即關鍵節點上會先展現人物的另一種選擇,體現人物內心的「小惡魔」,然後再回歸真實選擇,兩種劇情交錯出現,「剛看時可能會懵」,但更真實也更具戲劇衝突。

每個角色都找到了最合適的演員

《北京女子圖鑑》講述的是來自四川小城的普通女孩陳可,從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間的北漂故事;《上海女子圖鑑》則講述了安徽姑娘羅海燕在上海讀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奮鬥的故事。

對於兩部劇所展露出的地域特色,馬筱楠分別作了形象的描述:「北京是加引號的城鄉接合部,有一種熱騰騰的生活感,你可能從三里屯出來轉身去買地攤貨,五秒鐘切換高大上和接地氣,上天入地皆有無限的想像。但上海的調性比較統一,外地人融入本地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陳可在感受時代的衝擊時,是個勇敢跟過去說再見的人;而海燕則一直處於選擇的過程,在嘗試做一個上海人。」

無論陳可(戚薇飾演)還是羅海燕(王真兒飾演),都讓馬筱楠感到「非常幸運」的是,「合適的角色都找到了最合適的演員」。

戚薇在《北京女子圖鑑》中飾演陳可

「我們創作北京圖鑑的時候,就想找一個四川籍的演員來演,首先想到的就是戚薇。她在杭州上大學,去上海做過滬漂,覺得上海沒什麼發展空間又做了北漂,而且平時也比較潑,個性上非常融入陳可,整體感覺就是特別合一。」對於王真兒,馬筱楠也透露道:「我記得她穿了個黑褲子白襯衫來試鏡,感覺很像職場新人,很快就定了她當女主角」,雖然不是科班演員,但人很聰明,也很敬業,拍攝期間皮膚過敏,還有腳傷,所以沒穿高跟鞋,不然會更貼近人物。

除了主演,在其他角色的挑選方面,劇組也同樣用心。比如在《上海女子圖鑑》中,上海囡囡Kate這個角色,就讓主創團隊很是頭疼。馬筱楠回憶說,當時來試鏡的演員非常多,但怎麼都不對味,後來快要定妝的時候才想到了許久未露面的金莎,所有人都覺得很合適,「她是上海女生又能說好英文,與角色契合度極高,幾乎是本色出演」。

對於這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合適」,馬筱楠解釋說,這首先是一種感覺,但量化的指標會對這種感覺加以佐證,「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預測出所選演員過往的作品、人設、粉絲、輿情等等,進而佐證之前選角合適與否的預判」。

王真兒在《上海女子圖鑑》中飾演羅海燕

「北京圖鑑開播時,有人說陳可為什麼找戚薇演,播了半周沒有人再問,好像找不出比她更合適的了。」對於王真兒領銜主演的上海圖鑑,馬筱楠依然信心滿滿。

都市話題劇更容易引起大眾共情

最終以超過12億網路點擊量,微博話題突破11億閱讀、160萬討論,微信指數單日最高突破300萬收官的《北京女子圖鑑》,從陳可的情感選擇、職場經歷,乃至其三觀問題,均被多維度熱議,並引發多次全網大討論。

「圖鑑這類的都市話題劇,關注當代、關注時代,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比較容易引起大眾的共情和共鳴的。」馬筱楠認為,看到圖鑑這樣的熱度,將來會有更多的市場團隊和主創,去嘗試創作這類有一定時代性的題材。

「我們從來沒想,也做不到它是一個現實劇。」馬筱楠同時表示,它其實就是一個輕鬆愉悅的產品,只是「因為大家太關注了,現在大家的討論度,已經遠遠超過我們對這個劇預期的輿論和討論,而且比原來作品預期承載的東西更厚更多了」。

從女子圖鑑的受眾分析來看,除了90後的北漂和滬漂這很大一部分群體,我們發現也有很多50多歲的觀眾在看。馬筱楠對此表示,年齡所產生的代際不會差太多,反而是性別上差別更大一些,「女性觀眾更多,但在消費上更聰明,比如會等劇集解鎖了再看,而男性觀眾的付費卻更衝動,跟購物正相反。因此,從女子圖鑑觀眾性別比例上,男性觀眾佔比也呈現出上升趨勢。」

對於各種互懟和對立的聲音,馬筱楠認為,這其實是個好事,有利於都市話題更深層次地挖掘。這同時也是一個挑戰,因為這個劇從題材到結構都有創新,創新就要承擔風險,最大的風險來自於改編,畢竟每個人對這個劇的投射都是不一樣的。

《上海女子圖鑑》劇照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在一個中小成本製作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創作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完美,每部劇雖然只有20集,但整個項目創作和拍攝難度,並不輸於四五十集的電視劇,複雜性很強。」馬筱楠舉例說,比如除了要拍攝北京和上海的地標建築,劇中的主人公也一直在進階,一直在換房換工作換衣服,相當於一直在轉場。

至於何為一出好戲,馬筱楠也有著自己的評判標準:

首先創新是第一位的,在項目初始階段就要判斷題材和人物是不是有創新性,「如果給我一個之前看過的類似的故事和人物,我不會再去做了」,因為現在用戶的興趣迭代太快了;

其次要看是不是有一個動人的人物,因為做情節相對比較容易,與此同時情節也特別容易走向狗血;

三是整個創作過程中是否能夠更符合用戶需求,「這是一個更高層次的需求,除了傳統的你播他看,更多用戶其實還想玩、想參與,一個項目如果具備用戶娛樂的全方位需求,成功性可能性更大」。

圈層爆款已屬難得 大眾爆款更難

「當輿論搶奪睡眠的時候,圈層爆款已屬難得,大眾爆款更難。」馬筱楠慨嘆,現在做一個劇,讓全國人民都說好,真的挺難的,因為娛樂消費的形式太多樣了,但「我們仍然要走向大眾」。

對於去年出現的現象級爆款《白夜追兇》,馬筱楠分析稱,懸疑劇在創作過程中的邏輯性,有著高於其他劇的天然要求,而邏輯性高的劇因為讓人覺得牛、高級,自然也會容易高山仰止,不管從口碑還是品質上都容易超過其他劇,所以在流量上也會獲得比較好的回報。

去年,出品諸多經典美劇的Netflix買下了《白夜追兇》全球發行權,面向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播放。這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正式在海外大範圍播出的網路劇集。

網劇出海,固然讓人欣慰。但在馬筱楠看來,「走出去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是你賣了一部劇,就可以代表國際標準了,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夠把真正的國際標準做成自己創作的標準,國際標準要時刻在心中。」

據馬筱楠介紹,在劇集製作上,優酷也在不同的項目中尋求著國際化合作。比如在《上海女子圖鑑》中,燈光、美術、造型就是來自日本的國際化班底,「因為日本團隊之前跟導演和製片人有過一些合作,所以這次也是無縫合作,沒有任何溝通上的障礙」。

「這種國際化合作,既能夠補齊我們劣勢的東西,又能把國際化標準變成我們真正的標準,進而推動我們更多的作品具備國際標準。」馬筱楠認為,與優秀的國際主創合作,是提升自身標準、走向世界的一個有效途徑。

「標準越明確,標準越統一,同樣是一個好事。」馬筱楠解釋說,作為創作者,知道了邊界在哪兒,研究好它,在要求之內潛心創作就可以了,更可以針對不同興趣愛好的用戶點對點的做一些新鮮內容,而不是天天想著怎麼去鑽空子,這其實是鼓勵創新的。

馬筱楠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現在做劇的已經不只是傳統的電視劇公司了,跨界人才越來越多,活性越來越強,「跨界的人才沒有包袱,總會有些新玩法,這也改變了原來的競爭環境」。

但無論環境如何變化,觀眾看好故事的慾望不會改變。

「真正的好內容,真是太少了。」馬筱楠認為,創作者要給大眾創造價值,長視頻的重要性,就在於其質量和靈魂。否則,在好內容如此稀缺的當下,「大量內容無人消費,都變成一盤盤磁帶放在庫里,就只會是一種莫大的浪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黑韓國黑到無人敢投資,導演到去世都沒能看到它上映
看完哭慘的電影,五星不足以表達我對它的熱愛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