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建立:「身揣金剛鑽,敢攬瓷器活」的金鑲玉老藝人

李建立:「身揣金剛鑽,敢攬瓷器活」的金鑲玉老藝人

李建立,男,回族,1965年12月23日出生,河南省郟縣姚庄回族鄉三郎廟村人,2012年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郟縣李氏金鑲玉工藝代表性傳承人。

河南郟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源遠流長;商周文化、三蘇文化、知青文化,深入人心;陶器、玉器、青銅器,出土文物豐厚;黃道窯、謁主溝,古窯址星羅棋布……

河南郟縣姚庄回族鄉,有一處地名頗為奇怪,名曰三郎廟(註:三郎廟「三」字書寫中應為「毛」字出頭,字典未收錄,電腦字型檔無,文中以「三」代替)。三郎廟之盛名,不單在於名字的特立獨行,更在其「始於唐,盛於宋」的飲茶之風。而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在三郎廟,一個古老又略顯神秘的藝術形式——金鑲玉,漸漸叩開人們的耳膜,衝擊人們的視野。而提到郟縣金鑲玉,李氏金鑲玉第四代傳承人李建立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金鑲玉,倒過來念,是玉鑲金,它是金屬和玉器相互鑲嵌的意思。在李建立的口中,金鑲玉這個名稱的由來,竟和大家耳熟能詳的「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有關。

據傳,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得到一塊美玉,獻給楚文王,琢成璧,稱為「和氏璧」。此璧冬暖夏涼,百步之內蚊蠅不近,乃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秦統一中國後,「和氏璧」為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將其雕成玉璽,鐫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再雕飾五龍圖案,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秦始皇愛不釋手,視為神物。漢滅秦後,「和氏璧」落入劉邦手中,劉邦將其作為傳國玉璽世代相傳。至西漢末年,兩歲的孺子嬰即位,藏玉璽於長樂宮。時逢王莽篡權,欲脅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璽,太后不從,一怒之下取出玉璽摔在地上,將之摔掉一角。王莽見玉璽受損,連聲嘆息,忙招來能工巧匠修補,那匠人倒也聰明,想出用黃金鑲上缺角的奇招,修補後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鑲玉璽」。這便是「金鑲玉」最初的由來。

可惜,這塊稀世國寶「金鑲玉璽」,後來幾經輾轉,到三國時期竟不知所蹤。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金鑲玉的製作工藝,卻被有心人代代傳承下來,並漸漸由宮廷走向民間。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據李建立介紹,金鑲玉工藝真正的興盛與流傳,卻與瓷器有關。

精美的瓷器,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易碎,破碎的瓷器,特別是一些較貴重的瓷器,常常面臨「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情形。先民們經過不斷的摸索實踐,發明了獨一無二的「金剛鑽」和「鋦釘」,總結出一套完整的鋦瓷技藝,產生了鋦補修復瓷器這一行當。

鋦瓷最早起源於何時,無文字可考。在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有鋦匠做活的一幕,但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過宋元鋦瓷的實物。

到了清朝乾隆盛世,鋦瓷得到長足發展。那些傳統意義上走街串巷,以修補民間生活用品為主的鋦瓷手藝被稱為「行活」,其工藝相對簡單,能夠熟練掌握的人比較多。所用的金剛鑽、鋦釘都比較大、粗糙、單一,材質也是是清一色的鐵釘。而另一類則是經過藝術加工,專為達官、王爺、貴族、八旗子弟們享樂而服務的鋦瓷細活,即「當活」,也叫「秀活」。所用的金剛鑽小巧精緻,鋦釘完全用民間絕活鍛銅工藝加工而成,美妙絕倫,有花釘、素釘、金釘、銀釘、銅釘、豆釘、米釘、砂釘。

由於有了鋦匠精美絕倫的鋦瓷細活,使得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們在享樂中興起了「鋦活秀」。當時鋦瓷不僅僅是為了修復瓷器,其本身也成為一種裝飾。甚至有人會將原本品相完好的瓷器裝上黃豆,再倒入水,用「脹死牛」的方法將瓷器撐裂,然後鋦出特定的圖案來,以此來把玩。自從有了「鋦活秀」,鋦瓷行當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動修補而轉為主動作秀,由單一的鋦補轉為鋦補修復,嵌飾做件,鑲包配飾等風格特異,成為藝術魅力獨特的一門絕活技藝,作秀鋦匠的名聲也隨之大振。一直到民國初期,「鋦活秀」都盛行不衰。

李氏金鑲玉,就得益於「鋦活秀」的興盛。李建立的爺爺告訴他,家傳的金鑲玉工藝,始於明朝初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因家譜丟失,前十幾代已無從追記。有記載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也有200多年了。先祖李功德從事鋦盤子、鋦碗工藝,對較為名貴的破損瓷器、盤、碗加釘復原,手藝精妙,復原器皿,又有新容。幾經傳承,工藝復精,逐漸從復原加固,到掩飾瑕疵,進而刻意設計吉祥如意圖案,鑲於器皿,使之更加精美,更具鑒賞性。清朝末期,李氏金鑲玉工藝盛名遠播,周邊縣區也經常有達官貴人或士紳將名瓷、貴石送至李家,要求鑲嵌圖案,以示富有、典雅。該工藝得以興盛發展。

20世紀初,因政局不穩,加之日本侵華,李家為了躲避戰亂,金鑲玉加工工藝幾近荒廢。新中國成立後,雖時局穩定,但又逢50年代大鍊鋼鐵,所用生產器具,大的上繳,小的散落民間。

李建立雖從小就對祖傳的金鑲玉工藝心嚮往之,可畢竟其青少年時代正值文革,老輩金鑲玉藝人空有手藝不敢示人,無從施展。李建立對金鑲玉的知識,也只是從父親口中得到隻言片語,偷偷欣賞一下祖傳的寶貝,其他的也無法接觸更多。

改革開放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金鑲玉工藝品需求日益增長。為重振昔日輝煌,李建立的父親開始積極收集、購買製作工具,並培養傳承人,使金鑲玉這門古老的手藝得以恢復,並逐漸流傳開來。

1982年,高中畢業的李建立開始跟隨父親學習金鑲玉工藝。李建立頭腦聰明靈活,經過刻苦鑽研,很快就掌握了金鑲玉基本的工藝流程

十年磨一劍。經過幾年的潛心修鍊,李建立的藝術水準日漸提高。他又吸收了周邊一些老藝人的藝術精華,其金鑲玉製作工藝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2006年10月,李建立被評為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2007年4月16日,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將李氏金鑲玉鈞瓷天球瓶作為紀念禮品贈予連戰夫婦。李氏金鑲玉從此蜚聲中原。

2007年10月,李氏金鑲玉參加了第一屆「平頂山市特色文化產品展覽會」,榮獲金獎,被授予「平頂山市民間藝術突出貢獻獎」。

2008年3月,李氏金鑲玉參加第一屆平頂山市旅遊產品交易會,被授予「2007年度旅遊產品開發先進單位」。

2008年8月8日,李氏金鑲玉參加北京奧運民俗村展覽會,受到熱烈歡迎。

2011年10月,李建立成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1年12月,李建立被確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李建立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郟縣李氏金鑲玉工藝代表性傳承人……

在藝術實踐中,李建立吸收其他多種民間藝術特色,並使之融入到金鑲玉工藝的製作當中,使郟縣李氏金鑲玉製作技藝逐步邁向規範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軌跡,並形成了三大藝術特色:

一是原料考究。主要採用玉石及「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瓷為坯,以金、銀、銅、錫圖案鑲嵌為飾,選料考究,更具品位。

二是工藝繁雜。從選材到加工成品,幾十道工序純手工完成。世人皆知「金鑲玉」罕見名貴,卻不知其工藝如此複雜精細,在傳承人祖訓中有「四七二十七」之說,是指授徒只傳二十七道製作工序,剩一道工序只傳子孫,不傳外人。且是靠父子傳承,由此可見,此工藝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

三是製品精美。整體工藝造型樸實凝重,形態肅穆莊嚴,色彩潤澤鮮明,圖案與胎體結合嚴實整齊,比例協調,鍍金燦爛光亮。玲瓏的造型,千變萬化的圖案,散發出一種古雅的溫馨,使人目眩神造,愛不釋手。

李建立詳細介紹並演示了每一道工序,限於篇幅,這裡僅做簡單羅列:

模具製作:包括選擇石料、打磨平滑、描畫圖樣、粘貼圖樣、手工刻雕、修改磨平、試鑄、再修等;製作圖飾:包括選料、稱料、熔化、澆鑄、冷卻、起模、粗修、精雕、刻飾、打磨、製成備用圖飾;鑲嵌圖飾:包括清洗器皿、粘貼圖飾、焊接圖飾、打磨拋光、鍍金鍍銀、驗收盛裝。

目前,雖然李氏金鑲玉已重點轉向金鑲玉的生產、製作與銷售,可對於古老的鋦瓷藝術,李建立仍捨不得丟棄。時常有人慕名找到他,要修補一些不慎損壞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或許只是一件極普通的家傳瓷器或玉器,可他心裡明白,他要修補的,或許更多的是一份對祖輩的敬重與感情寄託。

而對於祖先賴以起家的古老鋦瓷手藝,李建立坦言,自己經過多年深鑽細研,如今可以說是「身揣金剛鑽,敢攬瓷器活」。他詳細介紹了鋦瓷的工藝流程:

一是準備,就是找碴,對縫,對破損的瓷器恢復原狀,準備修補。

二是定位,根據瓷器的紋飾結構以及樣式張合位置和位點,確定鋦釘數量和位置。

三是打孔,金剛鑽頭是鋦瓷工具上不可缺少的關鍵部件。金剛鑽是長約10公分的鐵鑽桿,在鐵鑽桿的外面套著毛筆桿粗細竹外套,外套的兩端用鐵箍把鐵鑽桿和竹外套固定在一起。普通的鑽具用銅焊把鑽石鑲嵌在工具頭部做成金剛鑽,然後用金剛鑽鑽孔。打孔也是對鋦瓷人的一大考驗,有些瓷器厚度就幾毫米,所以打孔要尤為小心。一是手要拿得穩、對得准,最好不能打穿,如果不小心打穿了,就需要多加幾道工序把孔填補起來;二是孔要對稱,不能有一點偏差。

四是鋦釘。鋦釘製作直接體現了手藝人的水平,鋦釘的韌性和製作鋦釘的水平,也決定著鋦補器皿的使用壽命。鋦釘的大小,要根據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損程度來計算,這樣,器物修復後不僅盛水不易漏,還能給器物本身增添幾分韻味。

五是補漏。用雞蛋清和瓷粉調和補漏,防止瓷器漏水,這樣完整的鋦瓷就完成了。

李建立在傳承和發展李氏金鑲玉製作技藝上,更是不遺餘力,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傳承:一是家族傳承:李建立的親屬子女都從事李氏金鑲玉藝術行業,幾百年來以祖傳形式,代代傳承至今;二是師徒傳承:李建立在傳授親屬子女的同時,還授徒傳藝,他的徒弟們在他多年的言傳身教下,都基本掌握了李氏金鑲玉製作技術精華,成為技術骨幹;三是社會傳承:李建立利用一切機會向社會有志於李氏金鑲玉藝術的青年人傳授製作技藝,帶出了一批技術精湛的人才,並先後舉辦了多期講座,擴大社會傳承面。

金鑲玉是我國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它蘊含著美術與工藝的完美結合,承載著一種民族文化,它既是手工工藝,又是個人藝術與社會藝術的融合體,是一份寶貴的活態遺產。

李建立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有朝一日建成一個「李氏金鑲玉藝術」博物館,向社會各界人士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揭開金鑲玉神秘的面紗,讓更多人走近金鑲玉,了解金鑲玉,從而愛上金鑲玉。

祝願他早日願望達成。

? end ?

文章來源 | 河南全民閱讀

圖 | 河南全民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全民閱讀 的精彩文章:

「神拳」和有祿:篤學不倦,讓傳統拳術熠熠生輝

TAG:河南全民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