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樣才能發揮中藥的最大功效?

怎麼樣才能發揮中藥的最大功效?

妙華堂小師妹

上工治未病

極致健康生活方式傳播者

以前小師妹都是用藥房或醫院的代煎藥服務的。主要是為了圖一省事兒,拿回來一堆密封包裝的藥液放冰箱里,到時間了拿出來一包熱一下喝就好了。

自從開始學中醫,才了解到中醫的細緻之處:一副葯是不是有效,除了處方本身,還跟熬藥有很大的關係!不正確的煎煮方法對藥效有很大影響,所以最好是根據古法熬制。

很多小夥伴跟小師妹一樣,沒有菜譜、說明書基本上寸步難行,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如何正確有效的煎中藥。

1. 煎藥器具

熬中藥最好選擇砂鍋或瓦罐。因為這兩種材質導熱均勻,煮起來火力比較緩和,而且保溫性強,水分蒸發量比較小,有利於藥劑成分的保留。

如果用鐵鍋、鋁鍋等金屬鍋煎藥,植物藥材里的鞣質、有機酸等,可能會和金屬離子產生化學反應,進而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所以忌用鐵鍋、鋁鍋

如果家裡沒有砂鍋,又急著煎藥怎麼辦?那還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不鏽鋼鍋或玻璃鍋。

2. 要不要先洗藥材

不要!有些人覺得中藥可能會有很多灰,不幹凈。其實正規藥店裡面的中藥飲片是經過檢驗達標後才上市的。

中藥飲片的炮製過程里就有篩選、清洗去雜質、乾燥等環節,所以中藥不需要洗,清洗反而會將藥物的部分有效成分給洗掉。

3. 熬藥時加多少水?

因為中藥的質地各樣,有花有葉,有果實也有果皮,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而且一副葯中的藥材數量、劑量都是不固定的,所以煎藥時加水量是要隨機應變的。

大部分中藥在熬前我們都建議先泡半個小時。最初加水的時候,通常我們加的水要沒過藥物,液面高出葯面2-3cm

如果是比較吸水的藥物,泡個30分鐘可能就沒有多少水了,那就再加一點。保證開始熬藥的時候,液面高出葯面3cm左右。對一些需要久煎的藥物,比如蔥白淡豆豉湯,那麼水還需要多加一些。

熬藥中途如果水少了,是不建議直接續水的。如果實在不夠,可以先停止熬藥,重新加水浸泡再熬第二次。

4. 關於熬藥時間

中藥的熬制對時間是有一定的講究的。

對於解表的葯,如金銀花、夏桑菊、薄荷之類的藥性容易揮發的藥物,一般大火熬開後轉小火再熬5-10分鐘即可; 而偏補的葯,如補氣血之類的,熬的時間就要長一些,一般大火熬開後轉小火慢熬30分鐘以上。

如果對藥物不了解,醫生或者配藥人員沒有告知如何煎煮方法,那我們常規的熬藥方式是,大火熬開後轉小火再熬15-20分鐘。小火的力度就是保持微微沸騰。

如果不小心煎糊煎焦了,就廢棄不要,再取葯重新煎。

5. 先煎和後下

有一些藥物是寫了先煎、後下、包煎等說明的,這類藥物就要額外分開,按要求煎煮。

先煎的意思,就是需要提前煎煮,比其他的藥物先放。比如制川烏,制草烏,用量較大的制附片需要一次把水加夠,中途不能加水,並先煎1小時以去毒性。麻黃是需要提前熬,然後將煮出來的葯沫去掉的。其他藥房備註先煎的葯:生石膏,龍骨,牡蠣,制鱉甲,生曬參等等,一律同煎。

後下的是一些質地比較輕的、藥性容易揮發的藥物,在藥物煎好前3-5分鐘以內加入,以最大程度保留藥性。比如銀花、薄荷、木香、大黃、鉤藤、砂仁、白豆蔻、肉桂、肉豆蔻、草豆蔻等等都是需要後下的。

包煎是指一起熬的時候這個葯需要另外包好。比如辛夷花,如果不包煎,上面的絨毛就容易刺激口鼻;比如石膏,包煎避免石膏粉粘鍋以及混入藥液裡面。

另外還有比如膠類需要烊化(隔水或者水蒸氣燙化)沖服。比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鱉甲膠等,敲成小塊後,放在碗里,加水或者黃酒蓋過膠(約一個手指的厚度),隔水燉化備用。服藥時,再兌入煎好的藥液中,攪拌均勻後,溫服。

還有三七粉,川貝粉,人蔘粉之類貴重的,需要單獨沖服避免浪費,可以用溫開水吞服,也可以與煎好的藥液混合後同服。

6. 關於煎藥的次數

為了不浪費藥材,很多人會將藥物熬兩次。第一次熬好後濾渣,然後加水熬第二次,第二次熬也盡量先泡半小時,加水較第一次少,以剛沒過葯面即可。

兩次煎取得藥液濾渣後混合,分次服用。

如果時間不夠只能煎一次、又想節省浸泡時間的話,可以略過浸泡過程,直接加2-4飯碗的冷水;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煮50分鐘即可。小火時,可用筷子攪拌2到3次。

7. 服用劑量和時間

一般都是當天煎當天喝,不隔夜。如果是每日喝一次的,煎一次,馬上倒出藥液,靜置後祛除泥沙沉澱,選取澄清葯汁,於早飯後一小時服用,溫服。

如果分2-3次服用的,熬兩次,混合兩次藥液喝。如無特殊說明,服藥量成人每次150ml左右,兒童酌減,通常在50-100ml。

要求每天吃2次的,煎一小碗半,早飯後一小時和中飯後一小時吃。極個別,要求每天吃3次的,煎2小碗,於早飯後一小時,中飯後一小時和晚飯前一小時吃。

安神葯宜睡前30-60分鐘服用效果更好;慢性疾病的調理宜按時服用藥物;急性病比如嘔吐、腹瀉、腹痛、咳嗽等,可根據病情不定時服。

如果白天沒有時間的,只能晚上吃藥的,最遲在睡前一小時吃(有的葯不能晚上吃,需要事先諮詢)。

8. 關於加糖調味兒

服用中藥時候,盡量不要加糖。糖在中醫里屬於甘味,具有緩的性質,所以會認為加入糖會緩和藥性,影響藥物療效的發揮。

很多人的印象是中藥都是苦的,其實並不是。一般以清熱為主的葯偏苦;而像調和脾胃的葯或者滋補類的葯,特別是加了大棗的,還會帶甜味。所以,能不加糖就盡量別加。

有人家長會問,孩子就是要加糖,怎麼辦?

如果是調和脾胃藥、或者溫補藥,可以加點溫性的紅糖和麥芽糖;如果是清熱瀉火的葯,可以加點冰糖,甘平,能增液潤燥。

9. 關於服藥期間的忌口問題

一般中藥服藥期間,都要忌口,飲食宜溫暖、易消化、不油膩、不刺激為主。茶可以喝,當季的蘿蔔可以吃。

10. 開的葯都要喝完嗎?

一般來說如果葯沒喝完,病就好的差不多了,最多鞏固一天就可以停葯了。

而一些發汗、泄下藥,服藥後如果出了汗或者腹瀉了,要及時停葯,以免過度。中藥和西藥的一點區別就是在這裡,西藥都講特定療程。但中藥主要是根據人具體的反應來及時做調整的。

所以葯不一定都要喝完。中藥是根據辨證來的,如果是慢病,喝完了要及時複診,以便調整用藥;如果病情有變化,家長要及時找醫生複診調整處方。

還有一些醫生會讓病人調理期間吃一吃,停一停,這是給身體自己調整的機會。

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是常規葯就一般的煎煮服法即可。一般就醫時,向醫生詢問清楚熬藥、服藥時的特別注意事項會比較穩妥。

諮詢留言

有問必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華堂小師妹 的精彩文章:

天天曬愛心餐,可是你家娃真的吃對了嗎?從中醫的角度看看,你有沒有以下餵養誤區

TAG:妙華堂小師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