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奴隸到皇帝,他如何實現人生的逆襲?

從奴隸到皇帝,他如何實現人生的逆襲?

文|淺水魚(讀史專欄作者)

01 社稷不穩 亂象叢生

晉武帝司馬炎即位之初,崇尚節儉,勵精圖治,可好景不長,當天下統一,國家逐漸富裕起來,他就開始追求享樂、驕奢淫逸。

所謂上行下效,皇帝如此,底下的人自然爭相效仿,一時之間,攀比之風盛行,一些高官貴戚甚至以鬥富為樂。晉武帝不僅不加制止,反而助長這種風氣,把好不容易穩定的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待到晉武帝去世,太子司馬衷即位,就真正進入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司馬衷是晉武帝皇后楊艷所生,從小就被立為太子,可是他天生弱智。他聽說某地遇災百姓沒飯吃餓死了很多人,就對身邊的人說:「這些人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糜呢?」

面對如此智商的太子,晉武帝不是沒有動搖過更換儲君之心,可是,太子雖笨,她的母親和太子妃卻不笨。

皇后楊艷堅決反對廢太子,晉武帝一動這個念頭她就傷心哭訴,使晉武帝始終下不了換太子的決心。太子妃賈南風在晉武帝考察太子之時,更是用盡辦法幫忙造假以保全太子,最終使晉武帝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晉武帝擔心自己和子孫不能坐穩江山,把自己的叔叔、兄弟、兒子都封做藩王,一口氣封了二十七個。他尋思著,即便太子笨點兒,將來有這麼多叔伯兄弟幫襯,總不至於出亂子吧。

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正是這大量的藩王,為西晉的覆滅埋下禍端。

等到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各路外戚、藩王,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個西晉王朝攪得雞犬不寧。司馬衷在位十七年,被各路藩王搶來搶去,輪番作亂,國家戰亂長達十六年之久,導致民不聊生。司馬衷後來被他的叔叔東海王投毒而死。

後來,又換了兩任皇帝,仍然沒能扭轉混亂的局面,政權頻繁更迭,國家風雨飄搖。到了西晉末年,各邊地民族趁著這股亂勁兒,紛紛起兵佔地,建立自己的國家。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十六國」,實際上不止十六國。

第一個成氣候的是建立漢國的劉淵。他本是匈奴人,漢朝時他的祖先歸附大漢,改姓劉。他曾在西晉做人質,後見西晉內亂,趁機糾集匈奴舊部,與西晉王朝分庭抗禮。

除了漢國的劉淵算是個有見識的人,後趙國的石勒也不容小覷。

02 位卑受難 亂世稱雄

羯人本是匈奴人的一支,後來成為獨立的一族,住在上黨一帶。石勒是羯人,他是個大個子,鼻子高、眼窩深,鬍子密,長相威武。

在西晉時期,羯人的地位是很低下的。石勒小時候家裡窮,連姓名都沒有。一年鬧饑荒,他在家裡沒飯吃,就跟別人一起逃荒,不想被官府抓住。官府把抓來的羯人用枷鎖上,賣到山東做苦工。

石勒被賣到一個叫師懽的人家裡當奴隸。後來師懽把他放了,他到附近一個牧場給人相馬。在牧場,他認識了相馬的頭兒汲桑,兩個人都覺得活得太苦了,就謀劃造反。汲桑聽說石勒的祖先是西域石國人,就讓他以石為姓,取名為勒,石勒這才有了姓名。

不久,石勒和汲桑就拉起一隊人馬,跟官府打了起來。汲桑當大將軍,石勒當掃虜將軍。他們對官府恨得要命,打起仗來,見官就殺,見財物就搶。漸漸地隊伍日益壯大,他們就去攻打城鎮,一度佔領了重鎮鄴城,還把有名的鄴宮燒成了廢墟。

走到這一步,面臨的自然是朝廷的大軍鎮壓。面對正規的軍隊,這伙烏合之眾很快就被消滅了,汲桑戰死,石勒帶著少量部下投奔了漢國劉淵。

劉淵很器重石勒,封他為平晉王,給他軍備糧餉去招兵買馬,還命石勒跟兒子劉聰一起去進攻西晉首都洛陽。沒過多久,石勒又有了十幾萬人馬,他就回到老地方接著打。

上天真是眷顧石勒,正在他一股蠻勁地東征西伐之時,有一個謀士來到他身邊。這個人叫張賓,讀過很多書,自比漢朝謀士張良。他認為石勒有帝王之相,堪比劉邦,所以特意前來輔佐石勒。石勒本來沒什麼文化,見張賓如此看得起自己,就把他留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感覺到張賓確實才識過人,就把張賓當做軍師。

晉惠帝死後,晉懷帝司馬熾即位,但實際掌權的是東海王司馬越。面對內憂外患,這個司馬越不思治國,把精力都花在了鞏固自己的勢力上,殺害了大量棟樑之臣,導致人心離散,政局更加不穩。

石勒正是這個時候迅速佔據了洛陽東邊的大片地盤。眼看石勒大軍威逼洛陽,東海王司馬越便率軍討伐。結果,東海王的軍隊剛到項城(河南周口),就被石勒包圍了。而不得人心的東海王在這個時候不僅得不到朝廷的援助,還遭到晉懷帝的討伐。最終,東海王病死在項城,他的軍隊也土崩瓦解。

與此同時,新即位的漢王劉聰帶人攻破洛陽,俘虜了晉懷帝,不久將其殺害。西晉王朝又在長安擁立晉武帝的孫子司馬鄴為晉愍帝。可好景不長,劉聰很快又攻破長安,俘虜了晉愍帝,後來也將其殺害。就這樣,西晉就走到頭了。

晉朝北方勢力雖然瓦解,但南方的根基還在。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稱帝,就是晉元帝。這以後的晉朝,就是東晉。

此時的石勒,還是附屬於漢王劉聰。可是劉聰這個人跟他父親劉淵不同,雖說也是能文能武,但是性子太過歹毒。他當了皇帝以後,動不動就殺人,很多忠臣都死在他手裡。待劉聰死後,漢國大亂,幾經殺伐之後,劉淵的侄子劉曜做了皇帝,將漢國改名為「趙」,歷史上稱為「前趙」。

趁著這股混亂,石勒離開漢國,到了襄國城(河北邢台)。不久,石勒也宣布自立,國名也叫「趙」,歷史上稱為「後趙。」

03 聽書治國 善惡有報

石勒雖然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但是對部下朋友很講義氣。有一次,他帶兵打了一個勝仗,俘虜了大量敵兵,正當他準備把這批俘虜全部殺掉的時候,突然看見俘虜中有一個人很面熟。

他細細一想,原來那個人是自己的恩人郭敬。那是他當奴隸的時候,郭敬多次接濟過他,後來他被賣到山東,郭敬還託人一路照顧他。後來郭敬家道敗落,只好當了兵,不想又成了俘虜。

石勒想到郭敬對自己的恩情,不覺涕淚縱橫,馬上封郭敬做將軍,俘虜也一個都沒殺,全部撥給郭敬做部下。此事傳揚出去,又有好幾千敵兵投降了石勒。

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郭敬因本性善良播下善因,何曾想過有一天得到如此福報。而石勒因不忘舊恩,付出了這一點點回報,實現了名利雙收。

石勒做了後趙王之後,在治國的過程中也漸漸悟出了許多道理,知道坐天下不單要有武力,更要會文職,會用智謀。

他大字不識幾個,就讓人讀書給他聽,聽得多了,也有了看法。有一次,行軍路上,他騎在馬上讓部下讀《漢書》給他聽。部下邊讀邊講,說漢高祖的謀士酈食其出主意,讓高祖封原來六國的後代為王,請他們來幫助漢軍。

石勒一聽急了,馬上說:「糟了,這是個壞主意。高祖不能這麼辦。」部下說:「您別急!書上說,張良聽說後,馬上告訴高祖,如果這麼辦,六國有能力的人都會離開,去輔佐舊主去了,對漢軍不利。高祖覺得張良說的有理,就沒有封六國的後代為王。」石勒聽完長出一口氣,說:「幸虧有張良啊,這麼做才對!」

石勒聽書長了不少見識,都用到治國上來了。在後趙,雖然羯人地位最高,但是石勒也重用漢人。他恢復了魏晉兩朝的制度和法令,查實戶口,獎勵農桑,徵收租稅。對於各項制度法規,他都嚴格執行,要求各級官吏依法辦事。他因自己沒上過學,對上學的事情特別關注,經常親自到學校考察學生。

經過石勒的一番治理,後趙很快強盛起來,財力和兵力得到極大的充實。石勒見時機成熟,再次出兵,先滅了段氏鮮卑,重新佔領了河南,還奪取了青州(山東東北部)。隨後,與前趙國劉曜展開決戰,最終在洛陽附近射殺了劉曜,前趙覆滅亡。

到這個時候,整個北方都在石勒的統治之下了,從全國來看,南方的東晉和北方的後趙成了最大勢力。石勒的部下都覺得他們的大王應該更高升一步,石勒也有了當皇帝的念頭,於是,在公元330年,石勒稱帝。

就這樣,奴隸石勒成為一代帝王,亂世造就了他的傳奇人生。

他曾問大臣:「你們看我能跟古代的那個開國皇帝比呢?」有人說:「您的韜略勝過高祖(劉邦),雄才超過魏祖(曹操),堪比軒轅黃帝。」石勒哈哈一笑說:「人哪能沒自知之明呢?你說的也太過了。我要是遇到高祖,就當他的臣下,頂多跟韓信和彭越比比高下。要是遇見光武(劉秀),就要和他在中原較量一番,看看到底鹿死誰手。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可不能像曹操父子、司馬懿父子那樣欺負人家孤兒寡婦,靠詭計得天下。我自知在高祖和光武之間,不敢跟軒轅相提並論。」

「光明磊落」,石勒用這個詞總結自己的一生,還是有點玷污了這個詞。雖說他治國頗有方略,可他在戰場上卻是個殺人狂魔,尤其對待漢人,不管是軍還是民,他都會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不僅如此,他還縱容部下屠殺,他的侄子石虎打仗,常常是所到之處無人生寰。

還是那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石勒死後,他那最有權勢的侄子石虎篡位,殺了石勒的繼承人石弘及他的所有子孫。石虎即位後更是個典型的暴君,沒多久就把後趙搞得民生凋敝,最後被新興起的「前秦」所滅,後趙飛灰湮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東漢的「韓信」,一人平定半個天下,最後仍得善終!
10句話讀懂中國歷史發展規律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