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給孩子的低質量陪伴,「傷心」更「害命」
天氣炎熱,朋友圈裡的寶爸寶媽都開始曬起了陪孩子「玩水、游泳」的照片。
炎炎夏季,泡在涼爽的水裡,不僅能消暑,放鬆身心;游泳,還能鍛煉孩子的身體協調以及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鍛煉孩子肺活量,是一項很好的夏季運動。
但游泳雖好,每年夏季,最害怕聽到但也最高發的,就是關於孩子的「游泳事故」!
溺水死亡,一直占我國0-14歲青少年兒童意外死亡的最大比重。
據我國衛生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於溺水。而每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佔總溺水死亡人數的56.04%!
除了兒童偷偷下河游泳溺亡外,更令人心痛無奈的,是那些明明能避免,卻因家長的疏忽或無知而發生的悲劇。
1/
低質量陪伴與無知,很「致命」!
事件一:
2017年1月5日,咸陽的肖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當地某游泳中心兒童戲水池內玩耍,沒多久,她發現4歲的兒子不見了蹤影。
經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找尋,最終發現孩子已經意外溺亡。
而監控錄像顯示:事發時,肖女士就站在距離孩子三四米遠的地方。但當時她背對著孩子在玩手機,並未發現異常。孩子掙扎三分多鐘後,慢慢沉入水底。
家長明明就在孩子身邊,只要走過去雙手一提,就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卻因為沉迷手機,而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明明說是「陪孩子」,但所有的關注點卻都集中在手機上,這樣的「低質量陪伴」在日常生活中真的不少見!
「低質量陪伴」,對孩子來說不僅「傷心」,更是「害命」!
事件二:
2017年6月,芬蘭一家游泳館內,一名5歲小男孩在泳池中發生溺水,身邊近10個成年人,竟沒有一個發現男孩的異常。
最後在長時間的掙扎之後,小男孩最終停止了一切動作……
一些列動圖,看得真的心寒心痛!
男孩身邊的大人並不是「見死不救」,也不是「看不見」,而是「不知道」。
他們並沒有發現孩子處於溺水的危險處境,而是以為他在玩水...
2/
夏天,家長請一定學會這件事!
游泳,是一種運動,更是一項技能!
教會孩子掌握這項技能也是家長的「任務」之一。
既然無法避免的要與水接觸,家長們,請一定學會如何「辨別/發現溺水」。
大部分人都會被電視劇誤導,進入一個誤區:溺水的人,總是一邊特別用力的撲騰,一邊大聲喊「救命」...
但真正溺水過的人才會知道,溺水時,水不斷湧入口鼻,空氣的離斷導致的全身無力,讓那聲「救命」,根本無法喊出口。
像上文中的芬蘭男孩,溺水,基本都是「直立溺水」。
直立溺水的人,往往直立在水中,頭部在水面上下浮動,四肢不斷掙扎,看起來就像是在水中玩耍。
並且處於溺水狀態時,頭部浮出水面的短短几秒,身體的應激狀態會自動選擇先呼吸,完全沒有足夠的時間呼救。
他們看起來是在「玩」,而且並沒有「呼救」,這也就是人們為什麼會無視溺水者的原因。
其實,真的的溺水,往往是安靜、無聲息的。
所以,家長們請長點心!學會判斷孩子是否處於安全狀態。
不要以孩子的「呼救」作為信號,而是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當出現:口、鼻淹沒在水中,眼神獃滯,沒有發出聲音,無法回應家長,很可能就是處於溺水狀態!
不要以為只要孩子沒喊「救命」,自己就能安心的在旁邊玩手機。
這樣無知與低質量陪伴的後果,你承擔不起!
溺水者的真正表現:
1、頭浸在水裡,嘴巴在水平面上;
2、頭向後仰,嘴巴張開;
3、眼睛空洞,眼神散亂;
4、眼睛閉上,臉無表情;
5、頭髮散亂在額前或者眼睛上而無動於衷;
6、豎直方向上,腿部沒有動作;
7、換氣慌亂,斷斷續續;
8、想游向一個方向,但是無法前進;
9、嘗試翻轉身體;
10、好像在攀爬無形的階梯;
3/
夏天玩水,注意這些事!
1、熱身運動
夏天人體體溫偏高,突然遇到冰冷的水很容易發生抽筋等情況。
下水前,一定要帶著孩子做一做拉伸等熱身運動。
2、給孩子一個「高質量陪伴」!
兒童安全意識,自救、互救能力都比較弱。
讓孩子自己或跟小夥伴一起去游泳,都是不太安全的。
去年5月,某兒童游泳館內,工作人員在還有1名幼兒游泳的情況下離開崗位,導致嬰兒在泳池中「倒立」了72秒無人發現!
所以,不要太相信所謂的「專業人士」,也不要太放心孩子。孩子玩水、游泳時,家長一定盡量親自陪伴。
陪孩子一起游,或時刻關注他們的情況。
人一旦脫離空氣,體內的氧氣最多只能支撐3分鐘。
3分鐘玩手機的時間跟孩子的生命,孰輕孰重,可想而知。
3、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場地
夏天,很多家長喜歡選擇郊外小河或水庫游泳。
這樣的游泳場地,盡量不要帶孩子去。
陪孩子游泳時,還是盡量選擇一些室內泳池、水上樂園等場地,安全、衛生、急救設施都會較高。
家長也可以學習一些溺水急救法,必要時還可以施救他人!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