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改善經濟結構才能推動消費升級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中國到底是出現了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這個話題在輿論場爭論不休。與此同時,中國消費類板塊的股票出現了持續上漲,食品飲料、醫藥、餐飲、旅遊以及服裝等消費股票一枝獨秀。
事實上,這是關於消費不同維度的話題,源自消費環境、消費文化以及宏觀經濟正在發生的變化。因此,當不同維度同時發生變化,很容易引起認知上的系統性混亂,眾說紛紜。
資本市場消費類板塊的崛起,並非因為投資者對中國消費增長有強烈預期,而是因為結構性的投資因素,即在過去兩年,中國藍籌和白馬股漲幅過大,而市場監管環境的變化,概念炒作已經淡化。在投資者進退兩難之際,中國經濟宏觀環境也在發生變化,以有序去槓桿為核心的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成為主要目標,這會影響流動性與投資動能,再加上外部存在貿易摩擦的風險。
在投資、出口兩駕馬車存在不確定性時,消費的穩定性,讓消費板塊成為資本市場的防禦性品種,尤其相關上市公司利潤穩定增長,估值相對較低,行業集中度在提高,以及中國經濟結構中消費驅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資本流入消費類板塊是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以及宏觀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驅動。
關於消費降級還是消費升級的討論,實際上是由商業模式變化引起的,即一家團購類APP「拼多多」突然異軍突起,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價格低廉,由於其銷售額快速增長,甚至在大眾討論中認為其低價拼團模式會影響到電商巨頭們的未來,使得巨頭們不得不迎戰。而更早前,網易嚴選採用的ODM供應鏈模式,為顧客提供自認為性價比高的商品,即產品去品牌化,沒有了品牌溢價,但款式和質量與品牌貨相差無幾。
這種通過價格競爭刺激銷量的做法在中國這幾年很流行,但它反映的是生產與銷售端的變化,而非需求端變化。首先,中國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在短期內無法產品升級的背景下,只能靠價格戰搶佔市場;其次,新商業模式,尤其是新零售其本質是通過大幅縮短產品供應鏈來降低成本,並在零售端提供更多服務,比如送貨上門、通過大數據推薦貨品等等。因此,不管是生產端供給過剩,還是零售端供應鏈與服務改善,都會直接引起價格的變化,出現價格競爭的現象,這不能認為是「消費降級」造成的。
但消費端的確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消費能力出現結構性分化,這是因為在一二線城市,過高的房價導致剛剛買房的人群承擔過高信貸,從而對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年輕人因為房租過高或為購房首付儲蓄也會減少消費支出;但是,另一方面,那些較早買房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大量擁有投資性住房的人群,房價上漲對他們則有財富效應刺激消費,表現出消費升級的需求。
其次,消費結構變化明顯,在住房和汽車擁有率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在購買力(收入)穩定的基礎上消費分配出現變化,教育、醫療、旅遊等消費支出大幅增加,而食品煙酒、衣著等生活必需品消費的比重逐年走低,這其實是消費升級的過程,因為前者支出更大,後者因為在消費中比重走低而出現價格競爭的現象。
其三,消費觀念出現變化,人們開始追求理性消費,過去人們消費重視品牌、質量、體驗、品味等因素,在理性消費文化中,並非繼續追求全部要素,而是對某些要素要求更高,同時對其他要素降低,這種現象也可以用「個性化」來解釋,每個人決定選擇的因素,不再跟隨社會統一的標準。跟風式消費、過度注重品牌身份等是一種初級消費文化中的現象,個性化意味著中國消費文化的升級與成熟。
消費到底會不會降級?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壓力。因為現代年輕人既要承受住房按揭與買房壓力,同時消費意願很強,信貸消費文化比較流行,因此消費能力上漲的空間比較低。此外,經濟轉型升級對金融部門、國有企業、傳統商業、產能過剩部門等產生很大經營壓力,從而影響其利潤和員工收入水平,再加上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從而可能在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等方面出現不利於消費增長的因素。因此,應該通過為企業和個人降低稅費的方式,增強居民的消費力,同時,加大二次分配力度,推動分配正義,增強公共服務,為中低收入者提供信心保障,使他們有能力消費,也敢於消費,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是吸收中國製造業過剩產能的重要市場,應該建立促進消費的一系列機制。
※中國民企發布「靈鵲」計劃:132顆遙感衛星組網 半天「看」一遍地球
※lululemon 2017營收26億美元 人事變動頻繁引發擔憂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