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崇州有個「鄉青社」 專門招募青年助力鄉村振興

崇州有個「鄉青社」 專門招募青年助力鄉村振興

封面新聞訊(記者雷遠東)5月17日,共青團崇州市委在凡朴生態村舉行了一場特殊的「party」,沒有鮮花茶水,有的只是20多名青年聚在一起暢談鄉村未來發展。這些青年發起組織了名為崇州鄉村可持續發展青年社的社團組織,簡稱鄉青社。這是一個旨在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有志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平台。

說起鄉青社成立初衷,還要從義工招募開始說起。在崇州西蜀糧倉腹地,有一個林盤水鄉,青竹農舍包裹其間,溝渠灌溉、魚糞揚田,一幅川西平原美麗的農耕畫卷,這裡叫凡朴生態村。前不久,來自德國的Rock一踏進這裡,便被吸引了。從此以後,Rock就成為了這裡的義工。在這裡像Rock一樣的義工已累計有100多名。

凡朴生態村吸引了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青年來此,大家有一個目的——讓鄉村越來越好。而這恰恰符合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要求。「鄉村振興,說到底還是人的振興,既是為了人,更要依靠人。在各類人才走向鄉村的過程中,青年自然不能缺位。想要讓鄉村振興戰略中充滿活力,鄉村裡必不可少應該有青年的身影。」在共青團崇州市委書記羅艷麗看來,青年有擔當,鄉村振興才更有希望和動力。那如何讓愛鄉村、有想法、敢行動的青年有一個展現自己和參與建設的機會和平台?一種「黨政引領、組織搭台、群團唱戲」的青年匯聚平台在崇州應運而生。據了解,鄉青社在崇州市委、政府引領下,由團市委組織搭建。

「鄉村振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各方面都在努力。那青年人才該如何聚集,又如何實踐,需要一個這樣的平台來為他們服務。」羅艷麗告訴記者,鄉青社遵循「人才—引入—發聲—案例」的模式,通過搭台、匯聚、引領的原則,將有志青年凝聚在一起,鼓勵他們在鄉村振興中敢說、敢想、敢做,讓青年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鄉青社的目標是以青年為關鍵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在鄉村落地,瞄準兩類青年,一類是農村青年。眼下中國農村的發展迷思,在於城鎮化對於農村人才的「虹吸效應」。當然,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是市場選擇,是不可抗拒的規律。但如果農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高素質農村青年持續大規模轉移,對於農村發展來說,顯然是可持續願景中的最大癥結。換言之,鄉村振興首先要留得住農村青年。

另一類,建立城鎮青年反哺農村機制。事實上,鄉村振興要駛上快車道,既需要肯干、會幹、苦幹、實幹的各級幹部,更需要對土地有感情、懂技術、會管理、熟悉市場的「新農民」。從這個意義上說,靠農村人才自產自銷,恐怕解決不好這個問題。於此而言,建立專業人才、科技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機制迫在眉睫--既要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又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吸引支持年輕的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鄉青社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發起人為凡朴生態村創始人塗海霞。她介紹,在實際的運行中,鄉青社將用論壇或案例的形式讓更多的新青年關注鄉村、關注鄉村振興中的內容。具體操作為,青年加入鄉青社之後,通過鄉青社幫助他們梳理其擅長的事項和特長,將之與鄉村本地化的發展相結合。比如說有人擅長規劃設計,有人擅長旅遊營銷,有人擅長非遺傳承,就將他們的擅長同鄉村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結合本地鄉村的特色。比如說集賢鄉山泉村,特點就是傳統林盤多,我們就需要規劃設計和營銷推廣的人才。挖掘本地資源,鼓勵青年去進行完善,比如品牌化、媒體傳播、互聯網等新青年擅長的領域和內容。」塗海霞介紹,鄉村本地做好手藝,保護好自己的資源,青年人來助力文創,利用品牌化、IP化、互聯網+等形式來互動的發展。

「我們把鄉青社看作是一個活躍、彰顯青年力量的平台,起幫助青年梳理、鏈接的作用。」塗海霞說,在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浪潮下,鼓勵青年在鄉村進行創業孵化和產業發展。以崇州為例,這裡有非遺竹編文化,結合當前竹藝小村、竹藝小鎮建設,鄉青社可以幫助竹編傳承人等代表性青年,挖掘傳統文化,結合文創、文旅,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定位於鄉村青年聚焦地的「鄉青社」雖然是落地在崇州,但其瞄準的人才範圍卻不局限於崇州本地。羅艷麗介紹,鄉青社放眼全球,只要是心系鄉村、希望表達觀點、勇於實踐和的青年人都可以加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達州首個「氣象開放日」 活動現場展出人工增雨防雹火箭
寒冬中的一瓢熱水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