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想回到現金支付時代

多想回到現金支付時代

我的一個朋友,一天去一個麵館吃面,結賬時,拿出了一張50元的現金,老闆找不到零錢,當場就鄙視他:「都什麼年代了,你還使用現金,土老帽,現在誰消費不是使用微信、支付寶呢?」

是的,這是一個使用現金消費容易遭鄙視的時代,聽說乞丐都開始流行「二維碼乞討」了,你還在使用現金,不鄙視你鄙視誰?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支付改變生活」已經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作為「傳統的顛覆者」,信用卡、支付寶、手機錢包、微信錢包、翼支付、閃付、雲支付等「無紙化」支付方式不斷湧現,正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讓人們的消費行為與傳統貨幣支付方式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移動支付和高鐵、共享單車、網購已經被稱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威力確實不容小覷。

無紙化支付帶給我們的便捷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說,它帶來了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人們的支付方式、消費行為、財富的運用手段……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出門不帶現金已經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很多人的褲兜甚至比臉還要乾淨。如今很多一線、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已經過上了「准無現金生活」,早晨吃早點,掃碼;中午叫外賣或吃快餐,又掃碼;晚上下班去超市購物,接著掃碼。據一項調查,40%的人隨身僅攜帶100元以下現金,不帶現金的佔14%。逾70%網民回答:「現金已並非生活必需品」。與此同時,不包括銀行服務在內,中國移動支付規模2016年達59萬億元,是2015年約5倍,這個增長勢頭還在進一步加速。

移動支付在極大方便生活的同時,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消費誤區:反正我支付出去的只是一組數字,不是真金白銀,不是現實的毛票,最後容易導致無節制消費、超前消費。

付現金會有心痛的感覺,刷卡、移動支付我們看到的就是一串數字,不會有明顯的失去錢的感覺,那就很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

很多消費者在使用移動支付時都會產生一種錯覺,好像買的東西是自己的,而買東西花的錢是銀行或者其他人支付的。可現實是,錢確實還是自己的錢,只是消費者在使用移動支付的時候,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錢給了商家,在視覺和心理上都不能對自己造成衝擊,也就是沒有真實的痛感。可是,等到月底一對賬,就開始懊惱不已、悔恨交加,這個時候是真巴不得「剁了自己的手」。

當然,現金支付時代是回不去了,移動支付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阻擋的。親們,在移動支付洶湧之時,請管好你自己的電子錢包,因為那不僅僅一串數字,那也是真金白銀哦。

——end——

陳伯強,筆名淡泊,1969年10月出生,籍貫泉港,1992年8月在泉州華僑職校任教至今。1988年處女作《病》發表於《雜文報》,2003年8月出版個人隨筆集《侃死人不償命》(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出版個人隨筆散文集《青春不肯老去》(中國文聯出版社),現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鯉城區作家協會理事、泉州市青年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伯強說話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評影片《後來的我們》

TAG:伯強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