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顏值不搞笑,卻圈粉100萬,他說:這件事值得堅持20年
「朗 讀 也 可 以 是 理 性 和 冷 靜 的」 文 | 水巫
如果你在校園裡,看見一位手提著布袋子,溫和儒雅,身著中式服裝的大學教師,也許你和他對面走過也並不會更多地注意他。
但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並不起眼的人,會在喜馬拉雅平台擁有110萬粉絲,他朗誦的《小學生必背古詩》,播放量已高達5800萬次,他的聲音幾乎走進了各地中小學的課堂,成為中國深具「博愛」情懷的漢語教師。
今年,已經是他朗誦錄製古籍的第十六年。
他是北京郵電大學的漢語教師鍾華。走出校園,在更廣闊的世界中,他是朗讀者「白雲出岫」。
如今,他在喜馬拉雅上發表的「中國古典文學全文朗讀」的音頻數量已經達到1.4萬個。
而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十幾年間,他讓十三經、前四史、《資治通鑒》、諸子百家、四大名著、《昭明文選》、中醫經典等幾百冊古籍,有了完整且相對準確的錄音版。
20年讀書計劃
夜幕正在降臨。像往常一樣,他輕輕地關上窗戶,房間里更加安靜了。緊接著,他點亮檯燈,打開了錄音設備。
隨後,翻開了《大學》的第一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聲音平和、乾淨。
白雲出岫從2002年起開始錄有聲書,如今已16年。當時他已了解到,很多外國名著都有了配套的有聲版,「中國的文言古籍,早晚也要走這一步。」
那誰來做呢?做這事的人,不僅要有很好的朗讀能力,還要具備古文功底。
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古籍朗誦只能是單純地付出時間和精力,這種小眾的錄音,難以獲得很大的收益。如此一來,願意做的人就更少了。
2008年,白雲出岫正好40歲,根據自己的錄音進度,他為此擬定了一個20年1000萬字的錄音計劃。
他計劃50歲之前,錄完書單上的所有古籍,這僅僅是準備工作,目的是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古籍錄音製作者。而後十年他會再重錄一遍,要製作出一套更有品質的古籍錄音。
現在,他一年增加的錄音是大約300個小時,平均1小時的錄音,白雲出岫要花5個小時,包括查字典和修改。
這樣算來,他花在古籍錄音製作上的時間,累積起來超過1萬小時。
十年的書讀下來,白雲出岫的內心越來越平和。
有人問,白雲出岫這十幾年如一日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他說這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一種下意識的習慣,並不需要怎樣地咬牙堅持。
當然,在一開始的時候,聽眾的督促還是必要的。他早早地公布了自己的20年古籍錄音計劃,每年都有小計劃,有聽眾說:很想看他能不能如期完成。
百萬聽眾
2013年11月,白雲出岫正式入駐喜馬拉雅,不到五年,便積累了百萬用戶。
播放量最高專輯《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超過5000萬人次點擊,而《紅樓夢》《三國演義》《唐詩三百首》《詩經》等專輯的播放量,都在千萬以上。
這樣的播放量,對於古典文學原文朗讀來說,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2018年1月份,白雲出岫的專欄粉絲破百萬,他發朋友圈:「聽眾100萬,真有那麼多人愛聽古典文學么?」
一直以為古籍朗讀是很小眾的,但從聽眾的增長速度來看,大家的學習熱情還是很高的,這讓白雲出岫很開心。
這些錄音可以為廣大對古籍有興趣又沒有足夠時間查字典的讀者掃清閱讀障礙。
白雲出岫經常收到讀者的留言:
在錄音的幫助下,終於完整讀完了《紅樓夢》。
如果沒有這些錄音,我是不可能把《資治通鑒》讀完的。
「我是覺得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古籍的有聲化,是一定要有人來做的。」
他說,他那個年代的人,還多少帶著一點理想主義色彩,養家糊口之外,掙錢不是生活的第一要務。
海內存知己
「這些錄音,只要對真正需要的人有用,我的心愿就達成了。」
據說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長官梁振英,收聽喜馬拉雅的第一個節目就是白雲出岫的《魯迅全集》,他感慨到:「你永遠也不知道誰在聽你的作品,每個錄音都要認真做。」
更多的知己則以各種形式支持著白雲的古籍朗誦工作。
2008年之前,有一位網友一篇一篇地給《史記》錄音勘誤。白雲出岫甚至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那時,白雲出岫對於錄製古籍的版本選擇還沒有什麼概念,如何確定字音也不很清楚。這位網友指出一處就告訴他:
"這處中華書局繁體豎排本印的是什麼字,這個字根據《漢語大字典》該讀什麼音。」
白雲出岫從這些勘誤反饋中,學到了讀書要選擇什麼樣的版本,哪些工具書是比較可靠的。這為以後的錄音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第二個知己是靈蘭中醫的蔡仲遜。
在2005年底,白雲出岫完成了中醫四部經典的錄製,而接下來的2006年,恰逢中醫藥大學50年校慶。
對於他們而言,中醫四部經典終於擁有完整錄音,對中醫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
白雲出岫曾詢問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是否有意向出版,但他們的答覆卻是:中醫經典主要是理解意思,音準不準不重要。尋求出版無果,白雲出岫就把錄音鏈接發到了中醫藥大學網站。當時還在校讀研究生的蔡仲遜正是這個論壇的負責人。
他曾和周圍的同學們,翻著文字,聽著這個錄音,就漸漸把《黃帝內經》聽熟了。
畢業之後,蔡仲遜正好去了之前那個出版社,緊接著就主動聯繫了白雲。白雲笑笑說,我找過你們的。
後來,蔡仲遜把這個系列的書籍取名為《用耳朵學中醫》,擔任了這套有聲書的責任編輯,最終使白雲出岫的音頻得以出版,當時的發行量就達到了十幾萬冊。
「這些東西就得碰到一個懂得欣賞你的人,對我來講,中醫四大經典的錄音很有價值,我願意為他做各種思考和策劃」。許多年過去了,蔡仲遜仍然記得當時的情景。
第三個是厚朴中醫學堂的徐文兵,當時為了恢復傳統的教育方式,厚朴中醫學堂專門請到了白雲出岫來開一門誦讀經典的課。
每天早晨八點,白雲出岫著一身中式服裝,帶領學生們誦讀《黃帝內經》。在這之前,他需要五點起,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從北五環外奔到南四環的上課地點。
中醫學堂教務主任韓冰說:「他從容淡定的聲音里,能感受到他背後有一股力量,非常堅定、堅韌。」
白雲出岫在厚朴中醫學堂領讀《黃帝內經》
聲音匠人
「當大家都不讀古典的時候,你還在堅持?」
面對這樣的提問,白雲出岫說:「這些年,不論是讀的人,還是聽的人,都漸漸多起來了,說明這種堅持是有意義的。」
他更願意把自己當成一個匠人,就像日本的百年企業一樣,雖然購買他們產品的人已經越來也少了,但如果買,一定會是之前那個東西。
古籍朗讀應該是什麼面貌呢?如果白雲出岫的聲音是一條幹凈清澈的小溪水,那麼這條溪水也一定流淌在廣袤的平原上,沒有過多的跌宕起伏,卻清澈透亮,有理有節。
「聽眾有不同的需求,有些人是想來聽故事的,有些人是來學知識的。朗讀也有不同的方式,有演員的朗讀,有讀書人的朗讀。」
白雲出岫對此有自己的標準:
我不是一個演員,我是一個朗讀者、一個把文字書變成有聲書的人。朗讀也可以是理性和冷靜的。
我只是一個把古籍變成聲音的工匠。誰有用誰就去用,我也不去爭,我喜歡這些東西,一定還會有別人喜歡。
今年,白雲出岫剛好滿50歲,紙面上的計劃已過半,他的古籍錄音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執行著。
要知道,白雲出岫的毅力和恆心是出了名的,早年他還在練太極拳的時候,每天雷打不動出門。
有一天,一個同練的拳友跑過來突然跟他說:「我想聘請你做我們公司的顧問。」白雲出岫還納悶,當哪方面的顧問呢?
對方說:培訓員工的意志力,怎麼能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
當然,白雲出岫有自己的事要忙,這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幾十年的專註和努力。
開始錄音製作工程後,白雲出岫就沒有時間常打太極拳了,但聽他錄音的人都說,他的聲音里有太極的味道。所說太極拳練到十年以上,就不拘形式了,他的朗讀,就是他現在的練法。
採訪臨近結束,電話響起,接了妻子的電話之後,白雲出岫拎起一個印有「北京郵電大學」的布袋子。
在相互道別之後,他把袋子放在前面的車筐里,一腳蹬上自行車,雙手扶著把手,把方向一轉,便向前騎去,穿過滾滾車流,駛向那校園的白雲深處。
*作者:水巫,喜馬拉雅資深撰稿人。本文屬於喜馬拉雅FM官方微信公眾號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並標註作者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