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好 海在低處

李好 海在低處

海在低處

李好/文

海與岸的連接點,正是我的先人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地方。

在童年記憶里,這片海,物產資源豐饒,岸邊的漁村古樸,人文風貌獨特,是粵西一帶水上遊民與陸地土著共居共存之地。數百年來,這裡的人們以「耕海」為生,大海,便成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糧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生活在這片海岸上的漁民,以傳統生產方式捕撈海產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殷實,從來不擔心「耕海」勞而無獲。

近二三十年間,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速,人們開始恣意妄為,過度捕撈,加上工業污染,海洋的健康狀況開始急劇惡化,魚群驟減,很多魚類瀕臨滅絕,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大海變得貧瘠,漁民為了走出困境,開始用推土機代替人工拉網,用更大的鐵殼船淘汰小木船,漁網不斷加長,網眼不斷變小,可是,對捕撈工具的改造並沒有為漁民帶來長久的富裕,更多的是無助、焦躁和失望。

《海在低處》攝影專題,取材於粵西電白沿海的某段海岸線,以及當地漁民生產和生活場景。近十年來,我儘可能讓我的鏡頭貼近低處的海和在海上勞作的漁民,貼近他們的內心,也儘可能以見證者的視角記錄下這個銳變過程。慢慢地,我發現,我拍攝的是掙扎在這片海邊的漁民和掙扎在這片海上的魚!

是的,我眼中的海幽暗悲傷,濤聲喑啞。在穹頂之下,它依舊無邊無涯,匍匐於低處,亘古未變地撫慰著大地……

李好

廣東茂名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理事,茂名市攝影家協會主席。主要作品:《朝拜者》(2003-2013),《豐盛的憂傷》(2016),《海在低處》(2011-2018)。主要展覽:2012年,《朝拜者》參加紐約photoville國際攝影展和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攝影展。2018年,廣州南方報業集團289影像空間,《朝拜者》個展。

他的生活他的海

李夏/文

魚,我所欲也。向海而生的人們,只能向更遠處更深處去討生活尋出路。

相對於諸多文人墨客對於廣闊無垠的大海的浪漫主義想像與描摹,現實往往冷峻而密實,庸常而疏淡。

棲息在海岸線上、時刻準備在與海水海浪海產品親密接觸中有一份「漁獲」的眾生,既是這片海域的主人,又是生活和未來的僕人,在日復一日的捕撈作業與售賣交易中,完成一次次輪迴般的生存體驗。他們的日常多真實凌厲,他們的心底有五味雜陳。

如果沒有深入其中的觀察與體悟,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甚至無從了解這群與我們一樣討生活的人們。地緣的差異與識見的局促,往往讓攝影充當了見證他者的最重要工具,讓更多的人得以通過圖景來感知世景,通過影像來尋求真相。

生活在中國最重要漁港之一的茂名市電白區博賀漁港周遭的攝影家李好,將自己深切體會並認真觀看到的人和事,通過黑白灰的瞬間定格直觀化加以呈現,讓我們感知一個特定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讓我們進入這個特定的空間,與那些經曆日曬浪打風吹雨淋的漁人們同憂同樂。

李好的這些照片不是周密嚴謹的故事體,也未進行項目化和結構化呈現。多年來,他沒事就去海邊呆著,間或以採風之名到這片自己熟悉而關照著的海灘上走一走的散打式拍攝,積累出了大量圖像,也積累出了一份真感覺和真感情。因為有愛,所以常至,因為常至,更加有愛。

李好的攝影符合當下去情節化、去敘事性的特色,無論如何平常或刁鑽的角度,都只是彰顯一種幹練的快感,暗含一些隱忍的力量。李好的照片里沒有清晰的線索,沒有明確的故事,有著的是一個個生命的集合,一種種狀態的集納,一次次循環般變換著角度的呈現。這種變換有視角的有意識調節,有前景背景的技術化避取,有場景有特寫有面容有動態,也有那些引人想像的背影。進入他畫面里的人們,幾乎都呈現出陶醉其中的自為與自得,沒有緊張,沒有哀怨,沒有張揚的刻意,也沒有驚恐的迴避。李好的鏡頭正像漁船漁網推土機一樣,正像那些游進網又離開岸去往市場的「漁獲」們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李好就是漁民中的一員,他既是觀察者,又是體驗者,仿若看客,恰似主人。

出身農家的李好關注著一切在天地間安身立命的人們的生存狀態,彷彿這是一份天然的使命。這些人與他同呼吸共命運,這些人的視線就是他看世界的角度,這些人的處境就是他置身其中的生活。他會與他們一起感受如音律般的憂傷,他也會與他們一起享受片刻的歡娛。他在照片里呈現的,就是漁民的全部,就是大海的底色,更是他自己日復一日的閱歷,年復一年的觀察與思考。

相對於僅僅在自發萌生專題意識後對於一個題材的持續用力,李好更為關注攝影的歷史與因由,更多地了解眾家學說與理念,博採廣納之間,他從對天象物候的觀照過渡到對眾生芸芸的體察,他以對於紀實傳統的堅守來呈現他理解的世界,他也會從樣式翻新的影像佳作中獲得新動力,嘗試新變化。他從碎片般的日子裡擷取激蕩著生命活力的因子,他從陽光或烏雲毫無遮攔地掠過頭頂的環境中感知生命的意義。他留駐的瞬間里,有搏擊的緊張,有休憩的悠閑,有長期的勞作,有片刻的茫然,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有人與物什的纏綿,有人與人的交流,有暗中流露的隱憂,也有被他構建了的舉凡上述一切事物的交融交織。不光有場景的激越,也有細節的情趣:那握在手裡的小魚,那俯首窺魚的細心,那伸出船舷的面龐,那布滿印痕的印跡……在這個單調的空間里,豐富的人生百態登場上演。李好眼中的大海,就是濃縮後的人與自然,就是變與不變中的厚土和蒼天。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海明威的名作《老人與海》中這樣寫道。對於博賀漁港的生存者乃至全世界各地依海而生的人們來說,如此態度積極又平凡。對於堅持十數年行走在這片海灘上,看著眾生相一年年地將日子過成永恆的李好來說,卻以分毫不差的堅守,持續不斷的觀看,讓運氣來往亦有些索然。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36期·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用佳能470EX-AI閃光燈 閃光攝影更簡單
2018「航拍?影像新視角」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