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雜談——真實案件改編類電影
電影素媛劇照
端的是一把爛手,卻總想筆風犀利。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受過傷的人總是笑的最燦爛,因為他們不願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從素媛到素望,生活有陽光才有希望,可夢是全片最治癒的點,哭成傻逼。「我總想睡一覺就能回到過去,可早上起來發現,還是沒有任何變化,太傷心了..以前奶奶說,哎喲要死要死了,這大概就是人活在世的意義吧」。
大可的說
記的早在2013年的韓國影壇,票房就連續創高,總觀影人次突破2億,作為一個人口不足五千萬的國家,其數字令人咂舌。在票房排行前十位的電影裡面,僅有一部《鋼鐵俠3》來自好萊塢,其餘九部作品皆為韓國本土電影,也難怪韓國影人自信心爆棚。在這一年裡,韓國電影的類型愈發多元化,溫情喜劇片、諜戰片、家庭倫理片、科幻片、古裝片、驚悚片、警匪片等等,幾乎每一種類型的影片都有相對應的高票房之作,韓影的發展勢頭之猛,有目共睹。縱觀今年的韓影作品,便會發現一個潛在的趨勢,那就是精彩的商業片越來越多,新晉導演的電影技巧越發熟稔,但能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優秀作者電影,卻幾乎絕跡。像前幾年湧現的奉俊昊的《母親》、朴贊郁《蝙蝠》或是李滄東的《詩》這樣的扛鼎之作,今年一部都欠奉,甚至於連《追擊者》、《黃海》、《陽光姐妹淘》這樣優秀而成熟的類型佳作,都極為罕見。如果非要從韓影中挑出幾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恐怕也只有金秉佑的《恐怖直播》和李俊益的《素媛》了。
記得年少的時候看港片,片頭總會出現」本片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字樣,以虛構的方式來撇清和現實的聯繫,骨子裡還是行批判現實之實,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韓國電影本來就吸收了不少港片的精華, 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將其發揚光大,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亞類刑影片---真實案件改編電影,從類型分類上,真實案件改編電影可以歸到犯罪片的大範疇裡面,但此類型影片絕不像普通犯罪片那樣,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或是感官愉悅,而是為了向觀眾展示現實中最黑暗和無奈的部分。此類型影片涉及的犯罪,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往往都沒有結案,未竟的結局有時反而能給觀眾更大的衝擊,讓觀眾不由自主的思考。為何罪犯會逍遙法外,是制度的缺陷,還是警方的失責,或是社會大背景下造成的個體悲劇?在這種思路引導下,韓國歷史上的三大懸案,都被搬上銀幕,即《殺人回憶》、《青蛙少年失蹤事件》、和《那傢伙的聲音》。
電影——《殺人回憶》
其中《殺人回憶》更是把韓國犯罪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片將個體的犯罪和六月抗爭的大歷史背景融合到了一起,通過一個連環殺人案喚起了國民的集體回憶,進而衍生出了凡是經歷過那個時代,人人都是幫凶的社會學意義,是早期韓國真實案件改編電影的典範。2011年的影片《熔爐》,通過」熔爐案"以及影片.上映以後形成的"熔爐效應」,再次把真實案件改編電影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熔爐》海報
《熔爐》講述的是在一個殘疾人學校裡面,校長和老師對未成年的殘疾兒童長時間的進行性侵犯和虐待,被人告發卻最終逃脫了法律制裁的故事。整部影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案發之後調查取證和法庭辯論的戲份,然而正是這些貌似正規的司法程序,最後卻得出了一個荒謬的判決結果。最終惡人逍遙法外,正義的火苗被高壓水槍一次次的澆滅,沒能給觀眾留下一絲希望。
《熔爐》劇照
《熔爐》就是這樣一部無解的作品,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觀眾,難免會受到它的影響,三天走不齣電影的情緒,進而對我們身處的現實失去信心和希望。影片並沒有分析惡人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原因,而是把矛頭直指司法不公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的缺失。為此,導演不惜在影片中真實再現了兒童遭受性侵的過程,以期獲得觀眾最大的同情,喚起普通民眾對這些弱勢群體的關注。
《熔爐》上映以後,在民眾中掀起巨大反響,超過一百萬人在網路上共同簽名要求政府重啟熔爐案的調查,進而發酵成了」熔爐效應」。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案件重審,法律改革由一部電影的熱映而推動司法的改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在韓國竟然成為了現實,《熔爐》作為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電影,實至名歸。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影片中曾經出現的那句鏗鏘有力的話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我們被世界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即便再污濁不堪,但只要裡面還流淌著一股清流,有那些不畏強權堅持不懈的追求真理和正義的人們,這個世界就還有希望。
和《熔爐》類似,《素媛》同樣是關於未成年人性侵的真實案件改編,但《素媛》並未把目光放在司法的不公和制度的缺失上,而是另闢蹊徑,將焦點放在受害人心理創傷的恢復上。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罪犯之前就曾有個相關案底,在犯案之前剛剛摘掉了電子腳環 (政府用於追蹤和監控刑滿釋放人員的一種道具,在《熔爐法》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對未成年人性犯罪的懲治)。因此,我們說罪犯喪心病狂也好,禽獸不如也罷,在潛意識裡面,《素媛》和《熔爐》一樣,都認為此類犯罪是無法預防和避免的。只不過《熔爐》希望從法律的懲戒層面對罪犯造成震懾, 而《素媛》則希望人們對受害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讓她們儘快的走出心理陰影,融入正常的生活當中。
《素媛》劇照
《素媛》劇照
影片中的素媛是一個懂事得讓人心疼的孩子,在遭遇暴行奄奄一息之時,還能自己打電話報警,原因居然是"爸爸媽媽很忙,但是壞人也要抓,要先報警」。所以她一直表現的堅強和樂觀。然而這樣一個聰明伶俐、乖巧可愛、事事為他人考慮、主動為父母分憂的孩子,為何會遭遇如此慘劇,背負身體和精神雙重無法癒合的創傷?這或許也是導演想要觀眾思考的問題之一。另外,在慘劇發生之後,法律程序的刻板,媒體不負責任的曝光, 都對素媛造成了二次傷害。這些傷害,對一個孩子來說,可以用殘忍來形容,又該到何處去討個說法?喪盡天良的兇手,依靠醉酒的託辭,最後僅僅獲得了十二年的刑期,以至於素媛爸爸憤怒得想要當庭親手終結這個惡棍,天理何在?但這些無解的衝突,影片只是一筆帶過,佔據影片絕大部分篇幅的,是各色人等默默奉獻,幫助素媛走出心理陰影媽媽桑,從素媛的小夥伴,再到爸爸工廠的同事, 都在盡自己所能,小心翼翼無微不至的讓素媛感受到他們的溫暖。素媛爸爸扮成可樂猴陪伴女兒上學、向女兒書包里放塑料包裝的糖果以掩飾引流袋聲響的橋段,更是感動無數觀眾,淚點低的朋友甚至會泣不成聲。但我個人認為,素媛遭受如此創傷,根本不可能完全康復,即便能回歸正常人的生活,也只是一時的驚喜,未來還會有更艱難的路在等著她,能否順利走完剩下的人生,還真是個未知數。因此,雖然結局是美好的,但當影片結尾的字幕浮現,"最孤獨的人最親切,痛苦過的人笑容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
———《素媛》
編輯:老狗 方歌
感謝閱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