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怕人生某一日,突然讀懂一首詩

最怕人生某一日,突然讀懂一首詩

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

施昊律 

00:00/04:09

江城子·乙卯二十日夜記夢

 婷婷唱古文

胡婷婷 

00:00/05:29

公元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蘇軾在密州夢見已故的愛妻王弗,遂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北宋詩人,「蘇門六君子」之一的陳師道說此詞「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

說到悼亡,回顧中國文學史,自《詩經》以來,就已經出現過悼亡詩。

直到蘇軾的這期間,比較出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以及晚唐的李商隱。

他們的悼亡詩,均是追憶往昔,思念之情痛徹入骨,讀之無一不令人心痛。

而用詞來寫悼亡,則是蘇軾的首創。

同時蘇軾的這首詞也和前人的表現方式不一樣,蘇軾的表現藝術獨具特色。

他以記夢的方式,去抒發自己對亡妻真摯的感情,或許他也常常「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

說記夢,實際上也僅下片五句陳述夢境,其餘均是直抒胸臆。

而詞的開篇三句,就直接把心情排空而下,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十年的陰陽兩隔,蘇軾對亡妻的情感,對她往昔的一幕幕,「不思量,自難忘」。

而這十年更是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屢受排斥的十年,仕途上遭受壓制,悲憤交加。

或者就是這個時候,自然會想起,蕙質蘭心,通明事理的王弗。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這兩句任何時候讀來都令人倍感凄涼,蘇軾把它寫的極為沉痛。

事實上也如此,即便亡妻的墳墓就在眼前,但生死有別,又如何話凄涼呢?

都說相思容易催人老,這種生離死別,就更為明顯了。

蘇軾才四十歲,就已經「鬢如霜」了。

通過對自己形象的描繪,增加了對妻子的深切思念,同時這份感情又是如此沉痛,詞的意義自然而然就更加深刻了。

下片的頭五句,是蘇軾夢中的情景。

彷彿他又回到了舊時和妻子兩人相聚的地方,妻子的容顏和神態,依稀當年。

夢中的妻子,更是在窗前梳妝打扮,美好的記憶一幅幅展現。

有段話說得好:

至親離去的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而真正會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隨風微曳的綠蘿、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那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嘩。

其實回憶越是美好,現實越是沉痛,「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限的凄涼。

詞的結尾,自夢境回到現實,蘇軾設想妻子在明月之夜一個人的凄涼幽獨,恐怕是柔腸寸斷了吧?

這裡的絕妙之處,蘇軾並不說自己如何,反而說對方如何,是整首詞更加意蘊,讀起來餘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又讓人覺得凄清幽獨,黯然魂銷。

縱觀全詞,蘇軾運用虛實結合、白描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別具一格地表達了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記得有人說,人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在生物學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後他在社會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的時候,那時候他才真的死了。

如果說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還記得你,那麼「我」日思夜想,是不是意味著你從未離去呢?

蘇軾對妻子的這份哀思,跨越了時間,跨越了空間,甚至跨越了生死......

知乎上有人問,突然讀懂了一首詩詞是什麼感受?

某答主是這樣說的:

真正刻骨銘心的東西是不用時時想起的,也許你以為自己已經淡忘了,但它其實一直封存在記憶深處。

也許就在某天,一個熟悉的夢,一樣舊時的物品,或是一句耳熟的話語,就能讓你的回憶決堤。其實那些記憶,一點一滴都沒有被忘記過……

有些詩,初讀彷彿開水,無甚味道,隨著時光流逝,經歷過人世間的離合悲歡,能夠跨越千古,與古人感受到同一種悸動,品味到洗心凈魂、寵辱偕忘的滋味。

成長和歷練從年輪里碾過,留下的都是生活本身。讀懂了一首詩詞,便讀懂生活。

最怕人生某一日,突然讀懂一首詩。

愛上蘇東坡

東坡|文學|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東坡傳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美的嫁衣,曼妙無雙!
北宋學神蘇軾是怎麼讀書的?

TAG:蘇東坡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