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為封疆大吏,為何清代總督不像唐代節度使那麼喜歡造反?

同為封疆大吏,為何清代總督不像唐代節度使那麼喜歡造反?

作者:張嶔

同為封疆大吏,為何清代總督不像唐代節度使那麼喜歡造反?

比起唐代的節度使來,同樣領兵駐守一方,看上去「位列封疆」的清朝總督們,權力其實小得多。

有多小?那就要比比唐代時動不動鬧大動靜的節度使們。盛唐年間的唐朝節度使,何止是手握重兵的一方統帥?更是獲賜「雙旌雙節」,也就是軍事指揮可以專斷專行,地方民事財政更是一把抓,連防區內的大小官員,也多是節度使一手任命。轄區大小城鎮堡壘,從士兵到官員百姓,全都要對節度使服服帖帖,幾乎是指哪打哪。甚至安史之亂爆發前,好些節度使更手握數鎮大權,等於幾十萬強兵在手。作亂?也就是下個決心的事。

同為封疆大吏,為何清代總督不像唐代節度使那麼喜歡造反?

以這個意義說,唐朝一直到天寶年間,才爆發了安祿山挑起的「安史之亂」,除了說明節度使制度夠坑,也足以說明安祿山外的大唐節度使們,忠誠度不是一般的高。

有了「節度使制度」這個坑爹教訓後,唐朝以後的各王朝,自然就長多了心眼。對於肩負領兵大權的要害職務,更是挖空心思設置「防火牆」,必須要把將帥作亂的風險降到最低。放在清代的總督身上,看似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大權,當然也被百般限制。

清代的總督,承襲自明朝的制度,全名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權力也看上去很大,號稱可以「掌厘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也就是軍事民事吏治都歸總督管。而且大多數的總督,都是一口氣要管兩三個省。理論上說,這些總督大人,很有機會成為權傾一方的土霸王。不過,這也只是理論上。

首先一條限制清代總督許可權的事實,就是官員人事任命大權。比起唐朝節度使們可以隨時撤換任命治下官員的輕鬆模樣,比如安祿山撤換任命兩千五百多軍官的「快速辦公」場面,清朝總督們若想這麼「輕鬆」,基本就是嫌命長:總督麾下的各級將領官員,基本都是中央任命,總督自己任命的官員,也必須報兵部備案。如果說唐代的節度使與部將,是百分百的「老闆員工」關係,那麼清代總督與部下,卻是實實在在的「上下級同僚」。

既然關係不同,大家都是在為朝廷工作,總督想要犯上作亂,基本就是分分鐘變光桿司令。

而更重要的不同,就是指揮許可權。唐代的節度使們,都是權鎮一方的統兵大將,又有絕對獨立的指揮權,幾萬幾十萬大軍在他們手裡,就常像使喚自己胳膊一般。清代的總督呢?名義上麾下的人馬不少,但總督直接指揮的,只有三個營左右的「督標」,人數不過四五千人。而且就這麼點人馬,調動也必須經過朝廷同意,否則必然論罪。

至於總督轄區內的其他軍隊,照老百姓的話說,則是「各有各的娘家」。像漕運巡鹽這類部隊,都有各地的衙門管著,全都不是總督直屬。綠營部隊更是歸當地提督節制,平日里總督更管不著,只有在遇到戰事時,經過朝廷委派,才歸總督調度。另外精銳的八旗軍隊,是由清王朝直接委派的「八旗將軍」管轄,甚至從品級說,八旗將軍「會同奏事時列銜在總督前」,比總督的級別還要高。

這也就是說,倘若真有哪個清代總督,橫下一條心要造反,那麼他能調動的,最多就是四五千「督標」,而且很可能還沒打出什麼名堂,就被聞訊趕來的八旗綠營等各路部隊剿滅。

而且總督之下又有巡撫,巡撫的品級比總督低,卻不是總督的下屬,而且也掌握一定地方軍政權力,還有自己直接指揮的部隊「巡標」。兩者互相牽制,分散了總督的權力。好些地方的總督,比如閔浙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更是要和當地巡撫在同一個府邸辦公,互掐互撕都是常見事,甚至經常掐到皇帝面前。就算哪位總督心懷造反大夢,放在這鬧心工作環境里,天天被巡撫瞪圓了眼睛盯著,日久天長也鬧沒。

至於造反必須的財政大權,唐朝節度使們那富得流油的腰包,對於清代總督們來說,更是痴人說夢。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清代總督除了完成朝廷賦稅任務外,基本沒什麼截留錢糧的許可權。招兵買馬之類的「燒錢」大事,基本是有心無力。

所以說,哪怕有為大清朝統帥千軍萬馬作戰的機會,清王朝的總督們,也都是打完了趕快收工。「圖謀不軌」這類評書里常有的事情,在清代的總督許可權制度下,總督們真心不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給20所學校寫過校名,你知道嗎?
最全江青攝影作品,原來她這麼專業!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