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的晶元供應原來不依賴美國?從韓國、馬來西亞進口最多

中國的晶元供應原來不依賴美國?從韓國、馬來西亞進口最多

中國許多行業的電子晶元都依賴美國公司供應,而半導體晶元也是國內目前重點發展的產業,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佔據核心位置。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統計的進出口中,從美國進口的集成電路完全排不上號,第一大進口國是韓國,第二大進口國是馬來西亞,佔比20%以上。

中國與美國最近陷入了貿易爭端中,中國許多行業的電子晶元都依賴美國公司供應,所以這次的爭議中中國公司很容易被卡脖子,而半導體晶元也是國內目前重點發展的產業,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佔據核心位置。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統計的進出口中,從美國進口的集成電路完全排不上號,第一大進口國是韓國,第二大進口國是馬來西亞,佔比20%以上。

這件事是這樣,前不久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一份名為《「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的報告,統計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情況,其中涉及進口目錄第8542(集成電路)的部分如下:

2017年中國從一帶一路國家進口集成電路晶元1139.8億美元,其中從韓國進口佔比達到了57.6%,比2016年增長4.1個百分點。從馬來西亞進口的集成電路佔比20.9%,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第三名則是菲律賓,佔比6%,而來自新加坡的佔比也有5.8%,來自越南的也有4.9%,前五位國家佔了95%,也就是說即便有美國進口的,美國的份額也只在其他5%裡面。

這聽上去是不是很奇妙?有的讀者應該猜到是怎麼回事了,進出口統計的是直接來源國,韓國佔比57.6%很好解釋,因為光是三星、SK Hynix兩家公司就佔據了全球50%以上的NAND、70%的DRAM份額,而中國在此領域幾乎100%依賴進口,一年從韓國進口至少65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絕大多數都是內存、快閃記憶體顆粒。

那馬來西亞佔比21%怎麼解釋?這其實是馬來西亞有多家半導體封裝廠的關係,從進口額來算中國每年從馬來西亞進口大約240億美元的晶元,雖然官方沒有具體說明,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應該都是X86處理器。

AMD處理器也有很多是馬來西亞封裝的

有些讀者可能知道,英特爾公司在馬來西亞有封裝廠,查詢官網可以得知英特爾在馬來西亞居林市、檳城各有一座封裝廠,而AMD在馬來西亞檳城也有封裝廠,不過幾年前AMD出售掉了中國蘇州、馬來西亞檳城兩地封裝廠85%的股份。

英特爾、AMD公司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比例

英特爾公司一年營收額大概在600億美元,AMD一年營收也有40多億美元,而這兩家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也很高,有統計顯示英特爾有40%、AMD有26%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晶元都是在馬來西亞封裝的,所以200多億美元的進口額就很好理解了——當然,這其中也不只有AMD、英特爾處理器,其他美國公司也是有涉及的。

其實這個事也是中美貿易爭端的一個理由,美國認為中國從美國獲得了3700多億美元的順差,但是美國的統計只算自己國家出口的,而中國進口的這些晶元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美國公司在美國之外的工廠封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或許今年還要更新Apple Watch 4:更大屏幕、更長續航
泰國DIY零售市場現已上架H370/H310主板,我們卻要等到4月?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