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銀行APP最大痛點是客戶黏性低

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銀行APP最大痛點是客戶黏性低

本報記者 包慧 杭州報道

導讀

螞蟻的金融科技開放戰略,不走傳統IT公司單純賣產品賣服務的模式,走的是業務開放+技術開放雙輪驅動。

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金融雲總經理劉偉光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預測了金融科技的六大發展趨勢:移動戰略優先;AI更多場景化應用增強客戶體驗;大數據中台承上啟下驅動業務;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驅動的新型風控將成為主流;基於分散式架構的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的新金融核心系統,將替代現有的應用系統和技術架構;區塊鏈的場景化創新,將在跨機構的業務連接上建立安全可信的計算。

劉偉光主要負責螞蟻金服技術的商業推廣和生態建設。在加入螞蟻金服前,他在企業軟體市場浸淫多年,創建Pivotal軟體大中華區分公司,開創了企業級大數據以及雲計算PaaS平台的市場先河。

銀行APP的最大痛點

《21世紀》:螞蟻金服的金融業務做得成功,掩蓋了作為一家技術公司的光芒。在業內螞蟻是第一家提出做技術不做金融的轉型,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輸出金融科技針對的客戶群體有哪些?

劉偉光:其實我們不是轉型,螞蟻一直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從支付寶誕生開始,我們就倡導技術驅動業務發展。螞蟻從去年年中,正式啟動金融科技的對外開放戰略計劃。

目前主要面向國內的金融機構,包含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行業。很多非持牌的類金融機構客戶我們都過濾掉了。

《21世紀》: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市場化改革使銀行賴以生存的息差收窄。另一方面,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各個細分領域衝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在你看來,此時銀行業在金融科技方面需要做的是什麼?

劉偉光:從全球範圍來看,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在走向數字化。目前的趨勢是,未來金融業務的戰場主要聚焦在移動端,移動金融將逐漸成為承載業務的最主要工具和渠道。

我們認為,隨著5G時代的來臨和生物核身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新型的移動銀行將是集超級APP、生物核身、智能風控、大數據營銷、人工智慧技術於一體的。

《21世紀》:銀行做移動的轉型,主要痛點是什麼?螞蟻如何幫助中小型銀行構建線上零售業務的場景和生態?

劉偉光:銀行APP技術都非常好,部分大銀行把對公業務都搬到手機銀行上了,服務很好,但痛點也很多。其中最大的痛點就是客戶黏性太低。

螞蟻的金融科技開放戰略,不走傳統IT公司單純賣產品賣服務的模式,走的是業務開放+技術開放雙輪驅動。比如,只用技術幫助銀行構建APP,並沒有解決打開率這個痛點,於是還可以把支付寶小程序與銀行APP打通,拓展生活場景,增加客戶黏性,提升打開率。這些小程序主要是衣食住行一類的。實現金融和生活場景融合,是銀行未來在移動端的共同目標之一。

《21世紀》:這是不是給支付寶培養了很多的競爭對手?

劉偉光:這不會。我們早就說過,金融機構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的目的是用技術開放的形式,讓技術發揮更大作用,幫助金融業提升發展質量,最終服務小微群體,讓金融更普惠,讓普惠更數字化。

《21世紀》:螞蟻已經為不少中小銀行提供了技術服務,從這些客戶的需求總結來看,銀行做APP最普遍和迫切的需求是什麼?

劉偉光:通過我們和中小型銀行客戶的接觸合作,發現因為手機終端的高頻次,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意識到這會激發銀行的流量和業務。

舉幾個例子,很多銀行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南方發達省份的銀行,就需要當地相關的生活服務的嫁接,這是地域性的需求。一些比較創新的銀行需要創新業務,比如一家銀行說我們什麼功能都不要,只要手機秒貸的業務。而大中型銀行需要融入更多生活場景的元素。

金融行業APP最普遍的需求是,怎樣實現大數據精準營銷和APP的運營。當客戶在終端上消費行為數據積累足夠多時,定向推廣相應的新產品給最需要的客戶,實現千人千面、精準營銷。

螞蟻金服將開放得更徹底

《21世紀》:在螞蟻內部一直存在互聯網技術陣營和金融陣營之間的衝突,核心問題是,螞蟻金服到底是互聯網企業還是金融企業?你如何評判一家公司是不是技術公司?

劉偉光:我認為,我們既不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也不是金融企業,而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們也是這麼定位的。一個簡單但不全面的判斷方法,可以看科技人員佔比,目前螞蟻金服的技術人員佔比達70%,我曾在甲骨文工作過近十年,螞蟻金服跟這些頂尖的軟體技術公司相比已經不相上下了。

給你講一個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來證明我們是科技公司。我剛來螞蟻金服時,想要一個CRM項目管理系統,本來我想外采一個系統,我們的技術部門跟我說:你提需求,我們自己開發一個。最後不到半個月就做出第一個版本,在技術方面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21世紀》:看技術人員的佔比似乎有點太表面,更重要的是不是要看盈利佔比?

劉偉光:我們每一項業務發展非常快,這背後就是科技創新驅動的因素,但很難把技術的盈利佔比單獨計算出來。有些業務表面看不是技術帶來的盈利,但實際上背後的支撐很大部分是技術。所以,不能簡單看表面的業務盈利佔比,就判斷一家公司是金融公司還是其他性質的公司。

《21世紀》:很多大型金融機構也做金融雲,他們說你們互聯網系的雲不安全,沒有他們的好。你怎麼看?

劉偉光:第一,螞蟻倡導的是金融科技開放,我們的核心宗旨不是做一家雲計算公司,我們也不引導銀行的核心系統上公有雲,我們充分尊重銀行對系統物理部署的需求。

其次,互聯網系和金融機構系的「雲」側重點和優勢是不同的。

銀行系科技公司的強項是對銀行業務的洞察,這是所有互聯網系科技公司不能比擬的。我們的不同點在於,我們注重於底層技術架構的建設,他們更重視應用,大家流派不一樣,競爭壓力是有的,但市場很大,雙方有很多合作空間。

《21世紀》:螞蟻金融雲有什麼技術方面的優勢?

劉偉光:螞蟻金服通過自身多年實踐,積累了完整的金融科技產品體系Antstack,有機的整合大數據平台、雲計算、支撐「雙十一」的分散式高性能金融級資料庫、AI智能客服、移動應用全棧平台,營銷集市模型、區塊鏈等全業務金融科技基礎應用平台。

螞蟻金融雲以業務開放創新合作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務場景連接、金融信用風控、金融業務產品創新平台等全方位支撐金融科技底盤。從目前數字看,預計今年上半年螞蟻金融雲業務規模將會比去年同期增長500%。

《21世紀》:支付寶在產品創新上是從未有過的,背後邏輯上是更好把握商業和金融之間的關係。而餘額寶則是打通了貨幣基金和消費體系間的阻隔。但現在好像看不到類似的創新產品了,原因何在?

劉偉光:現在做開放平台主要強調賦能,螞蟻在開放技術的同時,提供了很多運營和營銷,甚至產品設計的經驗,全方位提升傳統機構互聯網化、數字化的能力,這方面我們以諮詢的方式與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我們現在還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突破傳統的IT系統建設模式和甲方乙方買賣模式。

《21世紀》:螞蟻金服在科技金融領域未來的戰略設想是怎樣的?

劉偉光:螞蟻金服未來將開放進行得更加徹底,從基層架構到上層技術。我認為單點的金融科技不代表金融科技的精髓,因為單一技術不足以支撐一項完整的業務,就如同風控技術如果不和AI、大數據結合,是不能滿足新型風控需求的;區塊鏈技術如果不和多方安全計算技術結合,還不足以支持金融場景;生物核身技術如果不和APP移動終端技術結合,也是蒼白無力的。而支持完整業務的金融科技,應該是傳統基礎技術的升級,疊加金融專屬科技的集合。

未來螞蟻將在信用、風控、安全、金融核心幾個層面,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未來我們會和阿里雲一起,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分散式架構、金融級資料庫、AI、生物核身、區塊鏈場景應用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東方資產調查報告:不良資產包價格翻倍探因 部分機構激進報價「助推」
網易有道CEO周楓:AI使不同應用 之間的門檻變低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