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朝、漢朝和晉朝都在開國之初封建諸侯,為何結果卻迥然不同?

周朝、漢朝和晉朝都在開國之初封建諸侯,為何結果卻迥然不同?

四個原因

第一、周朝漢朝和晉朝都在開國之初封建諸侯,結果卻迥然不同的原因,主要是隨著社會關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周朝初年封建諸侯以維持社會穩定的客觀條件,在周幽王、周恆王的時代不復存在,周朝封建諸侯穩定國家的根本原因在於土地國有制的鞏固,漢朝、晉朝封建諸侯造成國家內亂的根本原因則是土地國有制的崩潰。

第二、周朝,漢朝,晉朝都有分封制,但是結局迥異,願意在於分封之後,中央和地方的控制關係不同。周朝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地方和中央的互動,所以能保持長久的穩定;漢朝分封異姓王純屬權宜之計,家天下怎麼允許異姓王的存在呢?劉邦知道,異姓王們也知道,所以血洗是必然的結局。至於晉朝分封,純屬自己給自己挖坑。人性一貫如此,親弟兄在巨大的權力誘惑之前都會拔刀相向,而況宗親乎。

第三、就是催生政治體制的不同,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作用經濟,經濟決定政治。所以,因為發展的水平不同,導致社會矛盾適應上層建築的方式有顯著不同。周朝的時候,還是奴隸制國家,諸侯只是隸屬於中央的一個行政機構,並不是直接受中央行政管理,而且地方上沒有任何制衡,一旦皇帝大權旁落,隨時可能被逼宮,事實上,周朝並不是皇帝,而是王。這種王的概念就類似於現在的董事長,而諸侯王都是打工的子公司的CEO,王只負責重要事務的決定,卻不管理主要事務,所以,如果這個王安插了間諜在他們身邊,還不用提心弔膽,如果這個王昏庸無道,又沒有制衡他們的人在裡面,隨時被搶了位置都有可能,哪天諸侯勢力一強大,合併以後他們就是大股東,誰還管你是不是創始人。而晉朝並不是輸在體制,而是輸在皇帝太弱了,從司馬炎往後,幾乎都是一些昏庸弱智,有百姓快餓死回答可以吃粥的質帝,有被賈南風毒死的哀帝,還有被淮南王司馬術砍頭的明帝,內亂一起來,皇帝無力抵抗,而九品中正制限制了許多才學之人的發揮,腐朽的風氣引發少數民族崛起。而漢朝就不一樣,不僅體制是郡國並行,這種制度還是受中央統一管轄的,而且諸侯王互相距離遙遠,加上相互猜忌,容易分化,事實上,漢文帝就是利用這一點,迅速平定戰況。

第四、周室的分封與漢、晉的分封從性質和內容來說大不相同。周室分封,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之下的。即在商代的「嫡長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了完善和發展:周室嫡長子(太子)之外的其他王子,大都被封為諸侯,以周室為大宗,各諸侯國為小宗,諸侯國內再分封長子之外的兒子為「采邑」,在侯國王室內擔任官職。異姓諸侯也是如此。嫡長子之外的兒子,稱「別子」,也叫「公子」。再加上與異姓諸侯之間的聯姻,其實周室與諸侯之間就是一個龐大的血緣關係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甄嬛傳》皇上愧對華妃,為何不能容忍華妃火燒碎玉軒?
甲午戰爭中的淮軍在日軍面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與四點有關

TAG:歷史智囊 |